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神州风采 > 正文

飛越大洋,尋美鳳凰

時間:2025-11-03 17:20:10來源:大公網

  文/師帥

  中華之變,以文化為橋連世界之心。世間最美好的相遇,往往恰逢其時、恰如其分。這次我有幸成為來自美國華盛頓地區唯一華人媒體代表,受邀由湖南省新聞辦和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與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的年會,並在中國七夕節前後參加了「2025全球華文媒體高層湖南行」的大型活動。作為全球華人媒體的重要一員,作為海外僑胞嘉賓,深度考察了湖南,感受頗深: 中國人的逆襲重頭戲根在湖南、好戲連台!

鳳凰古城璀璨夜景

  當晨露在草葉尖凝成細碎的霜花,當楓葉褪去青綠染上濃烈的丹紅,當風裡終於裹着一絲不容置疑的涼意掠過衣襟,我們便知曉,寒露已邁着輕盈的步履,悄然叩響了秋的深處。10月11日至13日,在湘西州僑聯領導的陪同下,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何平主席一行八人組成的美國華僑經貿文化考察代表團走進湘西,有幸來到了中國歷史文化古城——鳳凰古城。

  有鳳來儀,天下太平之美

  信步在美麗的沱江邊,一排排嫵媚的吊腳樓依水而伴,娉娉婷婷的身姿,影影綽綽的倒影,在我們的心中泛起了微微漣漪。在古籍和神話故事中,「鳳凰」是出現次數很高的一種神鳥。《說文》中說:鳳,神鳥也,鴻前麟後,蛇頸魚尾,鸛顙鴛思(腮),龍紋虎背,燕頷雞喙,五色備舉。人認為時逢太平盛世,便有鳳凰飛來。《說文解字》說,鳳凰「見則天下大安寧」。據記載,黃帝時期,有鳳來儀,標誌着太平盛世的到來。天下消弭了戰爭,達成了和平。黃帝見到了鳳凰,達成了夙願。

鳳凰古城沱江邊夜景

  「燈火裏的鳳凰,青春婀娜。燈火裏的中國,胸懷遼闊!燈火燦爛的中國夢,燈火蕩漾着心中的歌......」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達到一定的高度,中華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華燈初上,風情萬種的古城,氤氳迷離的空氣,幾多歌唱,幾多歡笑,化作了一個個浪漫嫵媚的「鳳凰夢」,吸引着全世界慕名而來的遊客。

  所謂有鳳來儀,有道則見。而天下有道,方能天下太平。在一派祥和流淌之中,入夜的鳳凰古城霓燈閃爍,流光溢彩。無論是古塔、古廟、古橋、古樓,重新煥發了活力,多彩多情,活力四射。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等大量古宅匯百年滄桑,仍風韻猶存。

美國華僑考察團成員和鳳凰古城鄉賢在博物館合影

  2019年7月27日中國文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調研雷雨田私立古城博物館(雷雨田藝術博物館)三大文化載體時就談到,「風的甲骨文字和鳳的甲骨文相同,即代表具有風的無所不在和靈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為至高至上之意。鳳凰乃太平之象。在中華文明看來,鳳凰是天下太平的象徵。」我們一行來到沈從文先生墓地,依次敬獻花圈並默哀,向這位深深根植在鄉土,將鳳凰古城之美帶給世界的文學大師表達崇高敬意與追思。古城的純真與赤誠喚起了我們對自身的文學使命的重新審視和深思。

  鳳凰涅槃,君子厚德之美

  中國鳳凰文聯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私立古城博物館(雷雨田藝術博物館)創始人雷雨田先生非常親切友好。聽說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國際友人要來拜訪,他早就恭立在私立古城博物館(雷雨田藝術博物館)迎接我們的到來。自2003年春,創始人雷雨田夫婦,傾其積蓄、勞其心血創建此博物館,已成為鳳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對外文化交流基地。

  古城博物館、陳寶箴世家、雷雨田藝術館三大文化載體座落在鳳凰城中心道門口22號——登贏街8號。這裏的古建築面積為3086平方米。由22面馬頭牆、56間房舍、386扇古雕花門窗、26個迴廊組成。行走其間,水山巧轉,石幽迷徑,篁翻翠漾。凌勢飛檐,樓台高接,玉欄石舫。憑欄慨慷。拾階而上,看清寥菡萏,蘆風疏柳,迤邐猶是,餘蹤緒裏,幾經風華。小園花巷容容,閣外連亭,芸窗嘉樹,嵯峨婀娜。個中妙趣。別幽天際。

