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開始,每年初筆者也會撰寫「我對樓市的十大忠告」,希望將市場評估給市民參考,多年來也得到好評,2018年的分享如下:
(1)趕快學習內地市場邏輯
中國內地實質上已在環球各範疇包括經濟、政治等等已取得了主動權,西方各國也在適應、迎逢及配合中國的邏輯中。在香港,包括投資上,在2009年之後也太多人過時地迷信着西方舊有價值觀而不斷錯過入市良機,應盡快改變。
(2)財富效應以龍市模式主導市場
既然中國經濟日益主流於國際經濟,中國不斷去除市場泡沫的宏觀調控措施將成為市場新常態,西方過去服務市場泡沫的牛熊定律正在淡化,筆者在去年提倡的「龍市理論」正是認為新市場常態是以「龍市一期」(容許市場力量活躍釋放)及「龍市二期」(市場調節或政府行政出手令市場過分活躍的購買力收斂)兩階段交替前進,浪比浪高,但因為市場已由財富效應(因資產上升而衍生的購買力)取代傳統入息負擔能力為主導,龍型市場將以更大幅度的大漲「中」回的勢態向前發展,入市必須做好價格上升過程中必然出現較大幅度調整的準備。
(3)美國大勢已去 小心泡沫爆破
美國仍以舊有泡沫經濟債務不斷膨脹中,投資者應做好準備:泡沫隨時爆破將短期衝擊整體市場;美國經濟不穩及泡沫爆破令更海量的資金湧入香港。
(4)加息、縮表難影響大局
美國主導世界的能耐已今非昔比,縱使經濟周期能進入復甦階段,也將大不如前。因此,我們面對美國的加息或縮表政策,只需預防及準備已可,高估其影響力將錯失大量機會成本。
(5)資金流繼續主宰大局
筆者一直認為,最影響樓價的因素其實是貨幣(包括匯價、流向及流量),2009年之後香港樓價隨着貨幣量倍增而倍升,未來市場的變化不應該再理會那些過時的理論、斷章取義的數據、情緒化的判斷等已不可靠。筆者提倡「M3定律」,即是主力參考較可靠的M3(泛指香港總存款量)的增減去分辨市場的動力的真貌。
(6)租金支持樓價破頂
自2009年樓價雖然不斷上升,但租金卻亦步亦趨,不斷上升去支持樓價,原因是香港的一、二手樓的供應根本遠遠未能滿足到剛性需求。當政府推出措施去抑壓購買力,或者市場負面向淡情緒影響樓市時(樓市哈囉喂),本來買樓的剛需購買力不少卻轉去了租務市場,這對原本租務市場更強的消費群必然增加了需求,租金也會進一步上升。如果不更大幅增加一、二手供應去解決問題,租買互逐向上的局面不會改變。租金繼續支持樓價破頂向上。
(7)改革可扭轉樓市大局
面對環球量化貨幣引起的資金氾濫,洪水只宜疏導不應堵塞。香港政府推出的多項樓市辣招是無可厚非的,但只能是短期政策,若長遠使用則在社會財富分配上欠缺妥善,因為有關政策長期會聚積購買力外,市場成交減少亦更容易被掌握財富效應的有資產者主導市場大局。政府打造的市場結構令樓價有條件愈快愈急地上升,如何優化或是否優化樓市辣招將影響投資策略。
(8)樓市升災下的政治失救
香港人進入了迷失時代,如果用火災來比喻樓市升災,無論是基於任何神聖理念也好,反對政府造地、政治爭拗、議會「拉布」等必然容易阻礙及時製造土地供應,也在欠缺共識下未能推出有效的措施去解決問題,有如在大廈火災中堵塞走火通道令傷害倍增,政治爭拗可悲地成為了投資的利好因素。
(9)粵港澳同城化
在環球以中國為核心和「一帶一路」的新大局下,尤其是作為世界新經濟引擎的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錢財將日益對流並一體化,香港將成內地的一部分,內地人將是新香港人,而愈來愈多香港人回歸內地。香港人必須要走快兩步,要明白「要連接世界,必先融合中國」的客觀現實。
(10)「一帶一路」效應開始
被動的香港人未來將被世界改變及「一帶一路」引起的變遷所衝擊,包括本來氾濫的資金將海量增加、人力資源起新的變化(例如日益富起來的東南亞家傭將日益短缺)、香港人素質被其他城市比了下來……種種變遷將改變我們在市場的角色和位置,世界在變,筆者希望香港人珍惜羽翼,今宵多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