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游记攻略 > 正文

深入茫茫天山,徒步烏孫古道

時間:2021-12-13 15:09:53來源:大公文旅

前言

曾經神往已久的天堂湖,
終於在此行中得見。

見到它的那一瞬,一眼萬年,
彷佛一個做了多年的夢,在那一刻醒了。

回想起第一次在網絡上看到它的時候,
唯美,深邃,
在遠方山峰襯讬下,靜靜的散發出一種遺世獨立的感覺,就像有一種亘古的魔力,驅使着人們不遠萬裏前來一探究竟。

在陽光照耀下,湖水映射出不屬於凡間該有的顏色。我在想,如果夢幻有顏色,那一定是天堂藍。

如果說天堂湖是烏孫古道的靈魂所在,那麼古道途中的美景就是組成它身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紅、橙、黃、綠、青、藍、白
這個十月,跟隨我的步伐,
用腳步去丈量這條貫穿天山的千年古道。

關於烏孫古道

烏孫,是我國一個以遊牧為主的古老部族。
公元前2至1世紀崛起於我國 西北 地區,後在 伊犁 河谷流域 建立了一個舉足輕重的政權,它就是「烏孫國」

而烏孫古道其實是一種統稱,指古代從 烏孫國 到 龜茲國 ,穿越天 山南 北的 通道 。

古烏孫就是現今的 伊犁 河谷地區,
古龜茲就是現今 阿克蘇 地區的 拜城 縣 和 庫車 縣 一帶。

既然是從 烏孫國 穿越到 龜茲國 的 通道 ,那為什麼不叫「烏龜古道」呢?

看到這裏一些對 龜茲國 不熟悉的朋友可能會說: 「烏[wū]龜[guī]古道?」
這名字說出去不得笑死人嗎,一看就知道不行了,還是「烏孫古道」聽起來比較靠譜。

在這裏糾正一下不熟悉的朋友,
其實龜茲在這裏讀作 —— 龜[qiū]茲[cí]
所以說應該讀作:「烏[wū]龜[qiū]古道。」
但這個名字聽起來也感覺到彆扭。

當然,這隻是如今的讀法,古代是不是這樣的讀音就不知道了。

最後我參考古代西域各國其他古道名字來分析,猜測這些古道名字來歷,應該都是根據起點來命名的,烏孫古道的起點就在烏孫,那麼叫烏孫古道也就順理成章了。

據記載,烏孫古道主要有三條:
東線:從 伊犁 - 新源 縣的「那拉提」穿越天山,直通到「巴音布魯克草原」,現在已經修成了公路,也就是現在的「 獨庫公路 」。

中線:從 伊犁 - 特克斯 縣的「瓊庫什台牧業村」往南,經「包紮墩達坂」或「瓊達坂」,再翻過「阿克布拉克達坂」,最後到達 南疆 - 阿克蘇 - 拜城 縣的「黑英山」山口,全長約130公裏。

西線:從 伊犁 - 昭蘇 縣-夏塔鄉的「夏特牧場」往南,可直抵 南疆 - 阿克蘇 地區- 溫宿 縣的「破城子」,也就是現在的「夏塔古道」,也叫「 夏特古道 」。

現在山友們徒步的烏孫古道一般都是指中線,以瓊庫什台村為起點的這一條。
 

行程路線規劃

以下是本人實際的行程路線,只供參考

 

17人小分隊·啟程


時隔兩年,
再次乘坐長途火車,
一種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覺瞬間湧上心頭。

帶着一絲興奮,登上火車。
放好行李,安靜的坐在車窗旁,看着窗外的景色,接下來的48小時,這輛列車將承載着旅客朋友們直達 新疆 。

因 陝西 暴雨,列車晚點了大約5個小時才到達 烏魯木齊 火車站,等我配合完工作人員所有的防疫流程操作後,已經下午2點多。

原計劃乘坐上午10點多開往 伊寧 的火車,順延改簽到了下午6點多。
考慮到中間間隔時間有點漫長,一邊等一邊刷票碰碰運氣。

很巧,沒多久就買到了一張下午3點多的,
萬萬沒想到的是,晚點一幕再次上演。
(車次:Z305,終到站: 伊寧 ,開點:15 : 10)

關鍵在於這個「晚點未定」搞得心裏沒底,
去前台一問,這個晚得有點離譜,估計要到凌晨2-3點。

這時候我想再改簽發現後面已經沒票了。
我$¥#@%&!*......

