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金融監管再次升級 側重長效機制建設

時間:2017-12-13 03:15:59來源:大公網

  圖:中國銀監會全面提升了對中小銀行流動性監管要求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是中國經濟工作的三大攻堅任務之一。目前,主動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近日,中國銀監會頒布了《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修訂徵求意見稿)》(簡稱《管理辦法》)。此次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修訂延續了強化金融監管的政策取向,在於建立防控風險的長效機制,着力彌補制度短板。《管理辦法》將對商業銀行產生深遠影響。/浦發銀行總行戰略發展部高級研究員 宋艷偉

  一、續完善流動性風險監測體系

  加強流動性風險管理是防範金融風險的重要內容之一。當前世界經濟仍處於深度調整期,全球價值鏈再造和貿易投資格局均在發生變化,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進一步協同收緊,地緣政治複雜程度加深。美國加息周期的加快和地緣政治的不穩定,使國際資本流動規律變化難以捉摸。不確定、不穩定的經濟和政治因素使跨境資本流動無序流動程度加大。

  全球風險資產重估衝擊整體金融市場穩定,金融市場波動幅度加大。國際金融市場上流動性風險跨市場、跨區域的影響和傳染增強。銀監會此次完善流動性風險管理體系,不僅是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宏觀審慎監管和微觀審慎監管協調性進一步增強的迫切需求,而且也是全球流動性趨同性收緊背景下,中國金融監管與國際金融監管趨勢進一步增強協同性的重要舉措。

  二、全面提升中小銀行監管要求

  《管理辦法》對大型銀行和中小銀行實施了分層監管。對於資產規模大於或等於2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商業銀行(簡稱「大型銀行」)和小於2000億元的商業銀行(簡稱「中小銀行」),分別使用不同的流動性監管指標。《管理辦法》雖然沒有大幅提升對大型銀行的流動性監管要求,但是全面提升對了中小銀行流動性監管要求:

  一是對於大型銀行而言,由於從2014年起,大型銀行已經開始測算流動性覆蓋率(LCR)、淨穩定資金比例(NSFR),《管理辦法》僅新增了流動性匹配率指標,大型銀行達標的難度不大。二是對於中小銀行而言,此前僅需要滿足流動性比例的監管要求,《管理辦法》引入優質流動性資產充足率和流動性匹配率兩個全新的指標,大幅提高了對中小銀行的流動性監管要求。

  三、鼓勵商業銀行業務回歸本源

  商業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的業務結構、資產負債結構的匹配程度不均衡的問題依舊比較嚴峻。一是主動負債佔比過高,積累了較高的流動性風險。中小銀行有一半以上的負債資金是通過金融市場籌集,積累了很大的流動性風險和市場風險。金融市場規模的迅速增長與金融機構的高槓桿趨勢,加大了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流動性風險,也增強了系統性風險。流動性風險始終是對中小商業銀行最具威脅的風險,也最易引發系統性、區域性風險。二是資金槓桿較高,期限錯配提升了流動性風險。三是存在一定的違規資金,一定程度上隱藏了流動性風險。

  《管理辦法》新引入的監管指標,充分體現了去通道、去同業空轉的監管思路。不僅約束商業銀行過度拆短放長,約束期限錯配,提高流動性風險抵禦能力,而且將鼓勵商業銀行業務回歸本源,有效推動銀行加大信貸資金投放力度。例如,新增的流動性匹配率指標,根據資產負債的不同期限設置了不同的權限。這一指標限制銀行同業交易期限錯配,尤其是對其他投資包括股權投資、債券投資(包括ABS)、SPV投資(同業理財和各類資管)折算率設定為100%,將約束過度依賴期限錯配的商業銀行。

  四、優化商業銀行同業業務結構

  一是《管理辦法》將原監測指標同業市場負債佔比修改為同業融入比例,同樣適用於「127號文」中同業融入佔總負債比例不超過1/3的監管指標。雖然此次將同業融入指標改為監測指標,但這並不代表對同業業務的監管有所放鬆。二是提升同業存單在負債結構中的地位。《管理辦法》在計算「同業融入比例」指標中正式加入了「同業存單」。在流動性匹配率的加權資金來源折算率上,《管理辦法》將同業存單的折算率視同一般債券,高於同業存款,因此提升了同業存單在負債結構中的地位。其實在央行的最新版本的MPA指標中,已經將同業存單納入同業負債進行考核(只是評分考核,並非硬性監管指標),多數銀行已經非常重視控制同業存單規模,並開始探索金融債發行進行負債管理。

  五、預計未來更多監管政策出台

  強監管、防風險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效。強化監管的節奏正在調整,政策重點正由急管理轉向長效機制建設,進一步推動金融監管全覆蓋,繼續做好流動性風險、銀行不良資產風險、影子銀行業務風險、資本市場異常波動風險、跨境資金流動風險防控。金融監管新時代正在開啟,主要特徵是綜合監管、功能監管和信息共享。根據銀監會辦公廳公布的《2017年立法工作計劃》,「銀監會近期重點工作通報」等信息,我們推測,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資本管理辦法、銀行帳戶利率風險指引、交叉金融產品風險管理辦法等監管文件將會陸續出台。(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