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城市市民 近代雛形

時間:2017-11-01 03:16:00來源:大公網

  畫中繪山脈一條,河流兩支,道路五條(一條主幹道四條支路),大小船舶十九條,完整的建築三十餘座,各種職業、各種身份的人物一千多個,店舖牌匾、招幌一百零九個。街市作為畫卷的主體,被置於前景;山水作為襯托,置於中部後側與左右兩端。畫面中街市縱橫排列,井然有序;市面上店舖林立,顧客盈門;街道上人來車往,摩肩接踵。

  建築形式包括民房、橋樑、牌坊、水榭、城門、宮殿、戲樓等,建築用途包括佛寺、衙署、商店、當舖、銀號、酒樓、茶肆;商店又分茶莊、金銀店、藥店、浴室、兌換金店乃至雞鴨行、豬行、羊行、糧油穀行等;交通運輸工具包括馬、驢、騾、車、轎、船;船又分運糧船、龍舟、漁船等。畫卷卷首題:「明人畫南都繁會景物圖卷」;卷尾署:「實父仇英製」。實父是明代吳門畫家仇英的字,他善畫青綠山水。但此畫並非仇英所畫,只是人們喜歡託名於大畫家而已,也並不影響此畫的藝術和歷史價值。(圖三)

  如果將此畫與著名的《清明上河圖》比較,我們就會發現,明代的城市發達程度,比起宋代有了很大發展。此畫與《清明上河圖》描寫的地段在京城的地位基本相當。但此畫城市建築的規模、品質,人們衣着的光鮮程度,自非前者可比。前者描繪的人物基本上還屬於傳統的古代農民的形象,而此畫描繪的人物已經基本是市民形象。

  再以橋樑為例,《清明上河圖》重點描繪的「虹橋」是木結構,雖然它在橋樑構造科技方面自然有突出成就,但比起石橋來工程量要小;此圖清晰繪出的四座橋樑,都是漢白玉欄杆的白石橋。這既反映了明代橋樑建築技術的成熟,也反映了當時的經濟實力。如今人們忽然意識到,宋代是中國古代科學文化和經濟社會高度發達的時代。其實明代在宋代基礎上又有很大發展。清初康熙皇帝拜謁南京明孝陵題詞「治隆唐宋」,是切合歷史實際的。此圖也印證了史學界公認的,至明代中後期已經出現明顯的資本主義的萌芽。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