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河南 > 正文

汝州村民巨資自費建抗日紀念館 紅色教育氛圍濃

時間:2021-05-24 11:24:00來源:大公網

  大公網訊(楚長城)在河南省汝州市有這樣一位村民,19年來把自己做生意賺的錢全部用於抗日紀念館建設。19年來,他傾其所有,矢志不移,為了建設好紀念館,窘迫時連農村隨禮的200元錢都拿不出來;同時他又是快樂和富裕的,他的紀念館每年要接待三四萬人次的參觀者,紀念館成為遠近聞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近日,「追尋中原印記 助力出彩河南」採訪團記者一行走進陵頭鎮段村桃花谷抗日紀念館。

  「我修建這個紀念館是為了完成父親的一個心願,父親當年被日本鬼子抓去當苦力,受盡折磨,日本鬼子在段村的暴行令人髮指。建紀念館的目的是讓一代代年輕人記住這段難忘的歷史,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繼承革命先烈的寶貴精神,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奮力創造更加幸福的日子。」該紀念館的創立者、段村黨支部書記王登科說。

  該紀念館被群山環抱,由抗日實物展廳、八路軍藏兵洞、防空洞、愛國主義培訓教室等組成。紀念館所在的院子里堡壘建築散布,桃花飄香,飛瀑琤淙,周圍群山萬木吐綠,既具有濃郁的紅色教育氛圍,又不失為休閑旅遊的絕佳場所。

  抗日實物展廳一樓館舍里,存放着數十個展板,上面張貼有數百張照片,它們分組分序列編排,用簡要文字作概述,介紹了汝州光輝的抗戰歷史。二樓館舍除了展示抗日圖片外,還陳列了數枚日式槍炮、彈葯殼、行軍裝備等,多達二三百件。一幅幅珍貴的圖片、一件件斑駁的實物,讓記者的思緒飄回到那個硝煙瀰漫的崢嶸歲月。

  八路軍豫西抗日先遣支隊挺進汝州

  1944年4月18日,日軍為了打通從中國東北直到越南的大陸交通線,援助其入侵南洋的日軍,調集9萬餘人的兵力,發動了河南戰役,從豫北、豫南、晉南三個方向,向豫西、豫中地區大舉進攻。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副司令長官湯恩伯和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胡宗南等指揮的40萬大軍,在日軍進攻面前,一觸即潰,望風而逃,短短37天內,包括臨汝縣在內的河南38座縣城先後被日軍佔領。

  1944年5月3日,日軍在飛機、坦克的掩護下,由郟縣出發進攻臨汝縣城。駐守在縣城的國民黨十三軍,經過短暫抵抗后,棄城而逃。5月4日,臨汝縣城被日軍佔領。

  日軍佔領臨汝縣城后,勾結地方偽頑勢力,先後在臨汝鎮的馮店和鰲頭山、蟒川鎮的黑龍廟、陵頭鎮的段子鋪、米廟鎮的一五張村等一些集鎮、交通要道設立據點,肆意燒殺姦淫、搶奪民財,犯下滔天罪行。據統計,日軍佔領汝州期間,共殺死群眾1345人、打傷群眾4591人、抓走民夫1227人、強姦婦女1135人、燒毀民房1081間、宰殺牲畜10771頭、拉走牛馬車282輛、搶走糧食數百萬斤,全縣18萬多人流離失所,逃離汝州。

  為了解放河南苦難同胞,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粉碎日寇打通大陸交通線的陰謀,最後打敗日本侵略者,遠在延安的黨中央、毛澤東主席高瞻遠矚,及時作出了「向河南敵后進軍,開闢河南抗日根據地,控制中原戰略要地」的戰略部署。

  1944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在《關于向河南發展給北方局的指示》中,明確要求從太行、太岳派遣部隊挺進豫西,「逐漸深入登封、臨汝、密縣、禹縣、襄城及魯山及新安南北山區,開闢游擊戰爭,創建抗日根據地。」

  1944年7月25日,中共中央發出了《向河南進軍的部署命令》,對八路軍、新四軍同時進軍河南作了全面部署。根據中共中央部署,太行軍區組成1700餘人的八路軍豫西抗日先遣支隊,由皮定均任司令員、徐子榮任政治委員,1944年9月南渡黃河,挺進豫西,開闢抗日根據地。

  王登科的父親給八路軍當通信員

  王登科巨資自費建抗日紀念館,並非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與其父親在抗日戰爭期間死里逃生的經歷密不可分。

  侵華日軍擾襲段村時,其父親王二娃當年13歲,直至他上世紀90年代初去世,老人一直清楚記得當年的情形,多次向後人講述。那年冬天,一股日軍來到段村,看見村口拴着耕牛,日寇立即來了興致,拎刀上前,當場砍掉一塊牛屁股肉,生火烤食。鮮血飛濺,牛疼得嗷嗷叫,有村民上前欲要阻攔,只見日軍舉着刀槍,嘴里哇啦哇啦亂叫,嚇得人不敢近前。村民們沒有貿然與他們正面衝突,而暗地里與日軍鬥爭的號角悄然吹響。

