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王祖藍不肯定《老表》系列會否繼續拍下去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影視作品,席捲整個東南亞以及其他華人社區,令香港獲得「東方荷里活」美譽,不過近十多年,香港影視業每況愈下,內地、韓國的發展卻青出於藍。作為內地與香港兩邊走的藝人王祖藍,直指香港現在缺乏創意,幕前幕後都沒有戰意,且眼光狹窄,過去香港經常與美、日交流以吸收人家的長處,扎下根基,現在也應該除下有色眼鏡去與別人溝通,甚至應該取經內地。
大公報記者 吳珊珊 文、圖
王祖藍編劇及參演的無綫劇《老表》系列,今年已來到第三輯《老表,畢業喇!》,作為系列靈魂人物的祖藍覺得,今次對不起一班同事,說:「自己做得不夠好,有些飛紙仔的情況,覺得於心有愧。」飛紙仔緣於劇本有大改動,因為原定的幾位演員王菀之、張敬軒及張繼聰(阿聰)均未能演出,而阿聰的男仔線更改由鄭欣宜演出,變成要重新編寫,加上祖藍又忙於做內地真人騷《奔跑吧兄弟》,所以迄今為止,他仍有些覺得對不起大家。
純港味吸引
至於《老表》系列會否繼續拍下去?祖藍坦言仍在摸索香港巿場要什麼,並說:「現在有互聯網的選擇,TVB又有網上直播平台Big Big Channel,究竟是打哪個巿場?針對什麼觀眾?這些問題未清楚前,都不夠膽隨便出手。」不過擅長喜劇的祖藍,明年倒計劃拍一個富有社會責任的寫實正劇,但他只做統籌不會參演。他說:「這個劇是完全香港製造。在我心目中,一是香港,一是內地,沒有合拍,我覺得要分得好清楚,反而拍地道香港題材,對內地觀眾是一杯好有香港味的奶茶,好像近期的《踩過界》因為拍得好香港,所以受歡迎,而之前的《不懂撒嬌的女人》就好難賣,因為氣候已不同了,現在已不再講內地人與香港人的愛情故事。(即不必太遷就內地市場?)不是太遷就,是你想遷就但其實人家不是想要這些,所以我建議一是純香港,一是純內地。(但TVB現時傾向多與內地合作?)我想他們還要摸索一段時間。」
如果拍純香港題材,是否只能拍低成本製作?他說:「不會好高成本,所以某程度上是悲哀的。近年好像只得獨立電影跑得出,如幾百萬元製作的《一念無名》,當然,有創意有心機的作品是應該鼓勵的,但對業界卻不太健康,因為個個拍膊頭,個個拿不到正常人工,影片亦難賣埠。」香港號稱是國際化的地方,港人亦以此為傲,但祖藍直言大家對電影其實看得很窄,又說:「香港巿場要自己反省。近年叫好的電影都是打本土旗幟,這樣有利有弊,利是有香港特色,弊是除了香港人之外,其他人未必看得明白,電影亦出不了本土。」
要取經內地
對於香港娛樂事業每況愈下,有人歸咎於沒錢投資,而沒錢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賺不到廣告費,所以對於政府有意放寬植入式廣告的限制,很多業內人士都表支持,祖藍亦是其中一個。他說:「觀眾如果批評節目質素差,但又不容許業界賺多些錢,那想我們怎麼辦?好像球賽,什麼連鎖快餐店、服裝店全部擺放出來,內地節目的主持人甚至在台上講出冠名贊助,有時更拿着產品做個介紹段子搞個笑才開波,為何香港不能這樣做?我覺得凡事要公平,你怪香港節目不及內地,但請先放寬香港尺度跟內地一樣,沒錢沒得做,這個好正常。記住你欣賞的是免費娛樂,我們需要在廣告方面去賺錢。」
除了缺錢之外,祖藍又覺得現時香港也很缺乏創意:「內地為何有這麼多好節目,因為他的起點是你的終點,你發展到這裏,他冷手執個熱煎堆,由那裏開始起飛,後發先至,沒辦法。一個地方繁榮起飛了一段日子,永遠就是緬懷過去,但前瞻性如何?這要好好去想。以前TVB經常與日本及美國的電視台合作,大家交流後,TVB就號稱是全東南亞最先進的電視台,現在輪到內地,像我拍《奔跑吧兄弟》,製作方面真的請了韓國《Running Man》原本的團隊過來協助,這就可以吸收人家的經驗,又像我拍廣告,幫我排舞的竟是《舞出真我》的編舞。第一當然是因為有錢,其次是人才交流,所以香港的台前幕後要打開這道門,願意去與人溝通,甚至乎我覺得現在要取經內地,如果繼續縮窄在這裏只做這裏的事,不出去望望,仍要戴着有色眼鏡,就好難明白箇中道理是什麼。」除了製作被比下去,香港演員亦今非昔比,祖藍坦言:「TVB以前為何這麼勁?因為天天在打仗爭收視,藝員要爭做女一男一,但現在完全沒有打仗的氣氛,也沒有競爭。不是演員不努力,但他不是等飯吃,這個影響好直接,香港從幕後到幕前都沒有同你死過的心態。」
執導省招牌
近年祖藍主力在內地發展,除了因為發展空間以及酬勞都比香港好之外,亦有傳因為有高層用人唯親,令很多舊人沒有發揮的舞台,只好選擇離開。對此,祖藍不置可否地說:「只可以講,我捉摸不到TVB現時的方向,是想發展Big Big Channel還是電視?當我未揣摩到方向,剎那間未有默契再合作。(心灰意冷?)timing不對。」對於一些懷才不遇的演員,祖藍坦言不會安慰,反而會潑冷水,他說:「我記得教會的導師曾講過,要追尋自己的理想,就要每日打碎自己的理想。你以為演戲只是演戲嗎?人際關係呢?外表、錢、後台,這都是事實,如果接受不到這個環境就不要做,女仔一是好美,一是做諧星,如果想在中間位尋機會,OK的,但要甘心一直做三線。我當年也沒有想過會有今天的發展,覺得只要做到黎耀祥的豬八戒就可以了,一輩子在戲劇世界做三線演員但長期有工開,滿足到自己已很開心,要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麼。(你現在追求什麼?)退休。(你現在可以退休呀?)未供完樓。」
去年與曾志偉成立公司的祖藍坦言,公司還未有一部成名作,為了幫旗下藝人爭取多些話事權,加上目前在製作上仍是他求人,所以好需要一部成名作,又說:「當你得,人家就會說:你話點就點,所以需要一部作品令人家覺得你得,才可以你話點就點,要別人來求你,如果唔得唯有退休。」為了擦亮招牌,祖藍除了年底會為自己的公司執導第一部電影,明年其公司也會投資第一部古裝長劇,全都是針對內地巿場。至於其公司成立差不多一年,當中可有遇到什麼困難?他坦言:「都有幾多困難。首先公司主攻內地巿場,但內地限制境外演員,所以香港演員不能佔太大比例,故推介演員有一定困難;其次,我本身的人際網絡是一線電視台及一線網絡,但簽回來的人卻不是一線,加上現時活躍在內地拍大型電視劇的導演都是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導演,但那些人的聯絡我是沒有的,所以要再組織團隊去做。再者,兩地文化、法律、規矩都不同,需要好多時間去溝通,我也有些吃不消,所以已停了沒再簽人,我驚同事沒工作,自己會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