後來還是找了人工服務,工作人員可以查到票,順利改簽到一個晚上9點10分的雙層火車。


這個火車的硬卧格局有點像綠皮火車的軟卧,2個上下鋪的4人間。

列車準時出發,
趁着一陣睡意襲來,
迅速往床上一趟,很快就進入夢鄉。
 

不是伊利是伊犁·聚首

伊寧 , 伊犁 哈薩克自治州的一個縣級市。
作為自治州,疫情管控方面,有他們自己的政策,火車到達 伊寧 站後,外地來的要收身份證,核酸檢測。

順利出站,天還沒亮,下着朦朧細雨,順着人流排隊,打了一輛車去到約定好的集合點。

停泊青旅,在網絡上早已久仰 大名 。

其以經濟實惠的價格和溫馨舒適的環境等特點,成為眾多驢友集合地點的首選。

給我開門的是第一位到達的小夥伴 ———— 拖鞋,他早在22號就到了 新疆 ,先去走了 喀納斯 ,然後再過來和我們走烏孫。

我打量着這家青旅,擼着他們家的貓。
心神慢慢放鬆下來,身上的疲憊也漸漸消散。


雨還是下個不停。
來之前查過天氣預報,國慶期間, 新疆 有一波冷空氣,所以這2~3天都是陰雨連綿,後面幾天更是直接下雪。


新疆 的第一頓早餐


早飯過後,和拖鞋先去菜市場預熱一番。

下午,小夥伴陸續到來,集體採購物資。

晚上,到了眾人最期待的環節 —— 出發前的腐敗

在一片歡聲笑語中,一行人慢慢熟悉起來。

Day1、奔赴瓊庫什台,走進林海雪原

早上7:30大廳集合,前往此行烏孫古道的徒步起點 —— 瓊庫什台

出發前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由於我們的行李太佔地方,19座的車裝不下那麼多人和物資。

