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洞村人歡迎外地來的遊客 傅春桂 攝
湖南湘西州十八洞村是「精準扶貧」首倡地。從提出到如今走過了十年,十八洞村牢記囑託,感恩奮進,不僅擺脫了千百年絕對貧困,成為了最鮮活的「精準脫貧」樣本,而且在脫貧後立足新的起點,紮實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現了從深山苗寨到新時代紅色地標、從傳統村落到國家5A級旅遊景區的華麗蝶變,以紅色文化繪就了新時代山鄉巨變的宏偉畫卷。
講好紅色地標故事,為鄉村「鑄魂」
十八洞村立足建好全國脫貧攻堅交流基地,高質量打造新時代紅色地標,通過布置精準扶貧展覽、建好紅色旅遊線路、開設紅色黨課等方式講好脫貧故事。專門設立了多功能放映廳、藏書千余冊的黨建學習書屋;開發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從這裏出發》系列黨課,打造黨性教育精品培訓課程,建好鐫刻人民領袖情懷足跡、感悟黨的創新理論思想偉力、記載脫貧攻堅偉大成就、對外展示中國之治的紅色地標。
目前,共有6批駐華使領館官員、海外僑領、外媒記者前來考察學習,與南部非洲六姊妹黨,部分歐洲國家政黨、智庫和媒體進行線上研討,交流傳遞脫貧經驗。2022年,全國各地共有18萬餘人次黨員、幹部到十八洞村參觀學習。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裏,感受脫貧攻堅帶來的歷史巨變,感悟精準扶貧重要理念的實踐偉力。
放大紅色地標優勢,為鄉村「賦能」
十八洞村地處武陵山區,風光旖旎,景觀獨特,有「小張家界」之美譽。2021年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峽谷景區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23年入選國家文旅部推出的10條長江主題國家級旅遊線路和《長江國際黃金旅遊帶精品線路路書》。該村圍繞紅色資源發展特色旅遊,堅持原生態、鄉土味、民族性特點,在維持村莊原有風貌的基礎上改善基礎設施,最大限度保護了原生態的村莊風貌,促進了文旅深度融合。大力實施微景觀、微菜園、微庭院、微森林、微牆繪和創建美麗農家「五微一創」活動,實現了村莊道路寬敞明亮、房前屋後乾淨整潔,村容村貌越來越美麗。
在全村範圍內實施景區提質工程,開發人臉識別、旅行APP、智能停車等多種智慧管理模式,啟用無人售檢票系統,開通到矮寨景區的「18路」旅遊公交專線,建成精準扶貧展陳館、旅遊廁所、電商服務站、特色產品店、遊步道、標識標牌等旅遊服務設施。
十八洞·地球倉懸崖酒店項目建成377米林間棧道、360°懸崖咖啡、多功能會議室等共計22棟住宿和配套設施,帶動附近村民年增收4萬元以上。2022年接待遊客25.98萬人次,全村人均收入達到23505元,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380萬元,帶動300家經營主體發展農家樂、特色民宿,輻射帶動周邊3萬人就業。
傳承紅色地標文化,為鄉村「添彩」
十八洞村原有苗寨風貌保存完好,民族文化底蘊深厚,將民族元素全面融入鄉村旅遊,深度挖掘苗族文化元素,開發苗綉文化旅遊商品。梨子寨苗綉展陳館和飛蟲寨十八洞苗綉合作社等通過苗綉布展與陳列,推廣特色苗綉非遺絕技;竹子寨農家樂大力弘揚「竹文化」,推出系列以竹子為主題的文化體驗,遊客可在竹椅上休憩,觀摩把玩竹制手工品,品嘗竹筒飯、竹筍等美食,現場體驗獨具特色的「全竹宴」,近距離感受苗族群眾的心靈手巧和民族文化特色;舉辦趕秋節、「三月三」「四月八」等傳統節慶活動,組織開展唱苗歌、打苗鼓、過苗年等各類民俗文化活動,既吸引了全國各地遊客前來觀光,也極大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開展「鄉村振興論壇」「十八洞相親會」「重陽節敬老」「十八洞半程馬拉松」等活動,群眾還自發組織舉辦「11.3」吉客節(「吉客」在苗語裏指感恩、感謝、吉祥之意),吸引各族人民群眾齊聚十八洞村歡歌載舞、熱烈慶祝,抒發感黨恩的真摯情懷。(傅春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