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旅官宣 > 正文

從漁村到沙漠奇跡,迪拜何以成為「迪拜」?

時間:2024-06-03 09:58:02來源:大公網

  【迪拜刀法、迪拜撿垃圾……中文互聯網上,「迪拜」二字早已超出了地理名稱的意思,成為了財富與土豪的代名詞。轟動性事件和無數建築奇觀使人們認識了它的富有,然而真實的迪拜卻遠非人們想象中用錢堆出來的城市。它是締造者們以不畏艱難的雄心、果斷的執行力和極限的想象力塑造出的中東發展範本。通過旅行,人們得以對其驚鴻一瞥。】

  19世紀初,一艘小船漂泊在清晨的波斯灣上,船上的青年一躍而下,從河底撈上一隻只珠蚌,他熟練地撬開蚌殼,取出珍珠放入口袋中。天然形成的珍珠熠熠生輝,也讓這座當時人數不足3000人的村莊成了珍珠的出口點。

  儘管採珠是一項辛苦的工作,卻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命脈,直到1833年,一位名叫馬克圖姆的首領率領800餘人從阿布扎比來到迪拜,情況才有所改觀……

遊客可以通過一個個互動式影音電視,了解迪拜舊時的學校、清真寺等歷史

  辛達加博物館(Al Shindagha Museum)中,人們坐在用高科技打造的多媒體室,得以從光影中一睹迪拜的開端。這裏曾是王室的故居,現在作為重要的歷史文化遺跡被完好保存,博物館在老式建築的基礎上進行了現代化改造,香水、珠寶、手工……22棟獨立建築展示了阿拉伯人的生活起居,讓人凝望那個遙遠的生活年代。

  在馬克圖姆家族的統治與管理下,迪拜社會開始發展。19世紀下半葉,得益於當時海灣地區相對穩定的政治環境。大批珍珠商人經迪拜往來於波斯(伊朗)與東非海岸之間,迪拜的珍珠事業開始蒸蒸日上。

  現代騰飛

  時間來到20世紀,人們對高端商品的需求與日俱增。深海珍珠被銷往歐美各國,產業帶動下,迪拜的第一家國際銀行、第一所學校相繼誕生,然而正當迪拜沉浸在喜人的發展中時,一場從美國蔓延至歐洲資本市場的大蕭條卻擊碎了美夢。

  工廠倒閉、大規模失業的影響使人們蜂擁向雜貨店,用有限的錢財換取生活必需品,耀眼的珍珠則被棄置一旁無人問津,而彼時日本人工養殖珍珠的興起也讓海灣珍珠的價格一落千丈,迪拜的支柱產業受到了致命打擊。

  面對困難,不屈的人們沒有氣餒,開始從其他領域尋找替代。由於迪拜所處的地理位置優越,大量的採珠船因此被改造成商業運輸船,遊弋於遠近各國的港口間運送貨物及旅客,通過此法,人們逐漸從陰影中走出,迪拜開始轉型為地區的貿易中心。

乘坐阿布拉船成為地道的迪拜體驗項目

  如今,人們喜歡乘坐阿布拉船橫渡迪拜灣,感受一城兩岸的人文風貌。然而最初的迪拜灣卻遠不是今天水波遼闊的模樣,它最窄處只有2米,最寬處也不過十幾米。得益於二戰後貿易的繁榮,時任酋長意識到原本的迪拜灣已經不能容納更大噸位的貨船,於是開始對其拓寬加深。改造後,大型貨輪得以進入裝卸貨物,隨着運輸量的持續增加,拉希德港和阿裏山港陸續得以建成,迪拜逐漸成為海灣地區的商業之首。

  多元化發展之路

  現在人們提起海灣國家的富有,大多數都將其歸功於石油。誠然石油在歷史上乃至今天確實為許多國家的經濟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但迪拜今日的成就,卻是後石油時代下領導人膽識與眼光的結果。

