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馬鈴薯不能叫土豆?網友:台灣政客果然又「土」又「逗」

時間:2023-04-20 09:45:33來源:大公文匯全媒體

圖為課本。(台灣中時新聞網截圖)

  近日,台灣一冊中學生物課本將馬鈴薯稱呼為「土豆」,被台灣政客以「大陸用詞」拿出來說事,並稱需要糾正。此事發酵後,在網絡上引發討論。

  據台灣媒體報道,這本引發爭論的生物課本題為「3-2生物的命名與分類」,將馬鈴薯稱之為「土豆」。日前遭綠營「立委」指「未使用『台灣用語』」,更被當局教育主管部門要求「改正」。該教科書出版社公開道歉後,許多台灣民眾認為當局小題大做,更有教育專家批評,彷彿回到「戒嚴」時代。

  有中國國民黨人士諷刺說,由於「台灣」一詞也是大陸人取的,所以民進黨也不該使用,更不應稱自己是「台灣人」,而要改稱「土豆人」,這樣才能彰顯「這個人民又土又逗」。

  出版公司表示,該課本包含了生活中使用的一些不同詞語,講的都是同一事物,例如土豆,也可稱為「落花生」「花生」「馬鈴薯」「洋芋」;青椒,也可稱為「燈籠椒」「柿子椒」「菜椒」「大椒」,讓學生了解學名對於溝通的重要性。

  根據台灣媒體查詢島內教育部門重編辭典修訂本,土豆底下的解釋有3個,包括:1.豆科「落花生」「花生」的別名;2.茄科「馬鈴薯」「洋芋」的別名;3.豆科「葫蘆茶」的別名。

  但是,僅僅就是「土豆」這樣的用詞,卻又讓綠營政客跳腳了。日前有「立委」質詢台灣教育部門負責人潘文忠時指,有中學生物課本以「土豆」稱呼馬鈴薯,而土豆是「大陸用詞」,掀起輿論爭議。潘文忠回應稱,台灣的「土豆」是指花生,並面露驚訝表示該教科書不會通過審查,甚至說道:「台灣教科書怎麼能用『大陸用語』?」

  台北市議員遊淑慧也表示,第一次到湘菜館看到「醋溜馬鈴薯絲」,也驚訝以為是花生切絲,難道也要對這些湘菜館一一開罰嗎?她認為,語言是活動的,本就會有互相交流,覺得哪個用詞好玩、易懂,就會開始流行使用。

  有台灣媒體發表評論指出,明明沒任何錯誤或必須要改正的植物語詞,硬生生的就在泛政治的指鹿為馬情況之下產生寒蟬效應,真是對號稱多元包容的台灣最大的諷刺。

  事件亦在大陸社交平台引發廣泛討論。有網友評論稱,「土豆,馬鈴薯,洋芋,地蛋,要不灣灣改成灣豆吧」「漢字也別用了」,有網友疑惑稱「那既然馬鈴薯在台灣是指花生,那為什麼他們有花生這個詞啊。。。」亦有網友嘲諷道「建議把所有文字所有語言改菜嬰瘟」「建議別吃飯喝水呼吸,因為大陸人要吃飯喝水呼吸」。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