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长廊 > 正文

朱德群:第一百個春天\閔 捷

時間:2021-01-04 10:23:04來源:大公報

  朱德群(左一)身着法蘭西藝術院院士服,與其他院士在一起。

  2020年是法籍華裔藝術家朱德群誕辰100周年,原定於秋季在北京國家博物館舉行的大型巡迴展因疫情推遲至2021年舉行。12月6日,傳記紀錄片《朱德群》在上海大劇院首映,紀念這位藝術大師的百年誕辰。而17年前朱德群捐贈給該院的巨幅油畫《復興的氣韻》,如今懸掛在上海大劇院藝術藏品館中,同時展出的還有他為創作這幅油畫所畫的9幅初稿。

  從1997年第一次通過吳冠中的引薦採訪首次回國舉辦畫展的朱德群,到2014年他去世我寫了《朱德群:第九十四個春天》;從2017年為寫作《留法三劍客》遠赴巴黎在朱德群夫人董景昭的引領下尋訪三位藝術大師在巴黎的足跡,到2017年和2019年《留法三劍客》繁體字版和簡體字版的相繼出版,20多年來我有幸追隨着大師們的足跡,見證了他們孜孜以求的藝術實踐創造的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

  《復興的氣韻》一語成讖

  2002年4月,朱德群夫婦應上海大劇院之邀到上海商談為該劇院創作巨幅油畫事宜,吳冠中特意從北京趕到上海與朱德群見面。經過認真地考察和審慎的思考,朱德群決定為上海大劇院創作一幅名為「復興的氣韻」的巨幅油畫。

  回到巴黎之后,82歲的朱德群就開始着手創作這幅寬7.3米、高4.3米的大畫。他先精心創作了9幅小圖構思巨作,爾后才在特製的巨幅畫布上開始創作。「他希望在這幅畫上反映出一個正在蒸蒸日上和日益崛起的中國。」(吳鋼《朱德群》)

  為了集中精力創作,朱德群謝絕各種應酬和社交活動,閉門專心作畫。他先將油畫顏料調稀,用大排筆飽蘸顏料,在畫布上鋪上底色。他的這種畫法與中國畫的潑墨寫意有異曲同工之妙。由於心中早有腹稿,所以底色鋪完整幅作品的結構布局就基本完成了。

  朱德群作畫時,畫室裏常常播放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音樂的律動也折射到畫面中。他在底色的基礎上逐層暈染,揮灑自如,60多年的繪畫功力在這幅鴻篇巨製中表現得淋漓盡致。隨着收官階段的到來,激情的宣泄也達到高潮。氣勢磅礴的畫面上,幾抹濃艷的紅色躍動着點亮深沉的畫面。擁有深厚的中國文化功底的朱德群,在他的作品中也表現了他的思想和遠見。「復興的氣韻」,蘊含了他對蓬勃向上的祖國強烈的個人感受,也包含了這位敏銳的藝術家對祖國的期許。而這個大氣的標題,更是一語成讖。在接下來的十幾年裏,中國的發展更是讓全世界刮目相看。

  2003年8月27日,《復興的氣韻》懸掛於上海大劇院正廳中心,正式揭幕,成為該院的「鎮院之寶」。這也是朱德群離開中國50年後留給祖國的最好禮物──他將這一巨幅油畫無償地捐贈給了上海大劇院,實現了他「把最好的作品留在祖國」的諾言。

  第一次看到朱德群的畫,是1997年他首次回國辦大型個展,那次是在中國美術館。他的藍色系巨幅重彩意象山水畫,給我的印象極其深刻。我能感受到他壓抑在內心的巨大熱情,猶如火山噴發之初時被巨大的神秘力量壓抑之下,隱隱露出絢麗的曙光。應該說,朱德群是一位靈魂畫家,他在靈裏的探索時常透露出一種隱隱的鄉愁,這份東方式的鄉愁令人心生感動。他的畫作中洋溢着豐沛的熱情和生命力,因而能產生巨大的氣場。那次畫展我採訪了他,作為新華社記者做了報道。

  距離那次採訪17年後的2014年3月,當巴黎的春天悄然來臨的時候,朱德群安然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程。94歲的他,已經不能說話、不能提筆作畫,但他依然深情地注視這世界,頑強地等到了一個新的春天。花開時節,他在睡夢中遠行。在朱德群走過的94個春天裏,有5個春天格外不同凡響,分別是1955年春初到巴黎、1997年春首次回國辦大型個展、1999年春獲頒法蘭西藝術學院終身院士、2002年春開始創作生平最大的油畫《復興的氣韻》、2010年春年屆九旬在北京辦回顧展。

  朱德群與吳冠中、趙無極並稱「留法三劍客」,他們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師出同門──同樣出自杭州藝專校長林風眠門下。四五十年代,三位青年畫家懷揣着藝術夢想,先後遠渡重洋來到巴黎,學習西洋繪畫藝術。數十多年後,他們從不同的路徑發展而來,成為當代世界美術史上聲名赫赫的三位大家。

  沿大師足跡尋訪之旅

  朱德群一生在巴黎度過了近60年的光陰,在這裏,他的繪畫從具象走向抽象,他以其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深厚的中國文化修養為底蘊,融合東西方藝術的精髓,最終形成了他獨特的藝術風格。他近80年的藝術實踐客觀上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被稱為「多元文化大使」,而文化的多元性正是不同文明之間對話、和平相處的源泉。由於融合了中國文化的傳承和西方繪畫的觀念和技巧,朱德群的繪畫藝術中既有東方藝術的溫婉細膩,又有西方繪畫的濃烈粗獷,兩種風格兼容並包,相得益彰,堪稱完美。