  1966年,迪拜第一次從法塔赫海洋油田中發現石油。1972年,每桶石油的價格只有2美元左右,而後隨着需求的增加,油價開始飆升,10年後已漲至38美元一桶。

  石油收入為海灣國家帶來了史無前例的發展機遇,恰逢剛建成的兩大港口、國際機場和煉鋁廠等國家基建需要資金,踩中了時代機遇的迪拜從此正式擺脫了漁村的形象,開始從地區貿易中心逐漸發展成為集金融、運輸與地產為一體的世界貿易中心。

  然而與人們想象中的不同,迪拜的石油儲量較少,僅20年的開採後,石油的日產量便連年下滑,因此,如何擺脫石油依賴又成了迪拜亟待解決的問題。

  站在世紀末的關口,迪拜決定押寶旅遊業。1994年,卓美亞帆船酒店(Burj Al Arab Jumeirah)在伸入波斯灣280米處填入了第一鏟沙石,經過5年的建設,一座前所未有的酒店佇立於大海之上。人們被迪拜的壯舉所震驚,英國女記者筆下的「七星級酒店」稱號自此流傳開來。

  儘管建成於上個世紀,但酒店在今天看來仍然值得稱奇。它高321米,頂部有直升機停機坪,套房202間,最昂貴的皇家套房每晚報價2.8萬美元,第25層可供參觀,一間為體驗套房,講述酒店的建造細節,另一間為尊享套房,接待過各國政要及社會名流,意大利水晶吊燈、日本壁畫及黃金貼面無不彰顯其奢華。

為了豐富遊客體驗,帆船酒店推出了遊覽+咖啡的組合套餐,咖啡上覆蓋著金粉。

  帆船酒店的一炮而紅讓迪拜的名頭徹底在世界打響。此後,越來越多的建築奇跡開始在這片土地上誕生,為與世界最先進的商業港口和休閑之都爭雄,迪拜又瞄準了世界第八大奇跡——朱美拉棕櫚島。

  朱美拉棕櫚島定位為一座海上城市,由樹榦狀的主體、17座樹葉形的小島和最外圍的環形防波島組成。「樹葉」上建有1.2萬棟私人住宅和1萬多所公寓,豪宅戶戶向海,房頂露台可以享受日光浴。構想一經提出,便受到世界的追捧,人們驚嘆於它的獨一無二與稀缺性,因此在項目還僅是圖紙時,就已經有大批買家在等待付賬。

54層的觀景台(The View At The Palm)上可以360度俯瞰整個棕櫚島

  棕櫚島的盡頭,世界上第一座亞特蘭蒂斯酒店佔據中心位置,提到酒店,就不得不提其中的「失落空間水族館」。作為標誌項目,在這裏,人類與海洋生物同處一片空間,玻璃幕牆前,鰩魚、巨骨舌魚和多種當地魚類在眼前暢遊。館內重現了未知大陸的文明景象,不論是魚缸中的石塊廢墟還是一旁站立的海洋衛士,置身其中,彷彿闖入了失落的帝國。

  作為一座全球絕無僅有的人工島,除了亞特蘭蒂斯酒店,無數的高端奢華酒店也都爭搶着落地於此。2023年2月,皇家亞特蘭蒂斯酒店迎來開業,未來,島上的酒店群將鑄成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棕櫚樹在波斯灣岸邊自由生長,「蜘蛛蘭」也於沙漠中悄然綻放。同樣是以迪拜當地特色元素為靈感,迪拜的腳步不停,世界第一高樓哈利法塔(Burj Khalifa)應運而生。

  哈利法塔選址迪拜市中心金融區,利用樁筏基礎將塔牢牢地固定在沙漠中,設計師以當地的沙漠之花蜘蛛蘭為原型,使建築整體成「Y」字型,階梯式螺旋設計取材伊斯蘭幾何圖案,彰顯中東建築的魅力。

夜幕下的哈利法塔

  正當建設如火如荼地進行時,次貸危機卻於2008年突然降臨。由於迪拜地產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利用國際藉貸進行的超前開發,大型項目開始遭受重創。

