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李偉雄帶學生考察位於中環的藝穗會,了解藝穗會,有助學習「文物保育」
福建中學(小西灣)助理校長 李偉雄
上世紀6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政府的整體政策是以經濟發展為優先,並着力對城市現代化。當文物古蹟的存在成為現代化建設的障礙時,它們更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當時,政府着力替城市進行現代化建設,並進行大規模的「舊城改造」工程,不少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物古蹟受到破壞或拆除。港人亦缺乏對文物的愛護和尊重,亦忽略了文物保育工作。
不同古蹟各有獨特文化內涵
事實上,文物古蹟具體地展示了不同地區的文化內涵,透過親身接觸文物古蹟,我們可以了解前人在建築、藝術、宗教及科學等多方面的成就,加深對國家或地區的認識。藝穗會(The Fringe Club)會址位於中環下亞厘畢道和雲咸街交界,近雪廠街南,稱為舊牛奶公司倉庫,是香港其中一座具歷史及文化價值的文物古蹟。這座歷史建築是理想的學習場所,它有助學生學習到「文物保育」的概念。
首先,香港不同的文物古蹟均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藝穗會主要展現了西方文明在建築方面的成就,透過考察藝穗會,我們可從中了解香港的歷史、中西的習俗和思想信仰,藉此有助增強對國家和地區的認同感。其次,世界各國均積極發展旅遊業,而擁有眾多文物古蹟的國家或地區中,內地旅遊業亦藉文物古蹟旅遊而帶來巨大收益。35年以來,藝穗會被積極發展為本地藝術愛好者和中外旅客的參觀景點,推動了地區旅遊業的興旺及相關商業、服務業的發展。
最後,特區政府近年來以不同形式,逐漸讓社會組織參與文物保育工作。社會組織除了帶來豐富的人力及物力以增加文物保育的資源外,其運作的靈活性亦有助解決政府機關行政緩慢的問題,更能發揮創意,令文物保育可呈多方向發展。直至現在,藝穗會共製作了28個藝術節,籌辦了24場劇場,舞蹈及實景原創演出。在15個城市進行了66次外地文化交流,主持了90次藝術從業人員駐場計劃,舉辦了逾1600個展覽、9000場舞台演出、2750場音樂會、3300次社區外展活動和一系列的海外交流,包括於2010年上海世博會演出及策展、2011年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香港館策展、2012及2014台北香港周、照亮香港在檳城2014及照亮香港在新加坡2015。可見,政府開放文物保育工作予非營利機構實在是一項有效的保育政策。
2001年,藝穗會獲香港特區政府頒發文物古蹟保護獎,其主體建築於2009年宣布為一級歷史建築。經過改造與活化,這座具有新古典風格的建築如今儼然成為香港迸發無限生機的藝術文化地標。
我建議,各位老師如帶學生到藝穗會考察,在欣賞它的文化價值的同時,亦可購票欣賞一場音樂、舞蹈班或話劇,感受一下一班有心人對香港文物保育和藝術發展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