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一國兩制」學術研討會,日前在北京舉行,主題為「香港國安法實施五周年回顧與展望」。\新華社
【大公報訊】記者馬靜北京報道:香港國安法實施5周年,內地法學專家日前在參加「一國兩制」學術研討會時強調,香港維護國家安全只有進行式,沒有完成式。波譎雲詭的國際形勢、複雜敏感的周邊環境、高度開放的經濟發展模式,使得香港面臨的不確定、難預料的因素不斷變化,維護國家安全仍然面臨諸多的挑戰,需要中央與香港特別行政區一道增強管治能力和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
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院院長、教授熊秋紅在參加研討會時表示,香港國安法的實施不僅實現了「一法定香江」的立法初衷,更為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提供了制度保障,因而成為「一國兩制」實踐的重要里程碑。
熊秋紅重點解讀了香港國安法的制定實施對「一國兩制」實踐的豐富和發展。她認為,「一國兩制」的「一國」,是必須持續不斷鞏固的「一國」。「一國」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維護「一國」,不是靜止於、停滯於某一時點的,而是必須不斷健全維護「一國」的制度機制,不斷增強國家意識和國家認同,不斷提升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時,「一國兩制」的「兩制」,是應當動態進步的「兩制」。「兩制」從來不可能也不會是停滯於某一時點的「兩制」,不能以某一時點的「兩制」為由來阻撓「一國兩制」的新實踐。
熊秋紅指出,香港國安法的制定實施填補了維護「一國」的制度機制所存在的漏洞和缺項,鞏固了「一國」之本,但仍然給予「兩制」以最大程度的信任與尊重,為香港特區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使社會恢復法治秩序,為香港特區的政治、經濟、法律制度與時俱進的發展創造了穩定前提,使得「兩制」得以進步。從某種意義上說,香港國安法的制定實施重塑了「一國」與「兩制」的關係。
須與時俱進更新理念
熊秋紅表示,香港國安法制定實施和香港國安條例出台後,「一國兩制」理論與實踐進入新階段。實現特別行政區更好發展,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更大貢獻,是新時代「一國兩制」理論與實踐的重要使命。應當站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高度,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立的憲制秩序,辯證看待「一國兩制」中的變與不變,與時俱進協調「一國」與「兩制」的關係,推進「一國兩制」的理論與實踐共識,持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不斷提升「一國兩制」的實踐品質,創造「一國兩制」更加美好的未來。
熊秋紅強調,「一國兩制」是系統工程,既要與時俱進更新理念、健全完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更要不斷提升「一國兩制」的實踐品質。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香港應當積極識變、應變、求變,確保「兩制」與時俱進,為香港特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強國建設與民族復興中貢獻力量,提供可持續的制度保障;還需要通過推行社會、經濟、財政政策和制度改革,促進香港經濟繁榮發展,為香港人尤其是年輕人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以及讓更多不同階層的香港人都能夠分享香港與內地經濟融合發展帶來的好處。應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着力破解人員、貨物、資金、信息等要素跨境流動的卡點、堵點,構建高標準經貿規則體系,推動規則銜接和要素流動,構建「國家所需、港澳所長」的產業協同體系。此外,還需持續加強國安教育、歷史文化和國情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培育香港居民的國家認同,進一步促進民心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