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全球經濟急變 空郵中心重建計劃終止

時間:2025-10-18 05:01:29來源:大公报

  圖:香港郵政位於機場的空郵中心終止重建計劃。\大公報記者黃洋港攝

  【大公報訊】記者戴靜文報道:地緣政治局勢持續升溫,美國政府發動關稅貿易戰,加上俄烏衝突,令全球郵政服務產生結構性調整,拖累香港郵政空郵中心的郵件處理量大跌,預期2046/47年度的郵件量較原預期下跌近70%。政府決定,終止獲撥款46億元的空郵中心重建計劃,採用三招更符合成本效益的替代方案,提升香港郵政處理郵件的效率和能力。有立法會議員贊成終止項目,認為政府因時制宜,及時止蝕。

  政府於2021年獲立法會批出約46億元撥款,重建在機場的香港空郵中心,預計於2027年年底落成後,處理郵件量由現時每年4萬公噸,提升至最高18萬公噸。不過,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昨日向立法會提交文件稱,全球經濟急變,地緣政治局勢持續升溫,香港郵政的營商前景受衝擊,空郵中心的郵件處理量,由2019年度的36900公噸,大減至2024年度的12000公噸。

  政府消息人士向《大公報》表示,過往內地貨經香港空運至俄羅斯,2019年度涉及俄羅斯的郵件量達8000多公噸,佔空郵中心處理量的23%,但2022年爆發俄烏衝突後,郵件量與佔比降至1000多公噸與12%。

  消息人士稱,美國今年初發動關稅戰,取消郵政渠道寄遞小額包裹免稅政策。香港郵政絕不會代收所謂關稅,至今仍暫停接收寄往美國而內載貨品的郵件。美國的關稅戰亦導致跨境電商生態轉變,由過往因應客戶訂單寄貨的B2C(企業對消費者)模式,改為將大批貨品運到海外倉,對香港郵政造成長遠的生意流失。加上私營派遞和物流企業急促冒起,競爭劇烈。

  擬保留空郵中心提升配備

  香港郵政最新預算,空郵中心的郵件量較2021年預算大跌近七成(詳見表),重建大樓以應付遠低於原預算的郵件量,不符成本效益。消息人士稱,終止重建計劃是體現政府勇於承擔,識變、求變,確保善用公共資源,強調政府對經濟前景充滿信心。

  香港郵政會引入替代方案,包括保留原擬清拆的空郵中心,提升配備和效率;保留旁邊已興建和投入服務的臨時空郵處理設施;香港郵政與中國郵政加強合作,就空郵中心和轉口郵件中心協同合作。

  消息人士稱,46億元撥款中,已支付或將支付約3億元,包括顧問設計費約1.36億元,臨時空郵處理設施建造費約1.57億元。香港郵政會研究替代方案的具體細節,預計需時9至10個月,目前估計原擬興建新大樓的26億元,大部分可節省下來。

  立法會工業界議員吳永嘉向《大公報》表示,在全球多國壓力下,作為負責任的政府,終止重建計劃是非常明智的決定,「從生意人的角度,及時止蝕更重要。」他期望政府將臨崖勒馬省下的款項,用於民生相關政策。另一立法會議員周浩鼎認為,財政緊張,加上其他不斷變化的情況,包括國際地緣政治等因素,政府因時制宜,放棄重建空郵中心,絕對合情合理。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