無奈,另外3人打車過去,我們先行出發。


前往瓊庫什台的路途中,經過 特克斯 縣的八卦城。

相傳,八卦城最早出現在南宋時期,當時道教全真七子之一的 長春 真人「丘處機」西遊天山,被途中集山之剛氣、水之盛脈為一體的 特克斯 河谷所動。

他以這裏作為「八卦城」的風水核心,確定了坎北、離南、震東、兌西四個方位。
從此,這裏就成為八卦城最原始的維形。


當天天氣不好,只在縣城裡吃過飯,就匆匆趕往瓊庫什台村。

趁着上菜期間的間隙,隊友匆忙趕到八卦城的中心處 ——太極壇,打了個卡。

沒有從空中航拍到這個八卦城,略感遺憾。


離開八卦城,去村落的路上,雨雪交加。
我們也囑咐司機大哥小心行駛,

這時候如果一不小心,就可能翻車出事。
沒錯,說的就是前面這輛車。


後面的路段有驚無險,
中午2點多順利進村。

瓊庫什台村是以哈薩克族為主體的歷史文化村落。在這裏,還保留着哈薩克族的生活方式,民俗民風都保留得很完整。

我們沒有花過多時間停留,把行李託付給馬幫後就整裝出發。

在此,正式踏上烏孫古道,
開啟為期6天的徒步之旅。

出發前的大合照,咔嚓。

來之前,司機大哥就告誡我們,
國慶降溫,村中已經開始積雪了。

對此,我們也做好了心裏準備,
伴隨我們行程的,很可能就是一路風雪。

路程的開端,沿着河谷逆流而上。

一段短暫的車道結束後,
開始走馬道,進入杉樹林。

還沒進杉樹林之前,就已經伴有點點雪花飄落。進來後,開始有越下越大的趨勢。

果然,雪花越飄越多,
慢慢的,樹上都掛滿了白霜,
迎面吹來的雪花啪啪打臉。

看着眼前飄落的雪精靈,
我默默的帶上了帽子和口罩,
伸出手輕輕的將它們捧在手心。

在與手掌接觸的那一瞬,雪花便消融成水,彷佛從來沒有在這世間出現過,唯有濕潤的雙手告訴我,它們曾經來過。

走出杉樹林,是一片草地,這裏視野開闊。
遠遠看去,有幾間簡陋的木屋。

看着牧民們在這裏來往放牧,
想必這裏應該是他們的一個落腳點,
剛好,我們可以在裏面稍作休整。

河谷處同樣有一片的杉樹林,
鬱鬱蔥蔥,波濤如海,
在白雪的覆蓋下,彷彿走進了林海雪原。

我們一行人沿着林海雪原緩慢前行,
如同匆匆過客,未曾打擾它們的沉睡。


在河谷的分叉處,將前方的馬道分割開來,想要通過,只能藉助眼前這棵斷樹搭建成的獨木橋。

在這裏,我們開始過烏孫的第一條河,過獨木橋時要盡量小心點,別剛開局就掛彩了。

大小拉小手,烏孫的河不難走。

緊接着爬個小坡,來到一片草原,
除了主道,兩旁已經覆蓋了一層雪。

看着馬道榜整齊的欄桿,想必這裏應該是牧民的草原牧場。

順着馬道穿越牧場,
來到這片草原最寬闊的地帶。
雪花飛揚,銀裝素裹。

這裏還住有幾戶牧民,我們在外面觀望了一下就繼續趕路,別看現在光線還不錯,其實現在已經7點過半了。

前方的積雪越來越厚,
我們離今晚營地還有一段距離,
看來走夜路在所難免了。

頭燈帶起來,小心前行。

大概走了2個小時的夜路,
直到看到一座小木橋,
今晚營地終於到了。

這時候已經是晚上10點。
忍受着寒風,在雪地上紮營,
小夥伴們着手準備今晚的晚飯。

這所有東西搞好已經是凌晨12點,
在這冰天雪地中,能吃上一口熱湯麵,
也算是一點慰籍吧。

吃完趕緊鑽進帳篷,
抓絨,保暖衣褲統統穿上,

慢慢的,身體有了暖和感,
伴隨着今晚寒冷的環境,朦朧入睡。
 

Day2、翻越瓊達坂,眺望中天山

「起床啦」
早上8點左右,在丁園的呼叫下緩緩睜開雙眼,沒想到這麼冷的天氣,她都能早早起床做好早飯。

回想了一下 半夜下雪被凍醒後穿衣服,穿褲子的情景,有一種思念叫望穿秋水,有一種寒冷叫忘穿秋褲,真是低估了昨晚的情況,還好熬過來了。

現在的天氣很冷,我們得趕緊把早飯吃掉,
再不吃很快就會糊掉。

隊員們陸續起床,吃飯燒水,
為接下來的行程做好準備。

10點左右拔營出發。

早上繚繞的雲霧逐漸散開,雪白的大地在陽光的照耀下如同披上了一層晶瑩白紗,像是一位即將要出嫁的姑娘。

今天路程的開端是一段漫長的上坡,緩慢爬升7~8公裏,然後翻越瓊達坂,進入天山深處。

主幹道路明顯,一路上都有鐵桿豎立在路邊,為徒步者指引方向。


這裏原本是亂石草坡地形,
但現在早已被大雪覆蓋,
一些小道河流也已經不見蹤影。

爬升一段後經過唯一的一條小河,
水位不高,可以輕鬆跨過。

跨過小河,再爬升一段後,便進入沼澤區,這裏同樣被大雪覆蓋。

加上這段路有很多裸露在外的石頭,具體的行進路線不明顯,近看遠看都是白茫茫一片。

只能根據馬幫和前人走過的痕跡,再結合 大方 向來判斷。

穿越沼澤地,繼續緩慢爬升,
向著前方的目標——瓊達坂,慢慢推進。


#沼澤地中一隻死去多時的氂牛


爬亂石陡坡前,先曬個太陽,睡個午覺,喝個下午茶。
暫時忘卻所有,盡情享受當下溫暖的陽光。

調整好狀態,整裝出發,
開始向 瓊達坂 發起進攻。

令人絕望的是,每次翻完一坡,等待我們的依然是又一坡。


當我們走完最後一段陡坡,大口喘息站在埡口上時,猶如進入另外一方世界。

我靜靜的矗立,看着遠處連綿不斷的天山山脈,一時間忘記了疲憊和寒冷。

等我回過神來,下意識的回頭看了看剛走過的路和爬過的坡,

一山之隔,穿越凜冬,跨進深秋。

眼前震撼一幕令我對接下來的路程更加期待,天山深處究竟還有什麼等着我們呢?

