大公產品

首頁 > 要闻推荐 > 正文

又是一年佳節到 花燈閃爍中秋情

時間:2022-09-06 11:18:48來源:大公報

  圖:臨近中秋,香港多個地方都可賞燈打卡。圖中場景位於中環街市。\中通社

  中秋節提燈籠、賞燈,是流傳千年的習俗。又一年的中秋節即將到來,雖有新冠肺炎疫情陰霾,但店舖依然掛起了各式各樣的燈籠(又稱:花燈),等待人們選購。種類從傳統的白兔、楊桃燈籠,再到時下小朋友鐘意的卡通造型燈籠,可謂不一而足。對於燈籠製作人而言,燈籠承載的是一份創造力;而對於普羅大眾而言,燈籠是一種節日的氛圍,足以承託人與人之間的思念與和美。

  大公報記者 劉 毅

  中國民間有「正月十五鬧花燈,八月十五玉兔燈」的說法,足見嫦娥奔月的故事,不僅流傳深遠,且豐富了燈籠題材。中秋前夕,大公報記者走訪多家燈籠店舖,發現其實人們都好「戀舊」,傳統的兔仔燈籠和楊桃燈籠,依然是購買熱門。

  兔仔和楊桃款走俏

  「香港人過中秋節,手紮傳統燈籠題材,多以楊桃和白兔為主。」香港紮作師、「天寶樓紮作」負責人夏中建告訴大公報記者:「楊桃是中秋時令水果,兔子來自於神話傳說。」

  踏入夏中建位於西營盤第二街的工作室,即看到他親手紮作的中秋節花燈,宮燈形狀的花燈上,清晰可見的是濃郁中國風的圖案;蓮花燈被他形容是「出淤泥而不染」;而他最想談到的是剛剛打破世界最大弔掛花燈健力士紀錄的一座四層樓高巨型花燈。

  巨型花燈屹立中環

  巨型花燈位於中環皇後像廣場北面噴水池處,夏中建採用傳統紮作技藝製成的大型如意宮燈,高13.08米、寬9.03米,宮燈主體旁可見一眾「奧運健兒」的「矯健身姿」,「這盞宮燈是為了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臨近中秋,宮燈就以『中秋版』示人,之後還會加入國慶日主題元素。花燈寓意國泰民安,之所以設計運動員形象的燈籠,是為了稱讚曾在奧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的香港運動員。」夏中建表示。

  對於夏中建而言,製作中秋節花燈是一件創意無限的事,「想得出,做得到。什麼題材都可以試。」某一年中秋節,客人請他製作花燈,思來想去,看到對方正在吃一個雪糕杯,他靈機一動,便製作了雪糕杯形狀的燈籠,「我每次都會根據主題,設計不同的圖紙,比如想說一個現代宇航員登月的故事,會嘗試設計成『白兔登月』等等。」

  說話之間,夏中建手上已經忙了起來,紮作燈籠過程的「紮、撲、寫、裝」一氣呵成,燈籠就在竹篾、砂紙之間活靈活現地被造了出來。「大到幾層樓高的花燈,小到孩童玩的燈籠,我都喜歡做。每當夜晚來臨,看着自己做的花燈亮起來,壯觀又漂亮,就感到什麼辛苦都值得。」

  紮作行業後繼乏人

  時間流轉,夏中建兒時也嘗試在中秋節之時,點一盞傳統紮作紙燈籠,去公園玩耍一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人們多使用可以點蠟燭的紙燈籠,公園的地上總會留有一些蠟油,就需要人清理。雖然很有節日氣氛,但始終造成了環保問題。而今,市民多選擇安裝燈膽、電筒的燈籠,環保且種類更加多元。」

  夏中建又表示,香港手工業的式微,令本地製作傳統紮作燈籠的師傅日趨減少,所以不少店舖會選擇由內地入貨,特別是近一兩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極大衝擊了人們的生活和手工業,「沒有疫情的中秋節,我們都會參加一些大型的中秋燈會,而今雖然無法製作太多,但我會盡量製作一些能夠慰藉人心的花燈。」

  今時今日,最讓他開心的是,人們能夠關註到傳統紮作燈籠,不僅購買花燈,還踴躍參加夏中建主講的傳統花燈工作坊,學習紮作花燈的製作方法。

  人常說,世界無處不美,只是欠缺發現美的雙眼。讀者不如趁這個中秋節,親身發掘本地的花燈文化,選上一盞燈,看着光亮於夜色中閃爍,於繁雜生活之餘,感受濃濃中秋情。

  中秋節習俗

  中秋節自古便有賞月、吃月餅、提燈籠等習俗,一直流傳至今。中秋節由來,最常聽見的民間傳說版本是與嫦娥奔月有關。至於何時開始提燈籠慶中秋節,則要追溯至唐朝太宗時期。

  香港人的中秋節習俗,則包括舞火龍、祭月賞月、食月餅、睇花燈/點燈籠、食碌柚。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