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下、曠野上、林地間,提上一盞小馬燈,生起一堆篝火,坐在木質蛋卷椅上,身後是復古的印第安帳篷……長假期間的社交平台上,年輕潮人競相曬出秋天的第一次露營體驗,展現獨特的戶外生活美學。對於他們來說,這雖不是詩和遠方,卻是短暫逃離城市鋼筋水泥的最好方式。
近兩年,精緻露營彷彿颶風一樣席捲而來。前不久的中秋與國慶假期,這陣風也帶火了許多露營營地。精緻露營是什麼?怎麼流行起來的?風起之後,又能吹多久?
精緻露營「火了」
10月中旬的一個工作日,記者驅車來到位於浦口的南京首家專業露營基地——佛手湖郊野公園營地。和風煦日下,偌大的草坪上,米白色帳篷、天幕依次排開,十來個年輕人正圍坐在木桌旁暢聊人生,享受難得的愜意。
「他們是昨天從徐州來的,這次到南京,就是專程來我們營地體驗露營生活的。」營地主理人劉竹青頗為驕傲地告訴記者,自打開業以來,幾乎每周末營地都會爆滿。「十一」期間,除了25個營位被「一掃而空」,還有40多個家庭自己在營地搭起帳篷,燒烤、唱歌、看露天電影……好不熱鬧。「目前,月底的萬聖節主題轟趴也正在籌備中。一發朋友圈,不少老顧客又第一時間來諮詢預定。」
同樣的火爆場景也發生在網紅打卡地——江寧湯山礦坑公園的「礦山樂野」露營基地。營地運營方湯山溫泉旅遊度假區景區公司企劃部汪清介紹,中秋假期一結束,國慶的營位也基本上被預定光了。「月底我們將舉辦一場可以容納100多組家庭的親子露營大會,營位也已經所剩無幾了。」
去年是野餐,到了今年,藤編籃、格子餐墊、精緻食物已經遠遠不夠了,得露營才行。還不能是Camping,必須是Glamping——精緻露營。
精緻露營(glamping)這個詞是由「華麗」(glamorous)和「露營」(camping)組合而來的。這是一場比拼奢華的遊戲,之所以稱之為「精緻」,是因為這是一種在戶外保持豐富物料,用昂貴的裝備和設施使露營體驗極度貼近城市生活的形式。「有些年輕人,一套裝備置辦下來幾萬元,一年加起來也露營不了幾次,這樣高昂的投資可以算奢侈了。」一位資深露營玩家說。
年輕人的入局,也開拓了一片新的消費市場,帶來了更多的商業機會。據天貓平台數據,今年「6·18」期間,「精緻露營」相關產品銷售同比增長130%以上,戶外手衝壺、復古煤氣燈等成為受歡迎的單品。
與此同時,我國目前有2.6萬家露營相關企業,其中超六成露營相關企業成立於2020年之後。僅2020年就新增超8400家露營相關企業,增速高達86%。有預測稱,戶外露營行業市場規模有望持續增長,或將於2026年達到150億元。
火在「沉浸式」體驗
9月30日,2021第19屆南京戶外帳篷大會暨南京都市圈戶外運動嘉年華在南京六合金牛湖奧帆體育公園開幕。7天假期裏,每晚奧帆營地上的帳篷都在夜空下亮起明燈,營地一側的市集區擺上鄉野美食和手衝咖啡,來自不同地區的遊客開起野餐派對,水上運動、球類運動、休閑娛樂項目一應俱全。
「疫情過後,大家更熱衷於親近大自然的戶外生活方式。不同於往年的大規模自助式露營,今年是小規模精緻化露營,不用人擠人,又能親密接觸大自然。」南京讀城文化創意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奧帆營地負責人朱良翠說。
相較於硬核的傳統露營,精緻露營更追求裝備、情調、舒適的體驗感。「在裝備更趨輕奢化的基礎上,營地還可以方便遊客『拎包入住』。」汪清說,造型獨特的印第安帳篷、高端新鮮的各色美味、專業周到的服務與配套、完善豐富的活動,「這是遊玩體驗的一次消費升級」。
作為露營資深愛好者,劉竹青從10年前就開始了露營之旅。「不論裝備高低,我最享受的還是看綠水青山、聽鳥叫蛙鳴,這種沉浸式感受彷彿和自然融為一體,一切壓力和煩惱都拋之腦後。」劉竹青說,野營可以讓自己在天地之間,享受生活本身。
「露營是一個全新的文旅業態,以住宿為基礎,融合餐飲、遊樂、休閑等項目,是一個多功能的綜合體。不僅僅受到親子群體和年輕人歡迎,對整個旅遊市場的吸引力都非常明顯。」南京旅遊職業學院副教授印偉分析,疫情導致大家居家時間較多,缺乏機會參與戶外休閑活動,積蓄的出遊需求加上疫情對出遊半徑的限制便催化了業態在市場的拓張,這促進了露營在近幾年的爆火。另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人們對於出遊的需求已從觀光旅遊過渡到休閑度假旅遊。「人們更希望能近距離地接觸大自然,側重休閑度假。而帳篷、房車、自駕遊等業態,既能休閑,又能保證遊客享受到家一般的便捷。」
露營風能吹多久?
品牌露營帳篷動輒上萬,天幕、戶外蛋卷桌上千,甚至連露營咖啡壺、戶外露營燈、露營鈦杯也都要大幾百,而這僅僅是「精緻露營」裝備中的一小部分:摺疊椅、卡式爐、鍋具、收納架……也難怪網友會說,「Glamping是有錢人的遊戲。」
精緻露營需要用金錢來堆。即便是不買裝備,選擇「拎包入住」式露營地,價格同樣不菲。南京奧帆營地,帳篷酒店為2388元/頂/天,金字塔帳篷為1988元/頂/天;湯山「礦山樂野」營地,周末兩天一夜的露營活動套餐價格按帳篷檔次區分,最高也達2398/組。
逼近五星級酒店的價格,卻未必能買回來滿意的體驗。在社交媒體上,不少網友表示,花了大價錢體驗了一番,然而蚊蟲、潮濕、低氣溫卻讓「人生中的第一次露營」並不完美。
「目前,不少營地還處於初級階段,場地不成熟,生活配套設施不完善,離規模化發展還很遙遠。」劉竹青說,許多營地重營銷、輕服務,「只想着怎樣布景拍照好看,卻沒有考慮營地的實際功能。」此外,劉竹青也補充,不少消費者會隨意生火或丟棄垃圾,給營地運維增加了不小的難度。
的確,露營業正處於監管的「灰色地帶」。「現在很多營地其實沒有行政審批手續。露營基地有帳篷燒烤,那就涉及住宿餐飲,這都需要取得行政審批或許可。」印偉認為,帳篷、房車、樹屋等住宿設施內的易燃可燃物品很多,帳篷距離也很近,一旦颱風或者暴雨來襲,很容易引發一系列消防安全問題。在面對這些隱患和不確定的自然條件時,大部分營地又缺乏相應的應急預案。
不僅如此,縱觀市面上的露營產品,內容單一同質,季節變化性、遊覽觀光性、參與度不高,線路設計趨同,可供選擇的產品也不多。
「對於企業而言,想要挖掘露營市場潛力,就要意識到露營和其他旅遊產品一樣,存在明顯的淡旺季區分。因此,考慮到其前期投入大,應當注重投入產出比。其次應對客群和營銷市場進行細分,明確產品需要瞄準的消費者,從而進行產品創新,結合高鐵、自駕等出行方式進行精準營銷。」印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