我相信,它不會另我們失望。

我搖了搖頭,按耐住了那顆蠢蠢欲動的心,
不再留戀,跟隨小夥伴緩慢下行。

我緊跟着「痕跡」的步伐,發現他就是不愛走尋常路,最愛的就是兩點一線,直接最短的走法。

我跟着他 成功 超越「丁園」和「南峰」走到最前方,為拍照爭取到了更多時間。


在往前,雪線已經全部消失。

行走在這巨大的U型山谷中,抬頭就能看到遠處的天山山脈,入眼便是一片金色的海洋,一直延伸至天山深處,看不到盡頭。

天邊朵朵白雲猶如海上揚帆的輕舟,在藍天碧海上慢悠悠地行駛着。

那種震撼心靈的感覺,根本無法用語言去表達。

今晚營地就在前方這片寬闊平坦的草坪,草坪周圍有一些小木屋,可供少數人居住。

我抬頭望向天際,日落金山的畫面映照心底,停下腳步,目送最後的餘暉漸漸消失無蹤。

晚餐還是老規矩,2人當主力,其他人從旁協助。

晚飯過後,小夥伴們都迫不及待往帳篷裏鑽,唯獨我一人不願錯失當下的漫天繁星,仍在寒風中枯坐。

今晚,我不僅獨享了黑夜的孤寂與冰冷,還有這片星空的深邃與靜謐。

 

Day3、深入天山腹地,探尋科克蘇河

早飯過後,拔營出發,順着黃金大草坡一路下行,直達河谷底部。

小河流水,清風徐來。

行走在河谷的這一段路,雖然景色一般,
但是這種山岩,河流,小樹林的搭配,
徒步起來,感覺格外的舒服。

穿過河谷,往 科克 蘇河的方向爬升。

深秋的風,藏着幾分初冬的微涼,
樹木隨着風聲沙沙作響,
野草跟着節拍輕輕律動。

一路同行的,還有草原三巨頭之一的羊頭。
據了解,每年10月到來年3月,附件的牧民都會帶着畜群,風塵仆僕從遠方趕來,到這裏過冬。

此時站在草坡往山谷下看,一條青藍色絲帶出現在我們眼前 —— 科克 蘇河

「 科克 蘇河」就像一條青色的脈絡,蜿蜒流淌在天山山脈深處,不僅給天山帶來勃 勃生 機,還給單調的山勢地形增添了一抹動人的色彩。

眼前這片區域不愧是有水源滋潤的地方,山川草木都變得豐富起來。

我們走到河邊最湍急的河段略作休息,近距離的感受隱藏在天山 融水 中的波濤洶湧。

順流而下,河道變得開闊,水位降低,水流逐漸放慢流動。

路上還碰到不少準備 趟水過河 和 騎馬過河 的隊伍。

我們為了體驗溜索過河,高繞了一段路,走到更下遊,尋找索道。

愈臨近河流,胡楊長得愈加挺拔,盛放得愈加奪目,忽如一夜秋風來,千樹萬樹胡楊開。

遠遠看去,像是有火焰在青色的河水中跳動。

溜索過河時間很短,但是價格可是一點都不便宜,一次200元。

我們大部分人都溜了,
這可不是人傻錢多,
畢竟來都來了,體驗感最重要。

溜索過河、騎馬過河和趟水過河,都可以看作是烏孫徒步的特色,有條件的,建議都體驗一把。

溜索過程很簡單,先滑到中間,再由對岸的人拉扯過去。

2~3分鐘基本可以搞定收工。

安全過河後沿着河道繼續前進,這一帶是 科克 蘇河營地,附近有一些小木屋,有必要的可在這裏休息或者紮營。

繼續前行約1公裏,開始過今天的7條河。

這個地段的河寬4-6米左右,水流都比較湍急,水深基本都過膝,最深處甚至沒過大腿。

在這裏如果想趟水的朋友就要注意了,
因為趟水過河容易滑倒落水。

所以過河時,建議叫上隊友組團過河,盡量選擇水流較緩,寬度較窄的河道涉水過河。
當然,有實力的猛人直接剛過去就完事了。

#隊友拖鞋趟水過河中

如果不想濕水的小夥伴可以騎馬過去,我和同行的幾個小夥伴都打算體驗一下騎馬過河。

畢竟,來都來了... ...

想要體驗親自趟水過河的,可以期待路程的最後1天,那才是過河的重點區,反覆過幾十次,保證過癮。


#過河其間被我們玩壞的北山羊角

七條河過完,今天過河任務結束,
加快步伐趕往營地。

繼續穿行在高大的杉樹林中,一路爬升約3公裏,到達了今天營地。

這裏地勢平坦開闊,被群山包圍在中間,旁邊有水源,加上周圍有石堆,妥妥的五星級營地。

在五星級營地的基礎上,再搭配我們今晚準備的火鍋。
嗯~~~

絕對的五星級享受。

入夜,群星如約而至。
和昨晚不同的是,多了篝火前起伏的歡笑 ,還有一絲溫暖的火光。

 

