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湖南 > 正文

李彥:用媒體藝術的一瞬間,展現長沙的一千年

時間:2022-12-16 12:45:22來源:掌上長沙

  14日,2022「一帶一路」青年創意與遺產論壇暨長沙媒體藝術節在長沙謝子龍影像藝術館開幕。媒體藝術是什麼?長沙的媒體藝術放在世界來看有何特色?媒體藝術給長沙的發展帶來哪些機遇?就此問題,作為開幕式發言嘉賓的中國新生代文藝導演李彥接受了記者專訪。

在2022「一帶一路」青年創意與遺產論壇暨長沙媒體藝術節開幕式上,新生代文藝導演李彥就媒體藝術作主題發言。受訪者供圖

  媒體藝術,藝術與科技的比翼齊飛

  活動現場的2022中國·長沙青年媒體藝術作品聯展上,近30位國內外青年媒體藝術家帶來了令人震撼的媒體藝術作品。從「長沙版《清明上河圖》」的互動畫卷《西漢臨湘城》,到花會隨風動、鳥會逐人飛的花鳥畫《飛鳥集》,再到文旅深度融合的《銅官古鎮VR雲旅遊》,無不構思巧妙、技術精湛。李彥仔細瀏覽了這些作品,笑着告訴記者:「你發現它們的共同點了嗎?它們都是藝術與科技的完美結合。」

  長沙是世界「媒體藝術之都」,可到底什麼是媒體藝術?對很多市民朋友而言,這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媒體藝術,又叫新媒體藝術、數字媒體藝術,都是英語Media Arts的翻譯。但這裏的「媒體」並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報紙、廣播、電視等大眾媒體,或許翻譯成「媒介」更為合適。正如展覽作品所示的那樣,作為媒介的可以是一張紙,可以是一面牆。而在李彥導演團隊的實踐中,一方瀟湘古典園林、一座歷史文化名樓、一棟現代地標建築、一條濱海騎樓老街,都可以成為藝術表達的媒介。

14日揭幕的2022中國·長沙青年媒體藝術作品聯展上,眾多青年藝術家帶來的媒體藝術作品都融藝術與科技為一體,在李彥看來,這正是媒體藝術的本質特徵。董陽 攝

  正因為媒介如此多樣化,而一些媒介又因為獨特文化價值而要妥善保護,因此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在媒體藝術上的運用就十分重要了。李彥用凝練的語言總結說:「媒體藝術,就是藝術加科技。我願將其比作世界第二次文藝復興,它將極大地改變人們的藝術觀念,帶來一場全新的變革。」

  在李彥看來,長沙發展媒體藝術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比如作為長沙文化產業重鎮的馬欄山就是沿着「文化和科技融合」的路徑在向前邁進。如今,李彥導演團隊也已入駐馬欄山,她說:「大家常說『馬欄山上十萬屏上大軍』,視頻產業風風火火。我想告訴大家,其實馬欄山上媒體藝術也在悄然升起,方興未艾,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獨特東方美學,講好長沙故事

  2017年11月,長沙正式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成為世界「媒體藝術之都」。作為媒體藝術從業者,李彥深刻地感受到這塊金字招牌帶給長沙的欣喜變化。

  「加入『創意城市網絡』後,藉助這一平台,我們和法國昂吉安萊班、日本札幌等其他世界『媒體藝術之都』的同行建立了交流渠道,助推長沙文化走出去的同時,也在互相學習中收穫頗豐,促進了長沙媒體藝術的發展。」李彥以自身舉例說,正是在和外國同行打交道的過程中,她對以詩詞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了新的感受,探索出一條「媒體藝術+非線性戲劇+東方美學」的中國式表達。

2019年8月,《光景如詩》在長沙首演,以其對中國詩詞的獨特呈現,為媒體藝術行業所矚目,成為長沙媒體藝術的一個成功IP。資料圖片

  最早的因緣始自月亮。在和外國同行的交流中,李彥發現月亮在西方文化中常常帶有負面情感,這和她從小受的教育發生了激烈碰撞。「中國人提起月亮會想起什麼?我會想起從小背過的唐詩宋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亮應當是很美好的,象徵著一家人的團聚,寄託着對故鄉的思念。」正因如此,2019年在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上演的《光景如詩》,李彥將一輪明月搬到了劇場,詩詞裏的文學意象從未如此真切地呈現在大家面前,感動了廣大觀眾。

  電視導演出身的李彥,非常擅長講故事。她的媒體藝術作品絕非單純的炫技,縱觀近兩年的佳作,從橘子洲尾拱極樓的《橘洲·江天墓雪》,到洋湖水街瀟湘園林的《三生萬物》,再到乾州古城的《湘西幻境》、岳陽樓上的《岳陽樓記》,乃至在澳門打造的《原味澳門》,無不將文化遺產、城市地標、中國儀式三者緊密地結合起來,用導演思維重構中國在地文化藝術空間和情感表達,實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在歷屆「一帶一路」青年創意與遺產論壇上,李彥導演團隊都用媒體藝術向各國青年代表推薦長沙,打造了《原本長沙》IP。今年活動開幕式上推出的短片《原本長沙·匣影》再度驚艷眾人。李彥在隨後的嘉賓發言環節總結道:「我們用媒體藝術的一瞬間,展現長沙的一千年。」

  萬物皆可沉浸,提升文旅消費業態

  世界「媒體藝術之都」是長沙的一面金字招牌,媒體藝術是長沙發展迅速的新興產業,而在從業者的實踐創造中,媒體藝術和方方面面都發生了聯繫,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2021年10月,《橘洲·江天暮雪》在橘子洲尾拱極樓上演,美輪美奐的現場吸引遊客爭相打卡,為橘洲又添新景,成為文旅融合的典範。鄒麟 攝

  最為直觀的便是對文旅消費業態的升級改造。媒體藝術因技術手段的創新運用,並不需要固定的舞台。早在梅溪湖大劇院演出《光景如詩》時,李彥就把劇場裏的椅子全部撤掉,打破了鏡框式舞台的概念,觀眾可以朝前看,朝後看,抬頭看,低頭看,走着看,停下看,360度都是表演。當演出被搬到戶外時,也是一樣的效果,瀟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本就以水天一色的大場面著稱,橘子洲尾上演的《橘洲·江天暮雪》同樣入目皆景,人與樓、池、林、台、亭、橋、閣融為一體,共同沉浸在一城詩意中。李彥說:「媒體藝術的優勢就是萬物皆可沉浸,人境合一。」

  這種沉浸式觀演模式正是近年文旅行業的熱點。李彥透露,她正在打磨的重點作品就是將在橘子洲上演的《恰同學少年》,屆時來長沙旅遊的廣大遊客可以穿越回110年前,與青年毛澤東成為同學,感受青春歲月,重溫紅色記憶。

  除文旅行業外,媒體藝術與其他產業的跨界融合也有成功案例。今年,李彥導演團隊攜手湘西酒鬼酒旗下內參品牌打造了《三生萬物》等IP,以詩酒文化展現湘酒魅力,為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湘酒振興探索了一條新路,受到業界廣泛關註。李彥為記者描繪了媒體藝術發展的廣闊前景:「賦能產業發展,提升城市品質,融入百姓生活。」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