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神州风采 > 正文

湖湘非遺 驚艷世界 | 《非遺裏的中國·湖南篇》在郴州啟動

時間:2023-06-05 14:30:10來源:大公網

《非遺裏的中國·湖南篇》啟動儀式現場

  6月2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大型文化節目《非遺裏的中國·湖南篇》在湖南省郴州市舉行啟動儀式。

  四面青山列翠屏,山川之秀甲湖南。湖南省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名錄項目137項,省級非遺代表性名錄項目410項,還有9項進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非遺裏的中國·湖南篇》聚焦湘楚大地上的非遺技藝,展現芙蓉國裏三湘四水澆灌出的獨特湖湘文化和精神內涵。總台主持人龍洋和嘉賓單霽翔、杜江一起,以竹紙製作技藝(蔡倫古法造紙技藝)、湘西苗族鼓舞、瀏陽花炮製作技藝、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侗錦織造技藝為主要線索,讓觀眾通過節目感受湖南歷史文化的千年變遷,看到湖南非遺技藝在新時代的傳承、創新和發展,見證歲月在這裏沉澱出的豐厚文明,目睹時代賦予非遺發展的無限可能。

  《非遺裏的中國·湖南篇》落地於郴州長卷。郴州記載着湘南的歷史古韻,是見證千年歷史的文化名城。這裏的秀麗山水和悠久歷史共同孕育出了諸多如「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湘昆、傳統銀飾鍛制技藝(郴州銀飾鍛造技藝)、嘉禾伴嫁歌、棲鳳渡魚粉製作技藝、糍粑製作技藝(大禾米糍製作技藝)等國家級、省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描繪出郴州大地上非遺技藝的五彩斑斕。

  《非遺裏的中國》不僅呈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奇絕技藝和匠心傳承,同時也聚焦非遺在新時代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呈現「非遺+N」的創新發展,帶領受眾遍覽融匯於非遺之中的歷史底蘊、工匠精神、東方美學、民族韻味和中國智慧,生動地呈現出傳統非遺在新時代所迸發出的煥然活力。截至目前,全媒體受眾累計觸達5.79億人次,相關話題微博閱讀量累計超16.8億人次。

  《非遺裏的中國》的傳播流量也轉換為了實實在在的文旅人氣。《非遺裏的中國·福建篇》播出後,莆田「非遺旅遊」陡然升溫,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莆田春暉木雕藝術館、莆田市美術館等成為遊客首選目的地。五一期間,莆田還專門開通15分鐘的專線專車方便遊客前往打卡。而《非遺裏的中國·江蘇篇》一經開播,江蘇的水韻吳風便吸粉無數,節目中出現的「藕粉圓」「江蘇淮劇」「藍印花布」等非遺關鍵詞躋身網絡熱詞。大量遊客看到節目後,紛紛選擇來到魚米之鄉,尋訪非遺之美,感受中華文明的底蘊和風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