  日軍攻下臨汝縣后,遂向登封、新密一帶轉移部隊,誓要擴大勢力範圍。王二娃作為壯丁,也被日軍拉去運送物資。為防止壯丁們逃跑,日軍使出了「絕招兒」,用尖刀把每個人的右手腕扎個洞后,扯根鐵絲像穿羊肉串一樣,把大家穿起來。鮮血流淌,有人疼得慘叫,日軍聽得不耐煩,一刀下去,結束其性命,將屍首滾落深山。置身其間,王二娃雖然疼得汗水濕透了棉襖,但是他忍住了喊叫。

  日軍押着他們,將物資轉運至登封境內,突遭八路軍一股火力猛烈抵抗。混亂中,王二娃弄斷鐵絲,朝家鄉方向一路狂奔。他回到了村子,但是那個山青水美的故鄉,已變作一片廢墟;多位親友被殺,何處可以生計呢?和那個時代一樣,這位少年,陷入極度迷茫中。

  回村幾天后,在他思考着生活怎樣持續下去時,八路軍豫西抗日先遣支隊下屬的部隊來到了段子鋪村,並將抗日臨時指揮部設在桃花山腳下。當他知道這支部隊作風嚴謹、為民眾謀幸福,就毫不猶豫地加入進去。「俺爹干的是通信員,跑跑腿送東西,很幸福。」王登科回憶說。

  王二娃做了3年通信員,沒有跟隨部隊走更遠,他選擇留守家鄉,娶妻生子。這是一個農民最為現實、朴素的想法,他渴望過上安頓的生活。然而隨着生活富足,一個更大、更迫切的夢想,在其腦海勾勒出來,依託當年皮徐支隊抗日指揮部舊址,修建一座抗日紀念館,供後人瞻仰、銘記那段歷史。

  子承父志收集抗戰物品

  為了這個夢想,王二娃可謂絞盡腦汁,不惜挨皮肉之苦。「文革」期間,他把當年收藏的日軍損壞的槍支悄悄存放在后山,待到上世紀80年代,才把它們挖出來面世。「在汝州、登封一帶,民間散落許多抗日遺物。」王登科動情地說,和父親一通促膝長談后,父親把他的心思和想法和盤托出,因其年事漸高,無力再張羅收集這些東西「,從俺爹手里,我接過了接力棒。」

  1986年冬,王登科聽說禹縣有人出售抗戰時期軍刀,立即騎車60多公里登門求購。軍刀雖然購買回來,但是雪天路滑,他不小心墜落山溝,險些丟掉性命。

  投身于收集抗戰物品,需要大量的資金做支撐,王登科便利用掌握的苗木綠化技術做生意,賺的錢用於購買抗戰時的物品。

  19年矢志不移煥發新彩

  為了籌建抗日紀念館,他的足跡遍布江蘇、山東、上海、湖北等地,共收集3000多件抗戰遺物。與此同時,他將15畝山坳平整后,建起兩層樓陳列收集的物品。為了整體保護,他又將毗鄰的2000畝山承包下來,着手修繕當年的抗戰戰壕,還原當時戰鬥遺跡。

  2002年4月,王登科的抗日紀念館建成免費對外開放,立即吸引了社會各界民眾。一年下來,參觀訪問的民眾多達三四萬人。大家紛紛感嘆其執著,皮定均將軍的女兒及有關單位也分別向他伸出援手,給他提供了當年的一些珍貴照片、史料等信息,豐富紀念館陳列品。如今,王登科的抗戰紀念館,已被汝州市、平頂山市眾多單位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年來,他做園林設計、建設掙的錢全部投到了抗日紀念館,自己卻過着苦行僧式的生活。「沒有細算過,前前後后大概有五六百萬元吧。最近幾年,建了八路軍藏兵洞、防空洞等較大的工程,目的是為了豐富紀念館的紅色教育內涵。很多人都說我『不着調』,我都是一笑了之。你只要認為自己做的是對的有意義的,就不要在乎別人的評價。我自認為我是一個有歷史使命的人。你說一個人活着是為了什么,現在日子好過了,不愁吃不愁穿,總要干點有意義的事兒。我建這個抗日紀念館,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記住這段歷史。我覺得,這件事就是最有意義的。」

  和王登科當年讀懂父親的心思一樣,王登科的兒子王亞飛亦理解此舉:「俺爸干的事兒,是個良心活兒。它的價值,理解的人會越來越多。」

  歲月染白了他的雙鬢,卻沒有磨退他的堅強意志。如今已58歲的王登科,在繼續投資建設抗日紀念館的同時,還擔任了段村的黨支部書記,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努力培育「王灣精神」,奮力創造「王灣速度」,將王灣自然村的民俗民宿項目打造成汝州市鄉村振興的樣板工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