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另一邊的酒吧枱讓人感覺如在蘭桂坊
入夜後的旺角越夜越精彩,這裏食肆林立,如是街舖食肆容易吸引人流,但隨着租金飆升,一些食肆退一步做樓上舖。表面看來樓上舖似是不及街舖好,但旺角是年輕人追求潮流的地方,其中樓上舖的泰式火鍋也是吸引年輕人的「潮物」。
大公報記者 陳惠芳 文、圖
泰國屬於熱帶季風氣候,難以想像於泰國吃火鍋是何種感覺,去了泰國多次的記者就未嘗過,反而這次在香港竟吃到泰式火鍋。
「泰邊爐」是一間半自助式的泰國火鍋店,店內霓虹光管的另一邊是酒吧枱,在酒吧枱小酌、吃小食,恍如處身蘭桂坊般。是夜到訪,食肆非常熱鬧。原來有大班朋友賀一對新人新婚,還有幾位客人生日,包了半個場並見到薛家燕、李司棋到賀,歡笑聲音此起彼落。
自家製火鍋湯底
食肆負責人關銘麒(Michael)也在現場招呼客人,盡了主人之責便接受訪問。原來「泰邊爐」並非吃火鍋如此單調,還有泰式半自助餐。那自助餐是頭盤,之後再吃火鍋,以不足200元的價位來說,真是物超所值了。說得這一句,因記者親自試過自助餐及火鍋,確實不錯。泰式放題很普遍,但泰式火鍋加放題就沒聽過。
「開店之前我做過很多資料搜集,香港的泰式火鍋,我們該是第一間。」問及Michael為何有此構思?他介紹,因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泰國華人,將中國火鍋文化帶到泰國去,泰式自助餐便成為很多人兒時的美好回憶,包括他自己。Michael小時被父母帶去吃泰國自助餐,各種泰國地道美食任食外,還有各種甜品,他說自己最喜歡的是椰汁糯米飯,可以吃完又吃,感覺非常溫馨。
將童年回憶加入創新思維,Michael造就了泰式火鍋「泰邊爐」。
泰國火鍋最大特色是酸酸辣辣的泰國醬油,火鍋湯底一定有冬蔭功和椰子雞,同時為了迎合港人口味,亦有番茄湯底。「其實我開業未夠一個月,需逐漸吸收客人意見再加以改良,始終泰國菜味道較濃,所以有時候顧客也會嫌湯底太鹹,或者嫌太酸和太辣。我們會收集客人的意見加以改進。」Michael說,開業時本來推出六種湯底,但現在暫時以四種為主打——冬蔭功湯、椰子雞湯、青咖喱湯底,以及番茄湯底。
Michael強調,他最重視的是湯底,因此所有火鍋湯底都由師傅每日新鮮炮製。有時,他會建議客人將配菜放下鍋內之前,先品嘗湯底,能喝出其精華所在。
「我大力推介我們的湯底,原因是水質經過濾變得優質,用優質水炮製湯底較鮮味,和普通水不同。許多放題火鍋都是用湯包,我們則堅持自己研製。至於火鍋食材方面,由於剛開業,我們自製食材不算多,暫時有泰式黃金包、泰式碎肉包、泰式粉絲包,其他火鍋食材仍在研製中,最終會做到全部自家出品,但需要時間。不過,海鮮盤、牛肋骨等食材也很受客人歡迎。」
調整口味迎合港人
那麼食泰國火鍋跟中式火鍋有何不同?
Michael介紹:「主要是火鍋湯底和食材配搭有分別,如椰子雞湯底滾羊肉,吃不到羊膻味而是香味。冬蔭功湯最宜配搭從美國入口的牛肩肉,冬蔭功湯若再加入牛肋骨或牛粒,入口時可吃出層次感。」
察覺到時下潮流興工業風和傳統風,是故Michael將食肆的裝潢融合了這兩種特色。「食肆裝潢包含了工業風和傳統風,工業風是指潮流,小酒吧那邊既有蘭桂坊的感覺,霓虹光管則有傳統風味,放題和火鍋那邊則是兩種風味的結合。我希望入來光顧的客人食得安心,坐得開心。」
至於自助餐和酒吧又有何吸引之處?
「自助餐每日都有不同款式,但最基本的如雞翼、串燒一定會有。串燒的沙爹醬因是自製,最為搶手。而小食於10至15分鐘就給客人掃光,但師傅未必再添同款小食,而是換上其他小食,令客人有源源不絕的驚喜。甜品也有很多選擇,其中最多客人選擇的是椰汁糯米飯,我們目前正研製一部芒果糯米飯機,保持糯米飯的新鮮美味讓客人任食。酒吧方面,客人可挑選香茅茶、青檸青瓜汁及具有情調的飲品,小食則有特色的沙爹炒薯條。」
開業不久,Michael慶幸顧客數目日日都有上升,他們目標是遊客,但本地客人同樣重要,是故在菜式調整上已盡量研製符合港人的口味。對於人說創業難,守業更難,Michael認為如今創業,有政府資助,而其他條件均比以前好。之前他們團隊多次撞板就當做吸收經驗,他相信創業才有出頭天,因此他不會有最壞的打算。
香港年輕人還有延續上一代獅子山精神,令人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