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千年帝都 牡丹花城 > 正文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河洛大地生巨變請君再看洛陽城

時間:2019-09-06 10:02:39來源:河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9月5日,記者從河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系列主題第七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新中國成立70年來,河洛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生產總值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1.65億元躍升到2018年的4640.8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從13.3萬元躍升到691.8億元;城市區從4.5平方公里、6.8萬人口的小城,發展成建成區面積達218.2平方公里、225萬人口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進入新時代,全市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聚焦新定位,深入推進『9+2』工作布局,奮力實現『四高一強一率先』奮鬥目標,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不斷彰顯,全省增長極的支撐作用更加突出。」洛陽市市長劉宛康介紹。

  三力聯動

  高質量發展提質增速

  近年來,洛陽市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堅持改革、創新、開放「三力聯動」,推動產業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讓「老樹發新枝、新樹結碩果」。

  在產業轉型升級方面,實施綠色化改造、智能化改造、技術改造「三大改造」,湧現出一批示範者、實踐者、先行者;六大高成長性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3%、18%。

  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河南自貿試驗區洛陽片區在全國率先實踐「三個一放管服改革」的「洛陽模式」,在全省率先實現「網上可辦」和「一網通辦」100%達標;在增強國有企業活力方面,持續深化產權結構改革,改建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國有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順利完成,國有企業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以創新增創發展新優勢。加快構建現代創新體系,強化自創區龍頭帶動,誕生了國內首台檢測精度達到3微米的工業CT機,完成了時速250公里高鐵軸承研製;依託創新主體、創新平台「雙倍增」行動計划,新增創新主體3420家、創新平台1059個,分別是2016年總量的2.5倍、1.1倍,增速居全省前列;連續三年舉辦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先進制造行業總決賽、「院士洛陽行」等,達成多項實質性科技合作。如今,「天宮」「蛟龍」「天眼」等國家重大科技成果中,都閃耀着「洛陽創造」的元素。

  以開放拓展增長新空間。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洛陽抓住河南自貿試驗區建設戰略機遇,統籌推動「引進來、走出去」雙向開放。中鐵隧道集團承建的烏茲別克斯坦卡姆奇克隧道,被讚譽為「中烏兩國人民友誼與合作的新紐帶」;「洛陽造」特種機器人進軍歐洲市場;格力智能制造產業基地、銀隆新能源產城融合產業園建設加快推進,智能制造新高地正在加速隆起。在去年洛陽市進出口總值達144億元、創歷史最好水平基礎上,今年1月至7月,全市進出口總額達91億元,同比增長17.6%。

  精准扶貧

  41.83萬貧困人口脫貧

  「十三五」以來,洛陽把易地扶貧搬遷擺在脫貧攻堅戰最前沿、最關鍵的位置,自我加壓,傾力而為,確立了「五年任務、三年完成」的總體目標。經過持續攻堅,截至2018年春節前,全市5.9萬名山區貧困群眾全部搬了新家、立了新業。去年,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現場會在我省召開,與會人員赴洛陽嵩縣、欒川縣的4個搬遷安置社區觀摩考察,「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經驗做法在全國推廣。

  易地扶貧搬遷的生動實踐,是洛陽打好脫貧攻堅戰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洛陽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基本方略,聚焦破解「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着力做好精准文章,下足「綉花」功夫,推動脫貧攻堅戰取得了重大決定性勝利,累計實現41.83萬貧困人口脫貧,606個貧困村出列,欒川、宜陽、洛寧和伊川4個貧困縣摘帽,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58%。當前,洛陽還有汝陽、嵩縣2個貧困縣今年要摘帽脫貧,全市還有7.9萬貧困人口,脫貧攻堅的任務依然較重。

  博物館之都

  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近年來,洛陽市着力構建文化傳承創新體系,全力打造「博物館之都」,加快建設國際文化旅遊名城。通過努力,目前洛陽已擁有各類博物館、紀念館74家,博物館總數和三級以上博物館數量均居全省第一。據統計,2018年全年和今年牡丹文化節期間,洛陽市各類博物館分別接待遊客840萬人次和90萬人次。

  為集中展示夏都文化、二里頭遺址、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2017年6月,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在偃師市奠基,總建築面積3萬多平方米,總投資約6.3億元。目前,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主體已經完工,博物館所有的建築施工、裝修和設備安裝工作全部完成,博物館布展、考古遺址公園及其周邊配套設施工作基本完成,博物館智慧化信息平台同步進場安裝調試。今年10月中旬,博物館將正式對外開放。

  這次發布會上,洛陽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後將強化文旅融合,堅持「首在規模、優在品質、要在融合、重在特色、貴在公益」的原則,加快建設「博物館之都」,把散落在河洛大地上的博物館串成展現華夏文明的精美「項鏈」。爭取到2020年,建成並開放各類博物館100家,讓河洛大地的文化遺產「活」起來,讓中外遊客在博物館中感受洛陽千年古都的韻味、河洛文化的魅力。(河南日報記者 李宗寬 田宜龍)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