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崗廟非遺小鎮的秋日,因一場墨瓷交融的藝術盛宴而格外生動。在鄭州官窯陶瓷裂變釉藝術館揭牌之際,「史寶銀書法小品展」同步啟幕,為這場文化盛事增添了深厚的筆墨底蘊。作為老家河南書畫研究院的院長,我有幸作為主持人親歷展覽全程,深切感受到史寶銀先生篆體書法所展現的藝術魅力與文化深度。
篆法醇古:筆墨間的傳統根基
史寶銀先生的篆書小品,首先令人驚嘆的是其對傳統篆法的深刻理解與嫻熟駕馭。展覽中,《國泰民安》、《為政以德》等作品,筆力沉雄,結體嚴謹,充分展現了作者對《石鼓文》《泰山刻石》等篆書經典的深入研習。周俊傑老師在觀展時指出:「寶銀的篆書取法高古,不僅形神兼備,更難得的是在規矩中見生動,在凝重中顯靈秀,這種對傳統的消化吸收能力,在當代書家中實屬難得。」
特別值得關註的是,史寶銀先生在篆法處理上展現出獨特的藝術智慧。他既保持了小篆線條的勻凈圓潤,又融入大篆的朴茂自然,使得作品在嚴整中不失生動,在規範中富有變化。楊傑主席在交流中特別讚賞了史寶銀對秦漢篆書精髓的把握:「他的作品讓人感受到篆書不是僵硬的古董,而是活着的傳統,有着蓬勃的生命力。」
文心書魂:內容選擇的文脈傳承
史寶銀書法小品展的另一個亮點,是作品內容選擇的精心與深邃。展覽作品中,既有重要講話金句摘錄,也有在各個場合中講話用典,展現出作者深厚的政治高度和文化修養。李強院長在觀賞《⽂藝是國⺠精神所發的⽕光,同時也是引導國⺠精神的前途的燈火》繫列作品時評價道:「寶銀的書法不僅是筆墨技巧的展示,更是文化情懷的抒發。他將對中原文化、黃河文明的理解融入創作,使得作品具有了超越形式的文化內涵。」
在《盛世修文》這件作品中,史寶銀以遒勁的篆書寫出祖國太平盛世的雄渾氣勢,筆墨與內容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張力。而在《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中,他又以細膩的筆觸表達對世間萬物都有其⽣存發展的不同規律和具體的特性,但卻都知道應該保住⾃⼰的根本。展現出河南書家對本土文化的深厚情感。這種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使得他的書法作品不僅具有視覺美感,更富有文化感染力。
風格獨創:傳統與現代的美學交融
史寶銀先生的篆書創作最令人稱道的,是他在傳統基礎上形成的個人風格。他在保持篆書基本特徵的同時,大膽融入行草書的筆意,創造出一種既古樸厚重又流暢靈動的藝術語言。周俊傑老師特別指出:「寶銀的創新不是對傳統的背離,而是對傳統的深化與發展。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篆書藝術現代轉型的深刻思考。」
在筆法上,史寶銀善於運用輕重、疾徐的變化,使線條產生豐富的節奏感;在結體上,他在保持篆書對稱均衡的基礎上,適當加入欹側變化,增強作品的動勢;在章法上,他註重虛實相生、疏密有致,營造出獨特的空間美感。楊傑主席認為:「史寶銀的篆書創作,為當代篆書的發展提供了一條可行的路徑——既尊重傳統又不拘泥傳統,既有古意又有新聲。」
墨瓷相映:書法與陶瓷的藝術對話
此次展覽的特殊之處,還在於書法與陶瓷的藝術對話。史寶銀先生為鄭州官窯陶瓷裂變釉藝術館題寫的牌匾,以及他在陶瓷坯體上創作的書法作品,展現了中國傳統藝術門類之間的深度融合。李強院長在參觀陶瓷書法作品時感嘆:「寶銀將篆書的筆墨韻味與陶瓷的材質美感完美結合,創造出一種全新的藝術體驗。這種跨界嘗試,不僅拓展了書法的表現空間,也為陶瓷藝術註入了文化靈魂。」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史寶銀的篆書風格與裂變釉陶瓷的紋理形成了一種奇妙呼應——篆書的古樸厚重與裂變釉的自然天成相得益彰,篆書的秩序美感與裂變釉的隨機變化相映成趣。這種不同藝術形式之間的對話與共鳴,使得此次展覽具有了超越單一藝術門類的文化意義。
大家評述:書法界的共同認可
展覽期間,河南書法界的多位名家對史寶銀的篆書藝術給予了高度評價。周俊傑老師認為:「史寶銀的篆書創作,代表了河南中青年書家的高度,他的作品既有紮實的傳統功底,又有鮮明的個人風格,這種平衡在當代書壇難能可貴。」
楊傑主席從文化傳承的角度評價道:「史寶銀不僅是一位新聞工作者,更是一位文化傳承者。他的創作始終紮根中原文化沃土,從黃河文明、商都文化中汲取營養,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辨識度。」
李強院長則從藝術教育的角度指出:「史寶銀的創作道路對年輕書傢具有啟發意義。他證明了對傳統的深入研習不是創新的障礙,而是創新的基礎。只有深入傳統,才能真正走出傳統,開創屬於自己的藝術語言。」
結語
史寶銀書法小品展的成功舉辦,不僅是個人藝術成就的展示,更是當代河南書法創作水平的一個縮影。作為老家河南書畫研究院院長,我深感欣慰地看到,河南書壇湧現出像史寶銀這樣既有傳統功力又有創新精神的優秀書家。他們的創作,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書法在當代的生命力與可能性。
在黃崗廟非遺小鎮這個融合傳統與現代的文化空間裏,史寶銀的篆書藝術與鄭州官窯陶瓷相映生輝,共同構築了一道靚麗的文化風景線。這道風景,不僅美在當下,更將照亮未來。相信在史寶銀等優秀書家的共同努力下,河南書法必將迎來更加輝煌的明天,為中國書法藝術的繁榮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作者:老家河南書畫研究院 李水明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