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阿富汗遺珍 蓉城展風采

時間:2018-04-25 03:16:00來源:大公網

  圖:二百多件阿富汗古代珍品正在成都博物館展出  

大公報記者向芸攝

  有「黃金之丘」稱號的阿富汗蒂拉丘地出土的黃金王冠、刻有希臘女神像的銀鎏金飾板、展示印度佛教寓言故事《本生經》的象牙雕刻飾板、斑斕剔透的彩繪大口玻璃杯……正在成都博物館舉行的「文明的回響:來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寶」展出,每日都吸引萬餘人次觀展,讓觀眾一睹二百三十一件(套)穿越了戰火的阿富汗古代珍品的風采。/大公報記者 向 芸

  這是今年四川舉辦「一帶一路」沿線文明系列展中的首個重磅大展,也是成都博物館繼去年「絲路之魂─敦煌藝術大展暨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文物特展」、「帝國夏宮─俄羅斯彼得霍夫國家博物館藏文物特展」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的優秀文明展後,再度聚焦絲路古代珍貴文物。

  古代貿易「十字路口」

  提及阿富汗,大多數人腦海中閃現的第一個詞往往是「戰爭」。但事實上,位於中亞腹地的阿富汗,一個有五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曾是絲綢之路的中心、四方文化的匯集之地,草原文明、希臘─羅馬文明和漢文明、印度文明都曾在這裏碰撞並沉澱出獨特的文化魅力。

  正如阿富汗國家博物館館長穆罕默德.法希姆.拉希姆在成都接受採訪時所說,阿富汗作為古代貿易的「十字路口」和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樞紐,曾是不同文明的人們聚集並進行貿易往來的地方。這些交流對當地文化產生的巨大影響,使阿富汗成為多元文化的熔爐。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周明亦表示,詩歌《阿富汗之歌》曾在中國廣為傳播,「如美玉鑲嵌在中亞西亞高山之巔……沐浴過數千年的春風秋雨,我在這萬山叢中光華璀璨,我的歷史充滿了英雄傳奇」。「光華璀璨」就是阿富汗古代文明的真實寫照。

  據成都博物館總策展人黃曉楓介紹,阿富汗的辛都庫什山脈就像一個巨大的回音壁,各方文明在這裏匯聚,形成了回響,因此將展覽主題定為「文明的回響」,並以法羅爾丘地、阿伊哈努姆、蒂拉丘地和貝格拉姆四處阿富汗考古遺址為單元,跨越了青銅時代、大夏王國、月氏時期、貴霜帝國等重要歷史時期,向觀眾展現公元前三世紀至公元一世紀的阿富汗文明圖景,展示東西方多種文明在阿富汗的碰撞和匯聚。

  其中,法羅爾丘地單元的文物極好地體現了阿富汗的史前文明。來自公元前二二○○年至公元前一九○○年的四件黃金杯,是此次展覽最古老的展品,雖然器形殘缺,但其上的精美紋飾依然清晰可見。「這些紋飾中,帶鬍子的公牛形象是受到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影響,而其他幾何圖案則是典型的中亞風格。」同場展出的牧牛紋碗製作精美。

  穆罕默德.法希姆.拉希姆表示,這表明早在青銅時代,文明的交流與互動就在這裏開始了。阿伊哈努姆單元的文物則主要展示希臘文化在阿富汗興起的歷史,現場不僅可以看到地中海地區常見的科林斯柱頭、希臘日晷,還有古老的阿契美尼德元素的石盒。而讓各種文化「混搭」得最淋漓盡致的是一塊神像圖案飾板:上面既有來自小亞細亞的女神西布莉,又有希臘勝利女神尼姬,還有穿着東方服飾的人物以及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樣式的獅子戰車。

  本次展覽中,金器數量佔到了展品總數的一半,大部分來自被譽為「黃金之丘」的蒂拉丘地遺址。不管是金冠、吊墜串飾,還是黃金製成的「阿芙洛狄特與丘比特飾片」,抑或是出現了中國元素─雙龍造型的黃金劍鞘,都顯示出這裏曾是一個多元文化藝術的融合體;而一面中國銅鏡更反映了大月氏與西漢王朝的交流。而貝格拉姆單元的文物則展示了絲綢之路蓬勃發展時期,阿富汗與周邊各種文明進行的交流。「貝格拉姆是溝通中亞與印度的要地,其中的玻璃器、青銅器和石膏來源於羅馬,象牙和骨雕出自印度,漆器則產自中國。」黃曉楓介紹說。同場還展出恆河女神像,體態婀娜多姿。

