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最美九月季,山河醉秋紅葉情。懷着對千年瓷都的敬畏和憧憬,我們一行來到了醴陵國際瓷博會。看華彩綻放,享美美與共,融入了一場釉下五彩的浪漫之旅。
千年瓷都耀世界,醴陵瓷博盡朝暉。醴陵是世界釉下五彩瓷原產地,中國「國瓷」「紅官窯」所在地和花炮祖師李畋出生地,是中國陶瓷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陶瓷之都、中國花炮之都。
陶瓷,作為醴陵兩大傳統產業之一,始於漢,興於宋,盛於清,近代以來,釉下五彩瓷燒制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扁豆雙禽瓶」成為了中國文化符號的象徵,醴陵瓷榮耀走進了人民大會堂、中南海、聯合國大廈,多次作為國禮贈予外國元首,因而享有「國瓷」美譽。在歷史的長河中,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不斷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陶瓷產業一路奔騰向前。
相約醴陵 共赴盛會
我是第五次來到醴陵,今天再次興緻勃勃地走進了中國陶瓷谷。它座落於湖南省醴陵經濟技術開發區,是以陶瓷文化為核心的大型文旅綜合體,以陶瓷文化為核心主題的國家3A級旅遊景區,以異形陶瓷建築群為特色,以陶瓷器皿為造型,含容了醴陵陶瓷博物館、國際會展中心等11個單體建築,號稱全國規模最大的陶瓷藝術建築群。設有文化展示區、商貿會展區、休閑娛樂區、研發生產區等功能齊全的展館。在經開區,看到了「一谷一城一園」的發展格局,智能裝備、新材料、中高壓電器等新興產業如雨後春筍般崛起。
第八屆醴陵國際瓷博會在這裏舉行,以「千年瓷都·五彩醴陵」為主題,以瓷之名,對話世界。有來自10多個國家及國內陶瓷產區的300餘家企業雲集參展。
內容豐富新穎,含蓋了炻瓷創新設計大賽、電瓷電器發展高峰對話等產業、文旅和大眾消費3大類24項活動接續亮相,集展示、交易、交流、合作於一體的產業集群大平台,已成為了全球陶瓷產業領跑的前沿陣地。
此次展區面積達30000平方米,標準展位1350個。設有綜合陶瓷館、精品陶瓷館、醴陵陶瓷館、國際陶瓷館、電瓷和裝備機械館5個展館。超大規模,多元形態,最頂尖的陶瓷產品一飽眼福。瓷博會開創了讓醴陵聯通世界,讓產業鏈接未來的大動脈,在推動產業發展、促進文化交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醴陵,擁有兩千多年未曾變更的名字。這片浸潤着「荊楚古邑」山水靈秀的土地,境內多山泉,水質甘甜清冽,善釀美酒,以低山丘陵為主,故以醴陵稱謂。它不僅是地理符號的延續,更是文化基因的堅守,承載着一座城市與歷史文化對話的延續。這是名符其實的風水寶地,千年窯火不息,五彩瓷藝生輝。
這座因瓷而名,因瓷而變的千年瓷都,宛如一位智者,靜靜訴說著陶瓷文化的傳奇;醴陵陶瓷博物館內,3萬馀件展品串聯了千年瓷史;在千年的風雨中奔跑,在熊熊烈焰中舞動,它深諳着民族的根脈。清泰燈700年的鍛造,釉下五彩瓷千年的窯火,永不息滅的文化實踐,創造了堅守中永恆的氣質。
相見醴陵 博覽群書
醴陵的千年文脈如同一條堅韌的紐帶,吸引了五湖四海,跨越千山萬水的賓客。人氣爆棚,落地有聲,名瓷薈萃,弦歌不輟。我乘瓷博會熱度與契機,一攬天下醴陵,步入其中,領讀醴陵。
文化勝地春滿園——醴陵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有「農耕、人文、陶瓷、花炮」四大文化元素,書院文化十分厚重。走進淥江書院,彰顯着湖湘文化的縮影,這是一座歷經滄桑的書院,它是醴陵歷史上辦學規模最大、辦學時間最長、影響最深遠並唯一保存至今的書院。這座始建於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的書院,是湘東地區文化教育的重要發祥地,也是湖湘文化傳承的重要地標。
淥江書院最初為南宋理學大家朱熹講學之所,後成為文人墨客交流思想、培育人才的搖籃,明清時期聲名遠揚。明代著名理學家王陽明曾在此駐足講學,留下智慧的篇章;左宗棠擔任山長期間,革新學風,培養了大批經世致用的人才。
而今的淥江書院以嶄新的姿態煥發出了時代生機,成為了人民群眾文化活動的陣地。開設的「淥江講壇」,以文化為紐帶、以人才為動力、以產業為支點,走出了一條經濟與文化融合發展的創新之路。淥江書院宛如一盞明燈塔,閃亮在醴陵的文化天空,鑲嵌在湖湘大地,散發著獨特的文化氣息。
