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訊(記者 楚長城)「師生同台、公益演出、規模空前!」6月11日至16日,「樹業建功 為民演戲 李樹建弟子公益展演周」10場演出輪番上演,好戲連台,精彩不斷。作為一次醞釀三年遲來的展演,當今豫劇領軍人李樹建說,這是一場師父對弟子們的滿懷愧疚的「心靈告白」。
活動中,來自全國40個城市弟子攜手獻上了10場公益演出,線下觀眾十萬之眾,線上觀眾數百萬人次,演出場次之多、形式之新、參與觀眾之多、場域跨度之廣,均創同類展演活動新高。河南省兒童影劇院的演出現場掌聲陣陣;送戲到公園、社區、高校,受到基層觀眾熱烈歡迎;展演周專家座談會高朋滿座,嘉賓雲集,省內外專家領導紛紛為此次展演的創舉加油點讚。
演出現場,范軍、虎美玲、賈文龍、李金枝、王惠、申小梅、楊帥學、范靜、李天方、劉艷麗、張付中、關美麗、白軍選、張曉英等名家傾情助演,「大衣哥」朱之文趕到鄭州義演助威,讓廣大觀眾大呼過癮。
傳承傳播傳幫帶,網絡達人正青春。由李樹建弟子PK賽等形式構成的「老戲曲新傳播」專場,體現了李樹建和弟子們將傳統文化轉化為時尚文化的追求。青藍攜手,薪火相傳。10場公益演出形式多樣,亮點紛呈。李樹建弟子以豫劇、婺劇、秦腔、蒲劇、曲劇、道情等多劇種演繹全劇《程嬰救孤》和《清風亭上》,讓看慣了豫劇的河南觀眾耳目一新。此外,網紅主播聯唱、李樹建弟子演唱諸多劇種、流派戲曲名段成為展演周一大看點。
深耕沃土、為民演戲。演出走進德億社區的知了康復中心、五一公園的演出,貼近群眾,受到戲迷熱捧;根鑄魂、教學相長,送戲進校園,走進河南藝術職業學院、鄭州大學的演出,受到青年學子的熱烈歡迎;唱響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來自喀麥隆的河南大學博士劉汴京師生同台唱經典,德國籍小學生思曼達、赤道幾內亞籍留學生丹尼爾和劉汴京一起表演戲曲名段串燒,讓豫劇鄉音飄向四海。
公益惠民演出體現了為民演戲、文藝為民的宗旨和方向,起到了一個示範帶頭的作用,把文藝為民的精神散播到群眾當中,贏得更多觀眾的喜愛、熱愛,引領戲曲的良性發展。
在公益展演周開幕式上,李樹建向觀眾朋友彙報一組「密電碼」:241、148、93、183、91740,意思是有241個徒弟,148個專業徒弟、93個非專業徒弟、18個女徒弟、3個外國徒弟,專業院團的徒弟傳承戲曲,非專業的徒弟普及戲曲;徒弟中,有30多名是網紅達人,都有上百萬的粉絲。91740是9個省、17個劇種、40個城市。這組數字,流露着李樹建對弟子們如數家珍的關愛之情。
李樹建自嘲為「豫劇看門人」,多年來,他不僅扛起了豫劇的大旗,下好了全國豫劇一盤棋,促成了全國豫劇大交流、大合作的格局。還關註關愛稀有劇種和民營劇團,帶他們到省會鄭州、進首都北京,還走進北大、清華等高等學府展演。對於自己的弟子,李樹建常懷愧疚之心:「平時各種演出、活動多,跟徒弟們相聚的時間太少了,一直在籌劃搞一個弟子展演周,但一直等到現在才如願,以前都是看弟子們演出的一些片段,這此的演出效果太出乎我的意料了!」
十場演出,李樹建都是提前一個多小時化好妝,細心觀察者弟子們準備演出的身影、了解着他們的喜怒哀樂、探問着他們家庭的各類「疑難雜症」。每場演出開幕前,李樹建就搬把椅子端坐在上場口定睛觀看,一會開心鼓掌,一會激動流淚。「我的弟子年齡最大的已近八旬老,最小的年僅5歲,他們的精神讓我非常感動。無論是專業的還是非專業的弟子,都有工作,都有家庭,都要生活,能堅持8、9天在這演出,作為老師沒本事,弟子們自費住賓館、買服裝,非常不容易。」李樹建說。
在展演周結束後的總結會上,李樹建帶領李樹建戲曲藝術中心決策團隊為弟子們深情鞠躬,並向活動的主辦、承辦、協辦方以及參與活動的所有團隊一一表達着感恩之情。總結會還成立李派弟子管理委員會、李樹建派弟子黨支部、職業道德委員會、藝術創作委員會。李樹建說,希望弟子們能做到胸中有大義,心裏有人民,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為繁榮優秀傳統戲曲文化盡心儘力、盡情盡意、盡職盡責、盡忠盡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