  雷先生是中國陳寶箴世家文化傳承人。2015 年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授予中國著名藝術家雷雨田為「中華文化名人 」稱號, 文脈薪傳,成就頗豐。談到保護陳寶箴世家文化,雷雨田這位一不怕苦而不怕累的漢子,不禁落下了兩行清淚。

  他激動地說,鳳凰始終和君子之風緊密相連。不少詩人、詞人喜歡登鳳凰台、遊鳳凰山、寫鳳凰詩,在他們眼中,鳳凰象徵著廉潔、自愛、高貴的品格。《警世通言》中記載:鳳乃百鳥之王,非竹實不食,非梧桐不棲,非醴泉不飲,乃君子之氣節。唐代李商隱《鸞鳳》中寫下:鳳凰翔於千仞兮,覽德輝而下之。在民間,鳳凰貴為「百鳥之王」,有「百鳥朝鳳」的美麗傳說。陳寶箴先生被曾國藩稱之為「海內奇士」,在《辭海》就享有五個獨立詞條,被稱「四個甲子一世家」、「華彩世家」。陳寶箴世家一門「四代五傑」燦爛的家世成就了「治學精神、民族氣節、愛國主義」的精神高峰。陳寶箴世家由清末鳳凰廳道台、湖南巡撫陳寶箴,其子詩壇泰鬥陳三立,長孫畫壇領袖陳師曾,二孫著名詩人陳隆恪,六孫一代史學宗師陳寅恪,曾孫植物園之父陳封懷等組成,堪稱中國君子之風典範。

  館藏寶物之一「雙鳳朝陽」木雕精美絕倫。瑞氣縈繞的鳳凰,莊重而不失靈動。古樸的木紋,歷經歲月的沉澱更顯古雅。古代匠人的高超雕刻技法,讓鳳凰的羽翼在光影下栩栩如生、翩翩而起。

  相傳在五百年前,有一種神鳥,集香木自焚,然後從死灰中復活,美艷非常不再死,是以,稱為不死鳥,也就是鳳凰。數千年來,鳳凰一直是重生和復興的象徵。古館藏有光緒帝親賜陳寶箴的行差狼皮坐褥為鎮館之寶其二。並有諸多遺物、遺照,齊白石、徐悲鴻為陳三立生前所畫的肖像畫。

  陳寶箴世家與鳳凰文化流失了一個多世紀,在雷雨田先生投身搶救下於2006年12月26日回歸鳳凰古城。在搶救、保護、傳承鳳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流失在民間的遺產、文物過程中,雷雨田傾盡積蓄、嘔心瀝血又擔當該文化工程恢復明清古建築的總設計、指揮長等,為鳳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作出功在千秋的傳世貢獻。

  文脈薪傳。文化傳承需良人,鳳凰涅槃終有期!

  有鳳求凰,和和(荷荷)大同之美

  「蕭韶九成,鳳皇來儀」。西漢辭賦家司馬相如的「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也成為求愛的千古名句。鳳凰古城人傑地靈,凝天地日月之精華,得山水人文之靈氣,匯百年滄桑,仍風韻猶存。雷雨田尤其喜歡象徵和和美美的荷花。為此,他在夏日裏常去賞荷、悟荷、畫荷。他用色大膽,大寫意之荷葉妍麗溫雅,深得國際友人喜愛。他在藝術的升華中提煉出來的「簡、韻、活、妙」等獨特技法,大寫意畫技法獨特,構思立意廣遠,用筆簡約凝練,線條豪放灑脫, 筆墨收放之間,盡顯大家風範。個人作品廣泛被國內外收藏家、友人及博物館收藏。

  鳳凰古城的山水滋潤着雷雨田,浸染出他質樸豪放的性格,也釋放了他的藝術靈性。2012年雷雨田入選中國最具藝術市場價值潛力畫家之一。其藝術代表作《鳳凰城一幅立體之博物畫卷》、《報春圖》、《湘荷之魂》、《天下鳳凰美》等被國內各大博物館及國際友人珍藏。曾多次被《中央電視台》、香港《文匯報》及海內外多家媒體專題報道,並進入台灣、香港、德國、加拿大等地藝術品市場拍賣。

  其藝術作品《湘荷之魂》在2013年秋香港當代名家藝術品拍賣會以69.8萬港幣成交。2015年6月27日,雷雨田在聯合國總部被授予「中華文化名人」稱號,其藝術代表作《白荷》同時展出並獲金獎,美國中文台專題報道。

