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郵報》網站近日刊出副主編狄爾的評論文章指出,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任以來推出多項措施看似有利台灣,但狄爾訪台時卻發現無人稱頌。這番評論頗有酸溜溜的感覺。這一年多來,不僅特朗普打破美國37年外交慣例與台當局領導人蔡英文通電話,美國國會還先後通過「國防授權法」和「台灣旅行法」,允許美台軍艦互訪和開放美台所有層級官員互訪。華府接連送上大禮,台灣社會不是應該感激涕零,對美國歌功頌德嗎?但實際上,除了民進黨當局興奮雀躍外,島內主流民意對華府的「示好」舉措不堪領情,甚至不少人認為美國政府是「黃鼠狼向雞拜年─不安好心」。有台媒把特朗普形容為「恐怖情人」相當貼切:華府看似拚命對台送大禮,卻是台灣不可承受之重;大陸持續放話要美別打台灣主意,氣勢更讓台灣提心吊膽。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華府有意加強美台關係,不過是把台灣作為牽制中國大陸的棋子。這些年中國大陸綜合國力蒸蒸日上,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而害怕失去「世界一哥」寶座的美國於是高舉「重返亞洲」的旗幟,先是在南海問題上攪風攪雨,如今又掀起「貿易戰」,企圖遏制中國大陸發展。美中關係越緊張,台灣在美國政府眼中的地位越是重要,因而才衍生出「特蔡通話」以及一系列「友台」法案。然而,特朗普政府頻頻在「一中政策」上打擦邊球,把屬於中國領土的台灣作為籌碼,玩弄於股掌之中,中國大陸怎會坐視不理?上月解放軍罕見密集軍演以及日前中國與曾是台「邦交國」的多米尼加建交,不僅是嚴厲警告島內「台獨」分子不要輕舉妄動,也是警告華府不要打「台灣牌」。
大陸方面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強硬態勢和堅定信心在島內起到了震懾效應,也使島內主流民意對美國政府把台灣視為棋子的做法極為反感和厭惡。因為美台越是眉來眼去,仗着有美國撐腰的「台獨」勢力越是囂張和狂妄,而兩岸關係就越緊張,台海局勢也更動盪。這其中最大的受害者是誰?美國嗎?不是。而是台灣民眾。如是美國軍艦真的停靠在高雄港,大陸將視之為「侵略中國領土」,台海戰事一觸即發,台島能不波及嗎?如果美國政府派高官訪台,惹惱了中國大陸,台灣方面的「邦交國」不知又少了幾個?如此台灣民眾又怎會「稱頌」美國呢?
其實,華府對台灣所謂的「好意」不過是給予台當局「政治面子」,在涉及到實質經濟民生利益方面是寸步不讓,甚至逼台灣方面開放瘦肉精美豬進口台島。
至於對台軍售更是為人詬病。台灣納稅人辛辛苦苦賺的錢有不少都流進了美國政府和軍火商的口袋。但台海若發生戰事,華府至今都未明確表示會出兵護台。美國政府好處佔盡、有事就溜,還想得到「稱頌」,簡直就是白日作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