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美"場景煥新示範工作郴州現場會暨生態合作招商會議現場(劉恩琛攝)
2025年7月29日,"小而美"場景煥新示範工作郴州現場會暨生態合作招商會議在湖南郴州召開。會上,中國旅遊景區協會與各省級景區協會達成"郴州共識",確立"共創共推品牌、共建共享數據庫、共辦共享活動成果"的核心原則,旨在構建責任共擔、資源共用、價值共創、成果共享的賦能共同體。這一共識的形成,標誌着中國旅遊景區行業正式開啟從發展理念到實踐模式的自我革命,這場變革直指"大而全"的傳統路徑,轉向以"小而美"為核心的新範式。
傳統文旅開發模式的積弊為這場革命埋下了伏筆。長期以來,"大而全"模式以規模擴張為導向,依賴重資產投入追求規模效應,雖曾推動行業快速增長,但同質化競爭、資源配置低效、遊客體驗單一等問題逐漸成為發展瓶頸。當前,文旅產業正處於從"規模紅利"向"質量紅利"轉型的關鍵期,"微度假""深度體驗"等新興消費趨勢對景區供給提出了更高要求。"小而美"場景煥新模式憑藉輕資產投入、特色化打造、沉浸式體驗的特徵,既規避了傳統項目的高負債風險,又能通過精細化運營實現文化、體驗與經濟價值的協同提升,成為破解行業困局的核心路徑。郴州作為示範工作舉辦地,其轉型實踐正是這一模式時代價值的生動註腳。
"郴州共識"所推動的變革並非局部調整,而是對"大而全"模式的繫統性顛覆,具體體現為三大方向性突破:從"重資產擴張"轉向"輕資產運營",降低對硬件設施的過度依賴,聚焦內容創新與運營服務的價值創造;從"同質化複製"轉向"特色化發展",立足地域文化基因,構建具有辨識度的景區IP;從"單一觀光"轉向"沉浸體驗",通過場景再造實現遊客與文化、環境的深度互動。這種轉變本質上是行業認知的躍遷——從追求規模指標到註重質量效益,從強調硬件建設到深耕內容創新,從滿足基礎遊覽需求到提供多元體驗服務,而"診斷-煥新-共贏"實踐範式的提出,則為這一轉型提供了可操作的繫統框架。
在實踐支撐層面,"郴州共識"構建了多維度保障體繫。品牌與理論體繫方面,突破口號式倡導,形成"理論-標準-傳播-示範"閉環:研發"場景創新經濟學理論",將模糊的"場景"概念上升為學術範疇,提供學理支撐;配套標準體繫強調"實用性導向"與"便捷應用",避免傳統標準脫離實際的弊端;協會媒體傳播矩陣通過上下聯動,強化"小投入、大效益"理念的行業滲透。
數據庫共建共享機制直擊行業信息不對稱痛點,四大數據庫設計各有側重:案例庫聚焦"改造背景、投入成本、實施效果",形成可複製樣本;招商項目庫按區域特色分類,提升對接精準度;專家庫整合跨領域資源,提供智力支持;統計數據庫統一採集指標,建立動態監測體繫。這些數據庫並非靜態信息集合,而是與標桿訪學、招商對接等場景深度融合,形成知識流動的生態繫統。
活動設計與保障機制進一步強化實操性。全年四大活動形成邏輯閉環:中國旅遊景區消費歡樂盛典以市場檢驗成果,中國旅遊景區創新發展論壇產出思想成果,中國旅遊景區裝備博覽會推動技術融合,「小而美」場景煥新生態合作夥伴大會總結優化機制,擺脫傳統會展的形式化弊端。保障層面則通過常態化協同治理破解跨區域協調難題,以權責利分配機制平衡合作權益,依託數字化平台整合分散資源,藉助雙向賦能體繫構建理論與實踐互哺的良性循環,共同構成制度保障網絡。
這場自我革命的深層價值,在於推動行業發展邏輯的根本轉變:從各自為政走向協同共生,從經驗驅動走向繫統創新,從資源依賴走向知識驅動。在文旅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這種轉變不依賴增量資源投入,而是通過優化配置方式與創造邏輯實現高質量發展。從全球視角看,這一探索為後疫情時代的文旅復蘇提供了中國思路;從行業發展看,它標誌着中國旅遊業從規模擴張轉向內涵發展,從表面繁榮轉向深度價值挖掘,堪稱行業走向成熟的重要轉折點。(作者:中國旅遊景區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獻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