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旅資訊 > 正文

「饒宗頤的故事」詮釋學藝互益

時間:2019-11-27 09:38:41來源:大公報

 孫少文(左起)、饒清綺、羅江、劉江華、李焯芬、劉明光、饒清芬、盧秀麗出席展覽開幕禮(大公報記者劉毅攝

  【大公報訊】記者劉毅報道:一代國學大師饒宗頤學貫中西,耕耘不輟,在長達一百歲的人生長河中,始終致力於推動中國的傳統文化。饒宗頤去年年初與世長辭,留下無限哀思。昨日,由康文署聯合香港大學主辦「饒宗頤的故事」展在香港文化博物館開展,展覽通過逾二百件饒公生活照片、私人信函、藝術創作、學術研究成果、其他文獻資料等,講述饒公學藝互益的一生。展期至明年二月十七日。

  將建立饒宗頤紀念館

  出席昨日開幕儀式的主禮嘉賓包括: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香港中聯辦宣傳文體部副部長羅江、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劉明光、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饒宗頤學術館之友創會會長孫少文、饒學聯匯創會會長饒清芬、饒宗頤家人饒清綺,以及香港文化博物館總館長盧秀麗等。

  劉江華致辭時表示:「饒公是蜚聲國際的國學泰斗,自一九四九年移居香港后,多年以來積極促進香港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文化交流,對傳承中華文化做出非凡貢獻。香港特區政府正協助為饒公建立紀念館,這也是饒公的後人以及一眾饒公之友的心願。」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隨後發言時說:「饒公八十年如一日的勤奮和專注值得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一代學習。這次大型展覽展示饒公光輝的一生,希望參觀者由此學習饒公的成功之道、高尚品德以及他在動盪不安的世界之中如何保持『中流自在心』。」

  是次展覽以饒公的人生經歷及文化活動為主線,共分為五個階段:家學淵源(一九一七至一九五二年)、寓研於教(一九五二至一九六八年)、上座傳經(一九六八至一九七三年)、學藝雙攜(一九七三至一九七八年)、退而不休(一九七八至二○一八年),全面展示國學泰斗在學術及藝術上的卓越貢獻。

  展出僅存詩稿手稿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副館長(藝術)鄧偉雄於傳媒導賞時介紹:「饒公一生致力於推動中國傳統文化及藝術發展為己任,少時便立志向學術及藝術的方向前行,直到去世前幾日依然堅持創作。在他的學術生涯中,藝術創作中可見學術見解,學術研究中又有藝術想法。」

  故而,今次的展區主要分為學術貢獻及藝術創作兩大區域。在學術區域,一件饒公作於上世紀四十年代初的《傜山詩頁》十分引人關注,是饒公現今僅存的詩集手稿,當中記載一九四四年日軍攻陷桂林時,一眾學校師生逃離他處的顛沛流離之處境,於一九四七年出版,是他抗日文學的經典之作。

  另外,現場還展出一系列饒公在敦煌學上的專研造詣,以及他在香港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任教時的學術成果和繪畫創作,如一九五九年著作《九龍與宋季史料》及鉛字印刷紙型。

  饒公一世愛荷,其晚年的筆墨丹青常以荷花入題。是次展覽落力呈現其筆下之荷花風姿,當中不少更為巨幅荷花圖,其中涵蓋創作於二○○一年的《設色荷花巨幅》以及《饒荷六連屏》,「饒公擅長以書法線條描繪荷花,比如他會用草書畫荷梗。」今次展覽可見歲月留痕,亦展出一幅饒公寫於逝世前一日的楷書五聯幅「高懷見物理 和氣得天真」,寄望人們能在心平氣和之后探得事件真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