  2009年11月,迪拜政府請求推遲6個月償還迪拜世界590億美元債務,償債危機的消息一公布,在國際投資者中引發不小的振動。關鍵時刻,阿布扎比酋長謝赫哈利法緊急出資施以援手,為了表示感謝,迪拜將當時正在修建的迪拜塔更名為哈利法塔。

  站在哈利法塔下,高聳入雲的建築不僅代表了當今世界一流的工程技術,也見證了阿拉伯世界的友誼。

  2010年建成後,這座高塔集辦公、休閑與旅遊於一體,地標式的建築和所處的黃金地段讓諸多世界級品牌不請自來。哈利法塔高828米,共有162層,其中的第1—8、38、39層被設計大師喬治·阿瑪尼收入囊下,成為第一座阿瑪尼酒店;124與125層的「城市之巔」和148層的世界最高觀景台可以讓旅客在雲端體驗一覽眾山小的視野;第122層的At.mosphere餐廳,則讓人在美食與美酒中,沉醉在落日黃昏與璀璨城景中。

迪拜購物中心內有1200餘家零售商店,佔地100多萬平方米,相當於200個足球場的大小

  巨塔的下方是一片集娛樂和餐飲於一體的繁華商圈,坐落着世界最大的商城迪拜購物中心(Dubai Mall),每晚5-11點,優美的音樂噴泉將在廣場每隔半小時上演。2024年春節,哈利法塔身披紅裝,慶祝中國甲辰龍年的到來。

  日漸豐富的旅遊資源

  珠玉在前,越來越多的建築奇觀落地迪拜後,世人的目光被吸引,無數人來到迪拜,只為一睹這座沙漠奇跡的震撼。

  迪拜有兩種季節,夏季(4-11月)和冬季(12-來年3月)。冬季的迪拜氣候涼爽宜人,是大多數旅行者首選的最佳季節,然而迪拜也不願意讓夏季就此空閑,即使外界的氣溫高達40度,也可以尋到不少清涼。

  位於城市步道的綠色星球是一座人工打造的「熱帶雨林」,由於地處沙漠,迪拜一直有一顆嚮往熱帶雨林的心。整座圓頂建築圍繞着一棵高約30米的人造樹而建,從上至下分別生活着鳥類、猴子和爬行動物等3000多種動植物。金剛鸚鵡、蜜袋鼯等生物打破玻璃的制約自由生活,安全距離下,人們可以近距離觀察到這些奇妙生物。

綠色星球內部

  綠色星球的初衷在於向人們展示地球的生態多樣性,同時因為具備各種趣味活動,如野餐式早午餐、與食人魚共遊和扮演動物園管理員,因此成為了迪拜夏季的必打卡地之一。

  除了熱帶雨林,迪拜還想擁抱世界。佔地160萬平方米的地球村是一個多元化主題公園,漫步其中,一天之內可以穿梭於各大洲,這邊土耳其人叫賣甜點,那邊巴基斯坦人售賣布料。27個國家的特色展館以及每天的200多場演出讓人身在迪拜,心在世界。

  而幾公裏之外,阿薩卡藝術街區的藝術品輪番展出,幾十處庫房被改造成畫廊、舞蹈室和咖啡廳,潮流藝術展對撞硬核工業區,盡顯迪拜的文藝氣質。

  此外,全球首個足球主題公園皇家馬德裏世界於今年4月成了迪拜公園及度假村(Dubai Parks and Resorts)的「新成員」,園內設立了40多個以皇馬為主題的體驗景點,從參觀球員更衣室、互動式體驗俱樂部,到乘坐全球最大木製過山車和142米的世界最高鞦韆,遊客將化身球迷,完成致敬之旅。

  從黃沙漫天的不毛之地到星光璀璨的現代新城,迪拜的開局不盡如人意,可是卻憑藉著頑強的奮鬥與創新精神,最終成為了人人艷羡的發展範本。

  「未來屬於那些能夠想象它、設計它和執行它的人。它不是你等待的東西,而是你創造的東西。」現任酋長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在總結迪拜的發展經驗時表示。

