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大灣區各城市合作揚己所長互補不足

時間:2018-01-12 03:16:00來源:大公網

  圖:大灣區戰略將提升粵港合作,香港是大灣區中最國際化的城市,圖右為香港,圖左為深圳

  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的協作發展,是國家發展的重要策略。當珠三角地區多個城市各自發展所長、互補不足,將有更大的發展潛力。香港在大灣區發展中,有着其他城市沒有的長處,例如金融、專業服務、航運物流、國際貿易等。這些行業可乘着大灣區建設,獲得更擴大的發展空間。大灣區其他的城市更能補充香港的不足,例如樓房、人力、生產成本過高等。/香港廣東青年總會民生政策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司南創新聯盟聯席主席 林至穎

  每當我跟朋友談及大灣區建設,大都會提到一個問題,就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過去其他內地和香港合作有什麼相異之處呢?

  應視大灣區為一體

  粵港澳大灣區概念並不是單純地方與地方之間的合作,與過去粵港澳發展最不同之處,就是首次把整過灣區當成一個區域經濟體去發展。區域內每一個城市也要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建立互利共贏的合作關係,更會互補不足之處。未來我們應想像大灣區是一個整體,一個城市群,而不是多個城市。

  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層面的策略發展,是中央政府高度重視的項目。在不同層次上,也設立了協調機制,除了粵港澳三地政府外,亦包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及相關中央部委。在此等協調機制下,相信各城市的協調可以做得更好。

  與「一帶一路」有機結合

  香港是重要國際的金融、航運和貿易三大中心,這不單止是國際間認同,更是「十三五」規劃內的《港澳專章》已明確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功能定位,是大灣區其他城市不能輕易取代的優勢。香港需要充分發揮這些優勢,與大灣區城市共同向國際發展,把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有機結合。

  在「一帶一路」發展的帶動下,沿線國家和地區將大力投入基礎建設規劃、航運物流,對金融投資、集資融資和專業服務需求亦會大量增加。而這些產業亦正是香港在大灣區獨特優勢所在,我們應該更好的把握。

  建世界級港口空港群

  因為擁有地理優勢,一直以來香港都是世界知名的國際航運中心。我們熟悉國際貿易活動的營運和規則制定過程,長期扮演「聯繫人」的角色,擁有大量相關人才和全球網絡關係;香港國際機場是成熟的國際及區域航空樞紐,擁有完善的管理及國際航線網路。若我們把大灣區的港口、機場和物流設計整合,將會是世界上最具規模的,使粵港澳大灣區可以爭取成為全球最大的航運和物流中心。

  要達到這個目標,大灣區內的交通基建十分重要。隨着港珠澳大橋和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快將落成,大灣區內的交通聯繫將進一步改善,往來不同城市的時間可大為縮短。香港應該帶動大灣區其他城市共建世界級港口群和空港群,打破港口和機場的運載上限,拓展更擴闊和更高端的航運和物流服務。

  大灣區與其他灣區和城市整合發展最大的不同之處,是這個城市群中有着兩種制度和三個獨立關稅區。在城市間有着這樣的差異的情況下,少不免會對人口、貨物、資金、資訊等流動造成妨礙。大灣區發展需要在「一國兩制」的前提下,嘗試打破固有的思維,尋找便捷交流的可能性。例如在過去的十二月,中央便公布了在內地工作的香港人能購買住房公積金。當各方面的交流變得更容易和方便,大灣區城市之間居民待遇拉近,商貿交流將會變得更頻繁,商人和各個行業必須把握機遇。此外,透過各個城市間的商貿協助,香港的企業可以更有效在大陸其他地區以至全世界拓展業務。

  港帶領區內企業外闖

  香港是大灣區當中最國際化的城市,我們的優勢就是便利營商的環境、優良的法治傳統、自由經濟制度、完善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和仲裁制度、先進開放的資料科技基礎建設和金融體系,並擁有高端人才以及與國際市場接軌的專業服務。香港在大灣區建設的其中一個角色,就是帶領灣區內的企業走向國際。可是單靠現時CEPA的協作,不同專業界別在大灣區執業或提供專業服務的門檻很高,造成「大門開、小門不開」、「玻璃門」、「彈簧門」等的問題。若政策上可以解決這個困難,同時加強香港在CEPA上的宣傳,不但可以讓更多香港專業人士到大灣區發展,亦可以讓更多大灣區城市企業「走出去」拓展國際領域。

  在大灣區發展的概念下,大眾多半只會着眼於城市間的經濟交流和發展,可是大灣區其實能成為港澳人士的優質生活圈,在大灣區發展、學習、營商、就業、創業、生活以至養老。

  事實上,要做到這點還需要更多政策上的一些配合。有關方面應盡早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生活、發展的政策措施。當然,港澳人士在內地城市生活也會遇到很多不適應,由日常付款到語言、文化,不少事情均要重新學習,筆者之後會對此議題進行更具體的探討。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