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歷史傷痕成電影主題

時間:2017-12-24 03:15:29來源:大公網

  圖:《胡越的故事》以越南船民的人生入題

  歷盡滄桑的越南,一個有故事的國度。殖民地往事與越戰傷痕,成為西方電影熱衷的素材庫。在《情人》、《情證今生》(又名《印度支那》)等法國影片中,法屬殖民地的愛恨情仇與命運起伏,蕩氣迴腸,交織成浪漫而傷感的失落記憶;在《現代啟示錄》、《殺戮戰場》(又名《野戰排》)、《烈血焚城》(又名《全金屬外殼》)、《天與地》等美國影片中,越戰的硝煙纏繞着疾病、陰謀與夢魘,拷問人性良知,反思人類文明。

  在愛德華.薩義德建構的「東方主義」框架內,西方所呈現的越南影像,不免有畸情化或妖魔化之嫌,卻又備受西方世界垂青,屢獲殊榮。譬如,《情證今生》是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和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更是法國凱撒電影獎大贏家;《現代啟示錄》獲得康城影展金棕櫚獎、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金球獎「最佳電影導演」等獎項;《殺戮戰場》贏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金球獎「最佳劇情片」及「最佳電影導演」、美國導演公會獎「最佳電影導演」、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最佳導演」、柏林影展最佳導演獎等獎項。

  在海峽兩岸與香港、澳門,提及越南題材影片,則不得不說當年(一九九二年)紅極一時的《情人》。作為南北越統一後在越南拍攝的首部西方電影,《情人》令觀眾一窺神秘越南,好奇心頓獲滿足。影片改編自法國女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的同名小說《情人》,講述了在一九二九年法屬越南上演的法裔貧女與華裔富少的曠世畸戀。主演珍.瑪奇純情率真,梁家輝溫文爾雅,將種族隔閡與門第懸殊雙重桎梏下的靈慾糾纏,刻畫得入木三分。同名小說中那句「我覺得現在的你比年輕時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似穿越時光隧道,以直指人心的力量,令靈魂為之震顫。

  至於越南人視角的越南電影,則以法籍越裔導演陳英雄執導的越南三部曲為代表。憑藉生於越南、長於法國的獨特生長背景,陳英雄糅合童年記憶與生命回顧,遊走於作為主體的自我和作為客體的他者之間,營造跨越東西方的電影美學。其中,處女作《青木瓜之味》,在詩意唯美的意境中,娓娓講述越南少女梅的成長故事。純淨柔和的畫面、清亮晶瑩的音樂,淹沒了亂世苦難,美好得似與現實無關,重構留存於導演心靈深處的精神故鄉。該片榮膺法國康城影展金攝影機獎、凱撒電影獎最佳處女作,並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夏天的滋味》與《青木瓜之味》風格相似,以柔美恬淡的如畫電影美學,鋪陳三姊妹迥異的人生際遇,含蓄帶出女權思索,再現越南人倫之惑與鄉土之美。《三輪車夫》則以寫實手法描述了越南社會最底層的陰暗與壓抑,觸目驚心的色彩、精緻優雅的場景,與血腥罪惡的情節、滿目瘡痍的國度,形成強烈反差,頗有殘酷詩意與暴力美學之魅惑力。該片榮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曾是越南難民「第一收容港」,香港曾經飽受難民問題困擾長達四分之一世紀,亦因此展開本港史上最龐大的國際人道救援行動。港產影視作品不乏越南難民潮元素,尤以著名導演許鞍華的越南三部曲最為膾炙人口,其中,《來客》和《胡越的故事》聚焦越南船民流離失所的人生際遇,《投奔怒海》則以統一後的越南為背景,在國際大視野下,擊中兵禍連綿、民不聊生的戰爭痛點,榮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美術指導」及「最佳新人」五項大獎,並入選「中國電影一百年最佳一百部華語電影」第八名。由著名導演吳宇森執導的《喋血街頭》,以越戰為時代背景,藉戰亂浮世繪,再現兄弟情義,為吳宇森歷史戰爭題材電影奠基之作。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