  這句話也被刻在未來博物館的建築之上。與世界上大多數博物館不同,這裏展示的並非是歷史,而是暢想的未來。遊客會看到2071年的太空生活,也會充分認識地球的物種,了解生物技術與可持續發展。在阿拉伯式冥想空間,人們向內探索精神世界,而後來到現實,世界上最先進的科技產品將會在二層展出,最後是塑造「未來英雄」的兒童空間。

  作為被《國家地理》雜誌評選出的世界上14個最美的博物館之一,人們看到未來博物館的第一眼,就會被它奇特的造型吸引。外部實體象徵著未來的設想,中心的空洞則代表着尚未發現的未來。停靠在綠色土丘之上,它宛如一艘方舟,隨時會駛向遠方。

  重現昔日榮光

  無論是登上棕櫚島觀景台前的互動地屏,還是未來博物館的智能啟動手環,迪拜的景點都很重視與遊客的連接。一方面這樣會留下更深的印象,另一方面,讓大家參與進來,或許也與迪拜多年來的社會發展有關。

  迪拜目前的人口約368萬,但本地人只有30餘萬,外來人口佔比高達92%,且疫情期間(2021年1月以來),還以平均每月6900名新居民的數量持續增加。發達的迪拜像一個巨大的磁場,源源不斷地吸引着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裏尋找機會。

  現今,30餘萬中國人在迪拜安居樂業。來自上海的迪拜香格裏拉酒店餐飲副總監毛淵表示,迪拜的生活讓他覺得舒適。工作相對輕鬆,但會更註重細節,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簡單明了,團隊的協作能力也強。

  據迪拜經濟和旅遊部(DET)數據,2024年第一季度,迪拜迎來了518萬國際過夜遊客,顯示出強大的吸客能力。來到迪拜的遊客都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友好,首先是政府註重員工培訓與提升效率,其次由於外來人口眾多,社會流動性大,員工之間表現出的更多是相互支持與尊重彼此。

  「沙灘上,一邊是虔誠的穆斯林信徒在禮拜,另一邊是人們在打排球和遊泳,兩兩互不幹擾,這種融洽讓我感觸很深。」中國導遊李清泉也講述了他看到的日常。

  眾所周知,阿聯酋是一個穆斯林國家。在傳統的觀念中,上述的情景幾乎不可能共存,然而在迪拜,膚色和種族以禮相待,信徒與非信徒相安無事,世人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伊斯蘭世界。

  「誰今天還在談論文明的衝突、伊斯蘭與西方的敵對,還在聲稱西方不能與伊斯蘭和平共處,認為我們頌揚死亡而非生命,那他一定還未造訪過迪拜,也不知道科爾多瓦的歷史或所有阿拉伯國家首都的歷史。」酋長如是說。

  科爾多瓦,現如今是西班牙南部的一座城市,但歷史上,它是穆斯林統治下的安達盧西亞都城,也是當時歐洲最先進的城市。在那裡,所有種族和宗教和平共處。

  身為伊斯蘭世界的一員,迪拜用實際行動向人們證明了伊斯蘭教和阿拉伯國家可以怎樣,而在談到迪拜的成功之處時,酋長認為其文明的精髓在於敢為人先——在和平、管理、建築、貿易等各個領域敢為人先。

  如此精神的指引下,現在的迪拜已經成為世界最重要的商業和金融中心之一,擁有先進的基礎設施和服務,吸引了大量的國際企業和投資。後石油時代,迪拜通過多元化發展,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發展之路。

  在迪拜,摩天大樓的數量與日俱增。清晨的陽光無需穿透雲層便可照射在窗戶上,人們在高層的位置醒來,端着咖啡在陽台上啜飲一口,是迪拜式生活給予世界的豐富想象。打樁機和起重機在迪拜日夜不停地工作着,無數個創新的想法在等待落地。迪拜的變化日新月異,它正以其新穎之處吸引着成千上萬的遊客。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