Day4、曜日照雪山,夢幻天堂湖

「阿克庫勒」以其飄渺神秘,變幻莫測,驚艷了世人,讓人一見如墜入天堂,故被廣大山友稱其為「天堂湖」。
今天,我們將會揭開「天堂湖」神秘的面紗。

早上8點半,隊友們已經忙碌起來,
我抬頭看着萬裏無雲的天空,
還有遠方被初陽照亮的山峰,
心想,今天的天堂藍穩了。

心情在好天氣的帶動下也變得格外愉悅。

早飯過後,拔營出發。
前方的金字塔山峰為我們指引方向。

爬升過程經過一個牧場,牧場裏的氂牛慢悠悠的在草地上散步,盡情而快樂的沐浴着燦爛的陽光。

我掏出手機向著小黑和小白慢慢靠近,它們好像覺察到了我的到來,扭頭向我看來,一邊咀嚼着嘴裏的枯草,一邊注視着我

雖然我穿着紅色衝鋒衣,但是只要我不亂動,基本不會吸引他們的注意。
對此,我順勢給他們來了一張,並和他對視起來。

10秒就這樣靜悄悄的過去,我倆相安無事。
隨着我的離去,這段短暫的邂逅也宣告結束。

重新回到正軌,一眼能看到盡頭的冷峻山峰,在道路兩旁高大的杉樹襯讬下,我竟然走出了一種朝聖的感覺。

走完這段朝聖之路後,
抵達一個無名湖泊,

從湖水反射的顏色來看,
猜測這應該是一個 淡水 湖。

如果湖水足夠清澈,
在湖邊應該能看到很美的倒影。

因為周圍有很多牛羊在吃草,為了不驚擾它們,我們也就沒有走上前仔細欣賞。

前面就是指引我們道路的金字塔山峰,而剛好檔在路中央的攔路石,恰好成為了我們擺拍的最佳道具。

繼續朝着金字塔山峰前進,不過我們的目標是繞過它,走到山的另一面,那裡才是天堂湖的所在。

山峰後方是一片非常大的低窪草旬地段,此處寬敞空曠,群山環繞,給人的感覺像是走進一處戰爭遺址。

走過這片草地,又是一段急上升的碎石陡坡,亂石草甸,又陡又長。

傍邊的「丁園」看了一眼就好像是認定了一樣,直接從最抖的地方硬剛上去。

我和「痕跡」互相看了一眼對方,彷佛看穿了對方的想法,很自覺的從左邊的緩坡迂迴盤上去。

當然,我們倆最主要的目的肯定是為了等待其他的小夥伴啦。

翻過一個無名埡口,開始下行,同樣是一片地勢開闊的亂石草旬。

早已泛黃的野草在這片廣袤的山石地勢中,展現出別樣的生命力。

我們頂着烈日,在這片荒蕪中緩慢前行,此時我們心中都隻有一個目標 —— 天堂湖

行進過程我們回望身後,發現身後的這片天空藍得純凈,沒有一絲雜質,而這時候又剛好有個穿藍衣服的人走過來。

好傢夥,工具人來了,
手機立馬對準他,咔嚓,
拍下了此行我最愛的照片之一。

當我們還沉浸在剛才的藍色天幕時,前方不經意的一個轉彎,天堂湖就這樣猝不及防的出現在我們眼前。

看着那一抹動人心魄的藍,
沒有激動,沒有狂喜,

反而像是老朋友之間的久別重逢,
還有一絲淡淡的釋然。

我來了,赴一個屬於自己心中的約。

我放慢腳步,一點點朝着天堂湖靠近,生怕自己粗魯的步伐驚擾到它。

慢慢的,我站到了它身邊,靜靜的注視着它,彷佛要將它的美,銘刻進記憶深處。

左邊明鏡的湖水在陽光映照下鱗光閃閃,右邊幽藍的湖水和旁邊金黃的草地相互交融。

這一切在雪山包圍下,很自然和諧的融為一體,外界的一切喧囂紛雜都跟這裏無關,時光彷彿在這裏靜止。

不知過了多久,小夥伴們的呼喊聲在我耳邊響起,此時我才恍然回神,戀戀不捨的朝營地方向走去。

來到 天堂湖營地 ,絕對不能錯過的,就是搭建屬於自己的「湖景房」

有了自己的小天地,就可以盡情的欣賞這藍的動人心魄的顏色。
醉了,醉了... ...