  藏品故事令人嘆息

  就像當年中國故宮文物南遷一樣,這批幸存的阿富汗古代文物珍品背後,也有令人扼腕嘆息的故事。阿富汗國家博物館曾擁有十萬件藏品,但絕大多數館藏在長達數十年的戰亂中被劫掠、毀壞甚至永遠消失。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藝術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邵學成在成都博物館為阿富汗展講解時說道,一九七九年阿富汗陷入地區動亂後,其戰爭狀態已經持續了將近四十年。「我們今天能看到這些文物,是當時深陷戰火的阿富汗文博工作者千方百計保護下來的民族瑰寶。這是一個非常殘酷、漫長的過程,好多人因此流落他鄉,或遭到恐怖分子迫害,但他們還是一心想要將國家的文物保留下來。」

  隨着一九八八年阿富汗陷入內戰,文物遭受浩劫。混戰中,軍閥們隨意出入阿富汗國家博物館,開始大規模掠奪,不少精美的文物被拿到黑市上變賣,博物館的檔案甚至被用來點火。同時,博物館還曾被火箭彈擊中,二樓屋頂完全坍塌。一九八九年,在阿富汗時任總統吉布拉的授意下,國家博物館前館長馬蘇迪和同事將法羅爾丘地的金器以及著名的蒂拉丘地黃金等文物緊急轉移到總統府地下中央銀行的秘密金庫中,還有一些文物放在信息文化部,沉重的石雕和碑刻以及許多其他藝術品則只能被留在了博物館大樓裏。由此,這三批文物有了截然不同的命運。邵學成說:「阿富汗將寶藏鑰匙交給不同的人,然後將他們送出國,並對外放出一些假新聞。真正手握鑰匙的人,一直在國外等待,只要政治環境平穩,就會回到阿富汗。」一九九六年,塔利班政權控制阿富汗,激進分子大量破壞博物館中的文物。同時,他們也在找尋被封存在秘密金庫中的文物。傳聞文物知情者曾被塔利班嚴刑拷打,甚至失去生命,但沒有一人說出文物寶藏的下落,所以那批文物得以幸存下來。

  穿越戰火輾轉「流浪」

  二○○三年,塔利班政權被推翻,阿富汗迎來短暫的穩定。國家博物館前館長馬蘇迪回到首都喀布爾,來到封存文物的地下金庫,打開了寶藏的大門。對此,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現任館長穆罕默德.法希姆.拉希姆有着更具體的描述:「阿富汗政局暫穩後,這些死守秘密的文物人,重新來到中央銀行金庫和信息文化部。他們找來技術高超的鎖匠,打開密室,終於看到大量排列整齊的木盒子。每隻盒子裏,是幸存下來的文物珍寶。讓人遺憾的是,留在國家博物館的那批文物,不幸被毀。」

  本世紀初,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援助下,阿富汗國家博物館開始重建,並對幸存的館藏開始了編目整理、保護展示、編錄出版以及數字化建庫工作。其中精選出的二百三十一件(套)珍品,最早於二○○六年在法國展出。由於阿富汗國家局勢仍不容樂觀,這批珍貴文物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管,不得不以巡展方式在世界各地「流浪」。

  「自二○○七年全球巡展開始至今,阿富汗珍寶展已經在全球二十三家博物館展出,其中包括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中國的故宮博物院和敦煌博物館等世界一流博物館,觀展總人數超過了二百五十萬人次。」穆罕默德.法希姆.拉希姆說,這些幸存的珍寶已以巡展的方式,先後在意大利、美國、德國、中國等十一個國家與地區留下足跡,如今第三次來到中國、首次來到成都,希望更多的中國觀眾能夠前來成都博物館參觀。據透露,這批文物有望在中國各個城市長期巡展,並由中國提供經費進行文物保護、人員培訓等工作。

  今次在成都博物館舉行的展覽,將展至五月六日結束。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