煙花之都耀神州——在歷史的長河中,這座具有1400餘年煙火文化的城市,無疑自豪地被稱為「中國花炮之都」,是全球十分之一煙花的故鄉。自唐時李畋以竹筒納火驅散山瘴,醴陵的煙火便成了人間與星空的互動信號。
千年古邑,千年傳承。始於唐、興於宋,醴陵花炮不僅成為了這座城市的重要經濟命脈,也是「國際范」最富底蘊的城市名片。從晚清時期的瓷器遠航「海上絲路」,到如今的煙花產業全球綻放;從傳統花炮製造到先進工藝鍛造,從單一產業到文旅生態,這座小城抒寫了煙花絢麗的光輝篇章。
瓷博覽會上的「千年瓷都·五彩醴陵」頂級群星焰火晚會,燃爆了醴陵,劃破了夜空。與瓷谷交相輝映,四大篇章驚艷不停。有無人機與煙花跨界首秀,有11個場景夢幻聯動,有全明星陣容實力金曲開唱,有水幕投影與環繞音響,視聽矩陣遙相呼應。
這座以瓷為骨、以花為魂、以焰火為筆的千年古城,漫天煙花,流光溢彩,傳遞了中華民族幸福的理念,承載着人們對美好生活願景的不懈追求。美麗的煙花在空中傾瀉着瀑布的絢爛,閃爍着星辰的溫柔,將人間煙火繪成了一幅絕美生活的長卷。
醴陵味道共狂歡——來到醴陵多次,舌尖的美食,印象頗深。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與氣候條件,使得醴陵美食擁有獨特的風味,而食材是醴陵美食的靈魂,這種獨有的食材就是醴陵玻璃椒。
醴陵小炒肉、原汁羊肉,溈山豆腐,醬板鴨等加入了醴陵玻璃椒後,就能瞬間提升菜品的口感與層次,讓醴陵美食在湘菜中獨樹一幟。平時我不沾辣椒,而玻璃椒濃香不刺辣,自然而然地適應味覺。
我最愛醴陵炒粉,從一碗熱氣騰騰的醴陵炒粉,就能領略到醴陵的味道,每一口都是味蕾的狂歡。此次瓷博會上的「美食長廊尋味」很聚人氣,炒粉街集結醴陵炒粉、醴陵焙肉、糖油粑粑、艾葉粑粑等非遺小吃;還引入了川湘辣鹵、廣東腸粉、西安肉夾饃等省外美食,實現了一街嘗遍全國味、一江兩岸美食香、一口記住醴陵味、一眼看見新國潮的文旅現象。從而,更讬舉了醴陵美食獨特的風味、深厚的文化底蘊,突顯了醴陵美食在中華美食版圖上佔據的一席之地。
從這次瓷博盛會,我發現了一個秘密,就是醴陵美食與當地的陶瓷文化、花炮文化有着千絲萬縷的關聯,且無縫銜接。醴陵作為世界釉下五彩瓷原產地和中國花炮之都,陶瓷不僅是醴陵的標誌性產業,也是美食文化的承載美物。
精緻的醴陵瓷器,裝入一道道美味佳餚,不僅為美食增添了一份藝術美感,也反映了人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花炮文化則體現了醴陵人的熱情與活力,人們在歡聲笑語中品嘗着美食,那是多麼的美好與愜意。
相會醴陵 瓷海無涯
在中國陶瓷谷,我們走進了釉下五彩瓷的藝術世界。醴陵陶瓷博物館,是中國重要的陶瓷文化博物館之一,館內陳列着從漢代陶俑到現代陶瓷的豐富展品。它彙集了醴陵陶瓷的精華,展示了多樣的陶瓷藝術珍品,有古典雅緻的青花瓷,色彩斑斕的彩繪瓷,造型別緻的雕塑瓷,陶器、瓷器、瓷雕等,應有盡有。
每件都是獨一無二的精品,和諧雅緻,充滿視覺美感。特別陳列了人民大會堂專用瓷、國家宴會瓷和國家禮品瓷等珍貴展品。我們細細觀察,發現釉下五彩,永不褪色。色彩艷麗卻不失雅美,淡雅之中透露出神韻,變化豐富,令人嘆為觀止。
在千年瓷都,給人留下了驚艷的迴響。瓷博展會,繁花似錦,無論在陶瓷博物館的展櫃裏,還是在陶子湖的波光中;無論在街頭路燈的瓷飾上,還是在夜晚升空的煙花裏,處處都是釉下五彩的浪漫色彩。
一個恰如少女般純情的醴陵釉下五彩瓷「扁豆雙禽瓶」 ,楚楚動人,美麗無瑕。早在1915年於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一舉金,驚艷世界。正如文人墨客對她的寫照:碧如湖面的青,艷若晚霞的紅,嫩似新芽的綠,醇像琥珀的褐。這尊瓷瓶經高溫淬鍊後,在瓷面上綻放出了穿越百年的絢爛。
釉下五彩瓷以「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特質,承載着千年窯火淬鍊的極致匠心。每一件精品瓷作,只要指尖輕叩,便清音回蕩。端祥凝神細觀,處處釉色生輝,印刻了文明古老智慧脈絡的延續。
站在國際瓷博大展廳,放眼望去,千姿百態,青藍紅綠饞眼神,我觸摸到了東方美學的心跳,已將我裝進了瓷海裏。因瓷而來,因愛而赴。(作者蘇璇,繫湖南省委宣傳部原外宣辦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