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台青赴陸就業成熱潮。圖為一名在陸高校當教師的台博士/網絡圖片
前一陣島內有人討論,台灣人的英語能力不及中國大陸與韓國,明顯感受到台灣的競爭力逐漸在亞洲地區失色。對此,台灣「國票金控」董事長、台大商研所兼任教授魏啟林感嘆,當大陸推出惠台政策,而台灣人的國際化程度又不夠,就只能「乖乖去大陸賺錢」。
魏啟林表示,2016年托業(TOEIC)考試平均成績顯示,韓國679分、中國大陸586分,但台灣地區只有534分。當大陸推出惠台政策,島內人才被挖光,又無法與國際接軌,只好乖乖去語言相通的大陸工作。他還稱,如果台灣人的國際化程度高,「就不一定要去大陸了」。
魏啟林的話部分反映出了島內目前的客觀現實,但如果將台青趨之若鶩地來大陸就業的現象,僅僅看作是英文不好的「被迫」選擇,則未免過於片面。對比島內就業難、「薪情」差,大陸經濟快速發展,吸引全球的資金和人才,也為台灣學子提供了充滿誘惑力的選擇和機會。目前在大陸工作的台青李秉修就表示,大陸的勞動保障做得非常到位。曾在內蒙古支教過北大台灣博士生的張立齊用「家人」來形容大陸的工作氛圍,表示「大陸同事很熱情,像家人一樣」,感覺很溫暖,「這是在台灣企業體會不到的」。 (中評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