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旅行城市故事 > 正文

依依惜別老餐廳\東瑞

時間:2019-01-07 12:19:00來源:大公報

  依依惜別老餐廳\東瑞

  劉以鬯夫婦(右排二、三)曾與作者等人在此餐廳聚餐\作者供圖

  看到那張「光榮結業」的紅紙布告,真不是滋味。儘管我們不認識餐廳的老闆,可是這半個世紀以來,我們夫婦不時喜歡在中午結伴而來,喜歡上這裏的「午市特價套餐」,還曾經在這裏宴請許多海內外的親戚朋友,既喜歡這裏的環境和裝修,更喜歡這裏安靜的氛圍,還熟悉了這兒端茶寫單的男女服務員。由於經常來的關係,自然而然產生了感情。而今驟然聽聞結業的新聞,情何以堪?

  仍記得每一次事前與朋友的餐敘,內子總是習慣了提早訂位,餐廳以非常公正對待老顧客的服務態度,留下了最裏面的半環形位置,那裏的牆上有一幅峇里少女舞蹈的油畫,上頭又有一盞古色古香的罩燈,散發出一種溫暖的黃色光輝,座位坐上四五個人剛剛好,餐敘的氛圍於是顯得非常溫馨,拍攝一張合影也會很好看。

  這家印尼餐廳接近中午時分才開始營業,沒有早餐應客,只是供應午餐和晚餐。平時中午,忙完手頭的事,又吃厭了居家方圓幾十家餐廳食肆的美食,我們會懷念第二家鄉美食的味道,就會搭車到這一家來,「這一家」就是位於加連威老道末端、和漆咸道南路形成「丁」字形的「印尼餐廳」,那橫出空間的餐廳名稱招牌,很大,遠遠就可以看到。喜歡這餐廳中午推出的「簡易」兩人套餐,味美價廉,有ABC不同的選擇,菜餚碟子小小但可口,幾串沙嗲、一對炸粟米餅、一碗咖喱雞或牛肉、炒空心菜,都足以讓你胃口大開,吃多一碟飯。最妙的還是配備一杯珍多冰,這樣的飲料,有的印尼餐廳可要賣四五十元一杯。

  年三十即將在加連威老道落幕的老餐廳,最難忘的除了其菜式外,無非是一起吃過飯的親戚朋友,在回憶中會一一迎面向我們走來,有的已經故去,有的已經移居他邦。除了從印尼來到親友,不稀罕天天吃慣了印尼菜餚之外,那些離開印尼第二故鄉的歸僑朋友,便是我們經常邀約的最佳對象。餐廳製作的印尼菜餚非常地道,正可以消解長期離鄉背井、很少有機會回到印尼的親友的濃重鄉愁。當然,也有香港朋友和其他國家的來客,我們都會邀請他們在此一起午餐或晚餐。

  這家餐廳菜做得地道正宗,最妙的是還配合了相當嚴格而風格突出的裝飾:喜歡那精緻迷你的對坐卡位,非常科學的設計,一點兒都不浪費,卡座靠牆邊,一列排開,中間就是幾排方枱,可以合併成長列;再看看右邊,就是那種半月形的半包廂式的座位了。記得傳記電影《劉以鬯:1918》在九龍百老匯舉行首映禮,看完電影那晚(2016年1月23日)劉以鬯夫婦和一群有關的拍攝朋友就到這裏慶賀,那晚還是瑞芬訂的位,劉太請的客。當時大家就坐在中間一列長枱,由幾張長枱拼接而成,大家都吃得很盡興。

  這家印尼餐廳設計得很有南洋風味,峇里少女舞蹈油畫、印尼典型的鄉村風光油畫,以及以竹子為主調的設計,如今在印尼雅加達的一般印尼餐廳已經很少見了,除非是大氣派的高檔酒店印尼餐廳。很欣賞既然美食講究,裝修也就不馬虎。在此吃上一餐,猶如置身於印尼,都足以減輕那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故鄉思念。

  再說那些餐廳服務員,無論男女,都穿上清一色的花紋強烈鮮明的印尼峇迪長袖上衣,在印尼那是當「國服」看待的;這兒,端菜盛飯,禮節做足。餐廳經營了四十九年,這兒的服務員,不少一做就是幾十年,其身份不是香港的印尼歸僑,就是從印尼那裏請過來,也有少數香港的本土男女後生。當然,最好的是曾經在僑居地住過,諳熟及能操印尼語,對白起來鄉味十足,顧客點起菜來,記錄得準確無誤。

  當然,一家老字號的結業,令人最懷念的還是其獨家製作的美食,暫時或永遠地成為了絕響。廚藝,廚藝,可見美食也是一門藝術,至少也是一門技藝。獨家的製作,很難再一模一樣的複製,哪怕不同師傅的手藝,也是有獨家傳承的秘笈,各擅勝場。許多朋友都說,這一家印尼菜餚的精美和正宗,在港九有口皆碑,恐怕很難找到第二家,連香港人也習慣了這異國風味。

  否則不會如此地令人惋惜。招牌菜餚排在前幾位的是,沙嗲(串燒),有人為求快,放到焗爐焗到半熟才炭燒,這一家則堅持全部炭上燒烤,而且醃汁講究,由茴香、黃薑、胡椒、甜醬油等醃製,厲害的食家一咬即知是否古老正宗。甚至那醬料也不用成品,堅持自家製造,碾碎的熟花生加上蒜蓉、紅葱、蝦膏等,乃沙嗲不可或缺的蘸醬。其次是香港人非常受落的巴東牛肉,製作程序複雜,賣相黑不隆冬的不怎麼好看,然咬上一口才驚喜其肉質非常軟酥、香味四溢,滿嘴濃香,欲罷不能。

  至於比較昂貴的咖喱魚頭,限量供應,也是物有所值的,肥美的石斑,浸在咖喱汁裏,其美味足以再添多一碗飯;還有就是不能不提到、歷史悠久的「加多加多」了,這是印尼式的沙律,由青瓜、炸豆腐、豆芽、空心菜、馬鈴薯、雞蛋等雜拌成一碟,上面撒滿花生醬,再撒上咋紅葱絲和一些炸蝦片,在印尼,原住民有時還要求多加些飯團,權當一餐午餐了。

  當然,這兒還供應酸辣魚、豆腐蛋、炸粟餅、梭多湯(牛尾湯)等菜餚,都是非常下飯的美食,頗受歡迎。印尼菜講究香料的配搭,多用椰漿、紅糖、葱頭、花生、辣椒等食材和香料,比諸東南亞,口味較重,大抵只有泰菜可以爭一日之長短,不過,每一個國家的食譜都各有自己的風格,那也是很難比較的。

  一家近乎半個世紀之久營業的老字號印尼餐廳即將消失,承載了不知多少食客的共同美好記憶。正如一個知名人物的揮手作別,那已經不是他一個人或他的家庭的私事。名人做的事業有相當影響力,餐廳的老品牌記載在無數顧客的味蕾記憶中。想來餐廳兩位老闆一定無奈和不捨,到底半個世紀的堅守是需要毅力的,在香港的美食歷史中一定會記上重要的一筆,有關從業員為推廣印尼菜餚和各國美食交流做出了有益的貢獻。

  香港的地道印尼餐風味終成絕響。烏燈黑火處,忍心揮手,回眸淚已成行。何時再糕呸烏加珍多冰,峇里油畫前圍坐共賞、合影一張,低吟一曲最後一餐?終竟要黯然離去。

  希望覓得好地段,捲土重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