  1999年2月3日,法蘭西藝術院古波勒圓頂禮堂,79歲的朱德群身着墨綠色帶金色繡線花紋的院士禮服,出席特為他舉行的終身院士就職典禮。

  被稱為「思想的寶庫」的法蘭西學院中,有一個藝術學院,其當選院士是法國藝術界最高的學術頭銜。由於院士是終身制,所以只有當在任院士逝世後出現空缺,才能增補新的院士。法蘭西學院主席、著名雕塑家讓.卡爾多代表法蘭西藝術學院的院士們發表致辭:「您的創造中,不僅有着極其豐富的視覺印象和情感,在1987年,您向訪問您的牛津大學蘇利文教授說:『看畫就像聽音樂一樣』,主題和標題互相補充,使觀畫者感受到您內在世界的顫動,使人聯想到動人心弦的音樂,或者是凝固的音樂──建築。」「在我們眼中,您是一位創造力雄渾的藝術家,這個非凡的創造力支配着您非常廣闊的生命經驗。您卓越的智慧和人格,為我們學院帶來一片新的光輝。這片光輝的照耀,已超越了我們的國界。」

  朱德群在致辭中說:「作為漢家之子的我,在此意識到有一個特殊的使命要傳達,即《易經》中之哲理的再現──兩個最基本的元素,其生生不息、相輔相成在繪畫中的具體呈現。陽,是光明、熱烈;陰,是自然、柔和。」他說:「我一直在追求將西方的傳統色彩與現代抽象藝術中的自由形態結合成陰陽和合之體,成為無窮無盡的宇宙現象。我在大自然中聆聽宇宙、聆聽人、聆聽東方、聆聽西方,得到我唯一的靈感源泉,賦予詩情和詩意。」朱德群的演講博得了在場觀禮者的熱烈掌聲。隨後,授劍儀式隆重舉行。他在一片歡呼聲中接過象徵藝術桂冠的寶劍,這也是華裔畫家在法國獲得的最高榮譽。

  法蘭西藝術院在朱德群逝世後發表的一份新聞公報中稱:「和趙無極一樣,朱德群的作品體現了中法兩種文化融合而產生的最高藝術境界,是中國幾千年文化與自由創作精神的碰撞。」

  朱德群生前在國內舉行的最後一次畫展,是在2010年3月於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行的「旅法畫家朱德群回顧展」。那一年,年屆九旬的朱德群因病未能回國親臨現場,而身體也已相當羸弱的吳冠中被人攙扶着看了展覽,那也是吳冠中最後一次公開露面。預感到自己已來日無多的他說:「我要跟老友朱德群的作品告別。」他還為老友展覽帶來賀詞一首:「苦耕耘,90春秋。心,沉於藝海;光,照耀寰宇。」

  僅僅3個月之后,吳冠中逝世,享年91歲。中國美術館以「不負丹青──吳冠中紀念特展」為題策展,紀念人民的藝術家吳冠中。在展覽開幕前3小時,記者輾轉聯繫到遠在巴黎的朱德群夫人董景昭,告知她吳冠中去世和紀念特展的事。她聽到吳冠中去世的消息非常悲痛,考慮到朱德群的身體狀況,她不忍心將好友去世的消息告訴他,便獨自承受下來,並將自己寫的一首小詩傳給記者。

  「留法三劍客」手足情誼

  時任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在吳冠中紀念特展的開幕式上朗讀了這份來自遠方的懷念:「噩訊傳來,暗彈傷心淚/德群病中,您是他精神上最有力的支柱/你們對人生的共識,給了他莫大的安慰/他不再孤寂了/我不忍心讓這殘酷的事實加以折磨/讓他平靜的心縈繞於人間/等待那與您驚喜的相會……」

  2017年春天,為了寫作《留法三劍客》,我赴巴黎尋訪三位藝術大師在那裏留下的足跡,幸得朱德群夫人董景昭的大力支持,在她的引領下,我尋訪了國立巴黎高等美術學院、大茅屋畫室、法蘭西藝術院等,當然還有朱德群的畫室,並拜謁了位於巴黎20區的拉雪茲神父公墓。

  佔地118英畝的拉雪茲公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是巴黎市區最大的一座公墓,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墓地之一,這裏長眠着眾多法國文化名人。那日,我和董老師一早就來到公墓的北門,在門口的花店買了兩盆鮮花,然後從北門進入,大約走了10分鐘,就看到了在路邊的朱德群之墓。

  董老師說,之所以選在這裏,是因為他們一家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就住在這附近,平時經常帶着孩子到這裏散步,當時就曾說這裏是終老之后的好地方。朱德群的墓碑旁邊,是大兒子朱以華的墓碑,他幾年前因意外事故去世。董老師達觀地說:「就讓他陪着爸爸吧。」我們將碑前的幾片落葉掃到地上,董老師又繞到后面,彎下腰,將后面的落葉也小心地清理乾淨。然後輕輕地說:「好了,我們走吧。」

  轉眼離開巴黎又過去快4年時間了,董老師也已移居瑞士,並在那裏建立了朱德群基金會,我與她還一直保持着聯繫。董老師說,為了紀念朱德群百年誕辰,原本訂好今年10月在北京中國國家美術館舉行朱德群作品大型巡迴展覽,但因為新冠疫情不得不推遲。最新消息是,朱德群基金會將於2021年在全球舉辦大型巡迴展覽,首站即將到達中國國家博物館,預計將以自然、詩歌和音樂為主題展出140餘件畫作。踏入2021年,預祝展覽圓滿成功!

  部分圖片:作者提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