這裏景色雖美,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這裏離水源有點遠,差不多2公裏。
今天打水做飯的小夥伴辛苦了。

今天天氣是真的好,
但是這個風呢,也是真的大,
吹得人頭疼的那種。

飯後,大家也是早早鑽進帳篷,
雖然隔着帳篷,還被大風吹得索索作響。

但這依然阻擋不了大家高漲的熱情,
躺在各自帳篷裏就嗨聊起來了。

深夜,還是一如既往的好天氣。

不知道是不是此時身處天堂中,
總感覺今晚的星河特別閃耀,
比以往見過的都更加璀璨。

我身體蜷縮在睡袋中,只把頭伸出帳篷,有「湖景房」就是這麼任性,不需要什麼仰望,就這麼不講道理的躺着看星空。

肉眼可見的銀河橫亘在整片夜空的最中央。
雖然相隔遙遠的距離,但此時彷佛可以與星空對話,那一刻,我感到身心與自然的界限在消弭。
 

Day5、風雪前行,阿克布拉克達坂

今天我們就要告別美麗的天堂湖,繼續踏上征程。臨走前,以一段環湖路,作為告別天堂湖的送別禮。

早晨,雲霧繚繞着群峰和天堂湖。
缺少陽光照耀的天堂湖暗淡了許多,
沒有了昨天那種光彩奪目的感覺。

都說天堂湖變幻莫測,果不其然。
此時的天堂湖就像是養在深閨的少女,含蓄,收斂,靜靜的散發著她獨特的魅力。

和昨天相比,我更加喜歡它現在的恬靜。
是否唯美已不重要,心存陽光,自有晴天。

環湖過程中,需要穿過一段位於天堂湖側邊懸崖的險峻馬道,這條馬道由當地牧民開鑿,千百年來,不知道承載過多少人通過。

棧道上的每一塊石頭,都訴說著歷史滄桑。

而當我站在「老虎口」回望時,彷佛可以跨越時光,感受到古人們為了部族發展而跨越天 山南 北的那種意志精神。

體驗了秋天的蕭瑟,走過了斑駁的古道,還沒來得及思念與回味,砂石路後,便與寒冬不期而遇。

至此,正式告別天堂湖
開始翻越整個行程中海拔最高處 —— 阿克布拉克達坂

一段艱難的碎石坡爬升後,映入眼前的,是已經結冰的「天堂二湖」

我們肆意的行走在冰面上,
淡然的坐在上面暢談,
囂張的點起了香煙... ...

旋轉,跳躍,我閉著眼,
塵囂看不見,你沉醉了沒,
白雪,夏夜,我不停歇,
模糊了年歲,時光的沙漏被我踩碎。
... ...
——《舞娘》

還好,河面的冰塊沒被我們踩碎。

深山的天氣總是那麼喜歡給人驚喜。
喜怒哀樂,陰晴不定。

沒有一點點預兆下,也沒有一點點防備,風雪呼嘯,細密的雪花在這方天地織起一張灰濛濛的紗帳,瞬間朦朧了整片山脈。

凜冽的風雪,在這片天地間揮毫潑墨,眼前的一切,都被描繪成一幅幅氣勢磅礴的畫卷。

此時抬頭往上看,只看到模糊的人影和看不到盡頭的前路。

雪花夾雜在寒風中,彷彿沒有盡頭的雪坡走得人心態崩潰。

看着前方的道路和隊友身影慢慢淹沒在風雪中,我心中一慌,還好登山鞋套有冰爪加持,使我可以穩步上升。
我微微加速,追趕上去。

一場雪,把我困在這裏,
你冷漠的表情會讓我傷心。
十月的雪,就是無情的你,
伴隨着點點滴滴,痛擊我心裏。
OH~,我不相信,你們不是故意的,
卻為何把我丟棄在風雪裡... ...
——《十月的雪》改編自《六月的雨》

一步一腳印,
艱難爬升到此行海拔最高處,周圍一片白茫茫,寒風夾雜着雪花迎面吹來。

此處不宜停下休息,得加快步伐往山下走。

一山之隔,地形果然有了大變化。
放眼望去,與之前截然不同的地貌出現在眼中。

灰色的碎石坡在大雪覆蓋下,形成了主要的色彩基調。

沿着河谷繞行下山,到河流匯入主河道時,經過一個小石橋。

隨後繼續沿着主河道下行,進入「博奧孜克裏克河谷流域」

因為季節和氣候原因,不少河流的水位和流量都有所降低,我們可以藉助地形和一些石頭輕鬆過去,免去了換鞋的麻煩和趟水的冰冷。

下山過程,看到路上有挖掘機開道的痕跡。
我心中不禁浮現一個大膽的猜測,這難道是要建公路的節奏嗎?
就像 獨庫公裏 那樣,全面打通?
然後直達 天堂湖?

