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警惕流動性收縮風險/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兼總裁助理 邵宇

時間:2018-05-17 03:15:57來源:大公網

  圖:美元沒有繼續走強,給了新興經濟體喘息的機會

  當下威脅全球經濟復甦和金融市場的最大風險有兩個,一個是來自實體經濟─中美貿易摩擦,這牽涉到一個重要話題,全球化究竟怎麼了。全球化本質是三大連接,貿易連接、投資連接、貨幣連接,他們驅動了全球貿易和經濟的快速增長。上一輪「全球化3.0」,其實是美國和美元領導,中國全力加入,並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第二個風險則來自金融體系,即十年一遇的全球宏觀流動性的總體收縮。今年是一個分水嶺,2008年危機爆發開始,全球央行連帶商業銀行體系,提供了幾乎是無限量的流動性,但今年可能就是終點。有一句話耳熟能詳,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是這句話如果反過來講,成功也可能是失敗之母,全球化太成功了,所以當下全球化才面臨如此大風險;流動性投入太充分,中國人享受房地產泡沫,美國享受到股市泡沫狂歡,但它終有盡頭。

  美國派出一個團隊來北京進行談判,他們是北京上空的鷹,這個會談決定全球化命運。官方的通報是雙方進行了坦誠、高效、富有建設性的討論。看到合影留念時,美方三個主要鷹派人員一臉嚴肅,估計新一輪坦誠、高效、富有建設性的討論正在路上。

  特朗普上台前後,決策者和市場可能都有一定程度的誤判,我們覺得他是商人,交換一些適當代價就可以拿到未來良好的發展空間。這個判斷看來有些問題,雖然特朗普貌似出招混亂,但背後邏輯縝密,例如通過減稅吸收跨國資本回流美國,壓制中國吸收外國直接投資,這些資本中富含技術,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壓制中國對美國直接投資購買高科技企業和技術,啟動「301調查」配合阻斷先進技術擴散,劍指「中國製造2025」,制裁中興通訊直接打斷中國製造產業鏈和全球價值鏈,謀劃移民政策修訂減少中國科技類留學生的簽證數量,以降低他人的學習模仿能力,別忘了很多中國的學科帶頭人都是美國求學,學成回到國家報效祖國的。

  全球化連接無非是美國資本進入中國,跟中國廉價要素進行混合,產生巨大的物美價廉的消費品給全世界,中國獲取原始積累,美國獲得便宜商品,而特朗普做的事情其實目標是全面摧毀「全球3.0」的原有結構。讓人疑惑的是,究竟特朗普本人有如此大能量或者是能夠具有策略性安排,還是他背後男人為其提供了系統性的戰略思維?

  前車之鑒 放水須有節制

  現在市場覺得最為困惑的,還是美元問題,即為什麼美元沒有持續走強,美國政府也反覆表態不喜歡強勢美元,因為市場一直認為,強勢美元可能是風險資產的末日。回顧2014年至2017年,其實每年金融市場和資產價格都經歷過劇烈動盪,某種意義上是金融風險在釋放,只是各個主要市場上都有強力的國家隊干預及強力的資本管制,所以風險得到了控制,市場也沒有出清。而美元沒有按照此前的規律繼續走強,這給了新興經濟體喘息的機會,當然這又源於歐洲政治風險的下降和稍顯強勁的經濟復甦。

  從美國的角度理解弱美元政策,其邏輯可能是,通過降低稅率已經可以引入足夠的美元回流,特別是在這個加息周期中,弱美元可以保證其出口競爭力。但是切不可掉以輕心,它隨時可能變臉並給出致命的雷霆一擊,例如近期阿根廷和中國香港出現的一些危險症狀。

  這就是筆者看到的全球化和流動性逆轉帶來的潛在風險。類似的情況實際上在1980年代也出現過,當時日本受到美國的貿易制裁,一方面壓縮對美出口,一方面被迫在「廣場協議」後日圓對美元大幅升值,兩者疊加幾乎摧毀了日本的出口和外需,因此日本啟動了貨幣和財政的雙重寬鬆,以提振內需,這很像當年中國反危機時啟動的4萬億。1985至1989短短四年時間,日本的房產和股市衝到頂點,然後就失去了二十年,所謂金融戰敗。對於上述問題如果沒有一套明智的應對措施,我們風險就會很大。

  全球化正在轉折之點,貿易摩擦可能遠比想像更加激烈和複雜。中美之間牽涉到權力、體制和文明的三重衝突,這個問題不加以理性,有前瞻性和建設性的解決,恐怕會持續作為風險源頭威脅到全球的經濟和金融穩定,為此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一方面繼續與美方周旋,一方面更需要保持定力,切勿自亂陣腳,勿猛放水,重蹈日本覆轍。要繼續壓制泡沫,投資核心技術,保持貨幣弱勢,再大力推動要素解放型(土地、戶籍、國資)改革。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