  天開圖畫,人來鳳凰美

  鳳凰古城,中國最美麗的小城之一,風景如畫,人傑地靈,不僅孕育了古老的民族文化,也養育了熊希齡、沈從文、黃永玉等大家。熊希齡故居,靜述着民國總理的傳奇人生;黃永玉藝術館內,畫作與雕塑淋漓展現鬼才藝術家的奇絕世界,與沈從文文字中的湘西遙相呼應,碰撞出鳳凰文化長河中傳統與現代的絢爛火花。

  雷雨田先生開創的「鳳凰古城美學文旅」是基於對當下旅遊消費市場與旅遊投資要素市場雙向互動的深度考量之上,從中國傳統文化根脈和西方人本主義中提取底層邏輯,全面釋放設計的創造力,以完全開放的眼界、吸納融匯東西的設計手法,構建一種消弭了人與空間邊界的沉浸式目的地生活樣本,喚醒現代人的深度感官審美。在一個跳脫常規的休閑空間中尋溯自己的精神原鄉,整合收藏、建築、書畫、學術研討完成一場高端文化之旅。

  文化探索之旅由此延伸,毗鄰的熊希齡故居,靜述着民國總理的傳奇人生;黃永玉藝術館內,畫作與雕塑淋漓展現鬼才藝術家的奇絕世界,與沈從文文字中的湘西遙相呼應,碰撞出鳳凰文化長河中傳統與現代的絢爛火花。

  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何平主席稱讚道:「鳳凰很有文化底蘊,鳳凰的生態環境給人的感覺也非常舒服。海外華僑回國能感受到中文文字魅力與山水渾然交融的純真美好。這裏的人文環境和生態環境水乳交融,生態環境保護者可以深入湘西文學秘境、觸摸鳳凰文脈,在親身體驗中煥發新生的工作激情。未來將引入更多國際友人開啟生態湘西、傳奇之旅。」

  在「僑興鳳凰」茶話座談中,湘西州僑聯主席沈衛軍談到,鳳凰古城高附加值文創產品和深度體驗項目仍較為缺乏。文旅通過文化底蘊的加持變得更加有意義,文化因為文旅的發展得到了更廣的發揚和傳播的空間。中國的每一個古鎮,都會有屬於當地的文化脈絡以及文化屬性、也都會有當地家族的人事變遷、在這之中也會有很多讓人耳熟能詳亦或者動人的故事。可以極大地提升遊客的記憶點,同時也可以更直觀的感受到不同地區的民俗差異,讓體驗更有深度。

  湘西州海聯會副會長,湖南海隆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龍海俊先生是地道的鳳凰人。他談到,鳳凰古城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從「流量經營」轉向「內容經營」,從「觀光目的地」升級為「文化體驗區」。

  他說,除了鳳凰古城外,從吉信鎮滿家村走出去的龍友鳴、龍再宇與沈從文先生也有很深的淵源,未來他將和全美中國作家聯誼會合作探索「國際沈從文文學路徑」等主題線路,讓文化真正「可感可知」。另外,還可以聯動周邊的城鎮和村寨,如吉信鎮的肖紀美故居、吳自發故居、龍驥故居,可與鳳凰古城的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聯合打造「名人故居」線路;吉信鎮的三潭書院、棲山書院這兩座清代的書院,是湘西書院文化地標的代表,可打造「書院文化」線路,傳承書院精神,賡續湘西文脈。滿家村的農耕文化園、旯都洋村的歸舍民宿等,可打造農耕文化線路。湘西的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苗綉苗服、苗醫苗藥、彩砂畫藝術等等,可打造非遺文化線路,形成區域旅遊聯動,推動遊客從「古城一日」轉向「湘西數日」。

筆者和雷雨田館長合影

  鳳凰的真正價值,不僅在於山水與建築,更在於它是一座活着的文化之城。唯有回歸文化本體、平衡保護與開發、強調品質與體驗,它才能避免淪為又一個「古鎮標本」,而真正成為可持續的、有生命的文旅目的地。

  天開圖畫,人來鳳凰美!神秘湘西的親和力總是讓人流連忘返、意氣風發。深挖文化基因,以文化為魂、體驗為核,真正實現從「短期熱鬧」到「長期繁榮」的跨越。我們期待,鳳凰於飛,詩意的邊城,永不褪色。

  來鳳凰古城吧,你會獲得新生!

  (師帥,美國法學博士,律師、作家。現擔任美中青年企業家創新協會會長,全美中國作家聯誼會副會長。作品涵蓋散文、隨筆、小說以及編劇等領域。文字聚焦中美文化交流,溫暖而有力量,善於讓海外中文愛好者在文字中感受中華文化的厚重和魅力。)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