但細想一下又覺得不太可能,
說不定只是挖挖路,方便通行。
又或者是方便其他地方,不一定就是通往天堂湖呢?

我暫時把心中的疑惑封存,留待出山後再打聽。不打聽不知道,一打聽還真的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

根據一些小道消息流傳,地方政府好像、貌似、可能、也許、也不一定... ...
反正,確切的消息還是留待官方公布吧。

咱不信謠,也不傳謠。

一路下坡,沿着河谷前行,很順利的到達今天營地。

作為最後的晚餐,是由我和Yan來操刀,
但是我拖後腿太過嚴重,到達營地已經天黑了,由其他小夥伴代勞完成了今晚的晚餐。

在這裏手動給隊友抱拳 —— Respect

不知道是不是最後一晚的緣故,小夥伴們都圍坐在火堆前,像是要享受這最後的篝火時光。

一壺熱茶
一簇火光

再冷的天氣也阻擋不了我們心系彼此的溫馨。

 

Day6、北疆到南疆,下河走一回

今天是烏孫最後一天,我們將沿着狹長的「博奧孜克裏克河谷」順流而下。

至於一直心心念念的趟水過河,
終於可以在最後這段路程裏,體驗一番。

自從翻過 阿克布拉克達坂 ,進入 博奧孜克裏克河谷 後,周圍隱約可見典型的 南疆 地貌,神秘中帶着一分荒涼。

我們穿行在人跡罕至的沙石土地與山岩石壁之間。

石壁的色彩就像繪畫的顏料,
山岩的脈絡彷彿雕刻的塑痕,
岩石的肌理代表自然的塑造。

低植被覆蓋率和大面積的荒蕪山石,在河谷的滋潤下,締造了當前獨特的景色,置身其中,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隨着河谷不斷前行,河流寬度、深度和流量都開始逐步遞增。

塵封多時的防水襪、溯溪鞋終於派上用場了。

過河其間,沈和菲上演了溫馨一幕。

小沈通過背,抱,扛等多種方式,保護着我們的八卦隊長安全渡過了所有冰河。

我作為傍觀者,一個沒啥八卦心態的人也瞬間八卦感爆棚,不得不幫你們拍一個過河的鏡頭。

雖然鏡頭隻有短短的1分鐘,但是來日方長,以後的事情誰能說能清楚呢。

我感覺吧,他們以後能一起拍個長鏡,時長是一輩子,沒有蒙太奇。

到了後面,看他們2人過河和吵鬧,就成了我行走在 南疆 這段單調路程中唯一的樂趣。

看他們倆一路上都很少拍照,我就順水推舟,幫他們多拍點。

我猜測,他們願意一起去往那麼多的遠方,只是因為,與你同行,無關風景。

就衝這個操作,他們倆不把婚結了估計都很難收場。

無數次的涉水過河,河道也變得越來越寬,水流越來越急,每一次過河都小心翼翼。

腳趾頭被冰水凍得麻木,導致回去後,過了將近2個星期才逐漸恢復知覺。

在過某一條河時,我們偶遇了「水鞋哥」
水鞋哥其實是我們的馬夫,因為我看他穿水鞋徒步過河,順手幫他瞎編了這麼一個接地氣的名字。

當時還以為看錯人了,小沈驚叫一聲「卧槽,他背的不是我的包嗎?」
一看,那不就是我們的馬夫嗎?

因為最後一天好幾個人都要騎馬,逼不得已,馬夫只能下來走路,還要背包分擔行李。

「水鞋哥」這一路穿着水鞋重裝,走了20多公裏路誒。


後面的路程幾乎都是這種枯燥的色彩。
抬頭,滿臉皺褶的石壁,
低頭,冰冷徹骨的過河。

當我們走完最後一段水路,來到人工堤壩時,已經可以看到不遠處的黑英山口。

這也意味着我們的徒步之旅已經走到了尾聲。

看着近在咫尺的山口,不禁回想起這一路走來的一幕幕。

當我對着石碑按下快門的那一刻,烏孫古道徒步穿越之旅完滿結束。

至此,時間充裕的,可以乘車前往 庫車 ,以一頓大餐來慰勞一下自己。

我相信,用一隻烤全羊來給這段旅程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就再合適不過了。


 

後記·隔離那些事

安全出山後,接下來的劇本應該是歡聚腐敗的好時光。

但我們知道,等待我們的,不單單是旅程的結束,還是隔離的開始。

在路途中,我們早已從其他隊伍中打聽到一個壞消息,在 伊犁 州- 霍爾果斯市 有2例確診病例。
對此, 伊犁 州政府對所有縣市都進行了封鎖,相關人員要進行隔離。

我當時聽到這裏消息後,一陣愕然。
我們這幫人都有 伊犁 行程碼的,雖然我們早已離開,但是xj這邊政策大家都懂,估計都難逃一劫。

但事已至此,我們其實無法改變什麼,
盡人事,順天命,
既來之,則安之。
還是好好享受剩下的旅程吧。

果然,在烏孫終點處,已經有防疫人員在這裏等候各位山友。

當地工作人員考慮到山友們都是剛出山,身體既寒冷,又疲憊,已經提前搭好帳篷,煮好羊肉湯,我們只需要配合他們的工作即可。

喝着手中溫暖的熱湯,身上的涼意和疲憊都被驅散了不少。


所有人先排隊做核酸檢測,然後一車接一車的把人送往 拜城 縣 集中隔離。

隔離房間條件還是可以的,單間,電視,WIFI,簡單收拾一下,開啟接下來的隔離日子。

剛開始的時候,很多隔離的小夥伴通個各種渠道發聲,希望能引起當地政府和多方的關注,然後做出改變。

但是經過多天鬥爭,發現於事無補。
眼看隔離都要進入倒計時了,大家也都慢慢消停了下來,開始接受眼前的事實。


隔離期間,每天都規律的供應着三餐。
早上10-11點左右的早餐,
中午2-3點的午餐,
最後就是8-9點的晚餐。

在我看來,這個夥食已經相當不錯了,我平時吃得都沒這麼好。

除了正常的三餐,我們還慢慢走上了加餐的道路。

紅 烏蘇 ?烤串?烤鴿子?
烤包子?饢?老酸奶?
通通安排。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所以,在隔離這段時間,
在吃這方面我們是一點都不虛的。


而在其他方面,我也沒閑着,
一邊寫着自己的烏孫筆記,
一邊看着別人的隔離日記。
雖然不相識,
但卻有一種並肩作戰的感覺。

纍了就睡一覺,
醒來,就洗洗衣服,
把所有能洗的都洗它一遍。

吃太飽的話,就在房間裏來回慢跑,
不時做做俯卧撐,練幾組動作。

或是在房間裏和蒼蠅們鬥智斗勇,
或是線上KTV... ...

隔離的日子就在這樣充實的安排下,慢慢接近尾聲。



在隔離的最後一天,大家都在騷動中。所有人都對接下來即將重獲的自由感到期待。

隔離的日子裏,大家作息時間相似,一日三餐一樣,雲上約酒KTV,雖然見不到面,但彼此交心惦念,鼓勵支持。

我想,在多年之後再想起 新疆 ,我一定會記得那些年,我們一起徒步過的烏孫古道。

走過那林海雪園,
眺望那壯闊天山,
穿越那山川河流,
遇見美麗的天堂湖,
一路風雪翻越達坂,
不知疲憊的過冰河,
篝火前的歡聲笑語... ...

更加少不了的,還有一起隔離的同窗歲月。

對此,小夥伴CC還建議大家寫個隔離感言什麼的,以此來紀念一下這段隔離經歷。

我想了很久,沒有動筆。
因為感覺有很多可以說的,又覺得一切盡在不言中。


最後,還是白嫖一下隊友們的勞動成果,再啰嗦幾句 —— 我只是個無情的搬運工

有些人我們以為會陪伴一輩子,最後發現我們只是彼此之間的過客。
那些錯過了的人,成了我們心中最不可磨滅的印記。

有些人我們以為彼此就此錯過,最後發現彼此的身影已經悄悄留在對方心裏,從模糊到清晰。
那些留在心裏的人,佔據了我們心中不可替代的位置。

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的相遇都能有好的結局,而我期望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不期而遇都是美好的。

我們這段相遇就像人生中的一場電影,
在這部電影中,結識的這些人讓我感覺到世界的浩大與奇妙。
走過的每一段路,做過的每一件事,都是以後值得回味的下酒菜。
仔細回想起來,這些年我用腳步丈量過的路,同樣在丈量着我的青春。

每一場電影都有散場的時候。
我們知道最終會錯過彼此,
但仍然珍惜彼此的相遇。
因為每一場劇終的電影都是下一場美麗的開始。

餘生寶貴,願你我都能擁有歲月盜不走的回憶、旅程中走不散的朋友。

—— 致一同闖蕩烏孫古道的小夥伴們


2021/11/27
塵粒
於 深圳

圖文由作者「」塵粒Player「」授權大公文旅發布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