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國陸地最東端的海崖——榮成市成山頭,「天盡頭」碑柱位於最出之處
趁探親兼同行親友自駕之便,雖只能抽出半天去遊覽,仍選擇直奔中國陸地最東端的海崖──威海榮成市成山頭風景區。過去,曾到過海南島的「天涯海角」;這趟專程去親近一下「天盡頭」。
友 海 文、圖
從我們的住處驅車往成山頭,路程約七十公里,行駛需約一個半小時方能到達。因為不是周末假期,交通十分順暢。中午時分,抵達成山頭風景區入口處停車場。走近售票處查詢,得悉風景區範圍很大,多個景點又分布在不同的方位。若不打算坐乘索道,便得步行上下斜坡及爬樓梯。此外,景區門票按項目收費,五花八門,各式配搭種類繁多。眼看太陽曬得正猛,大家決定先填飽肚子,後計算遊覽所需的時間以及挑選景點套票配搭。我們在索道站旁的小店吃餃子和麵條。
經商議後決定,既然是為了踏足最東端的崖壁海岸而來,成山頭當然是首選的景點,順道往西北方向的小半島——摩天嶺風景區一遊,附近的其他景區,我們則無暇遊覽。
太陽神像與瑞獸
汽車進入景區需要額外收費。大家一致認為開車前去景點既能省時又可避免在高溫天氣下徒步,多花四十塊錢(人民幣)的門票,划得來。
通過檢票口,車子迂迴地走了不遠的一段柏油路,路兩旁栽滿修剪整齊的綠草和矮灌木叢的園圃,見不遠處有停車場的路標,我們遂找了一處陰涼的位置泊車,然後按照剛才買票時發給我們的風景區遊覽圖,拾級而下,沿着步行道朝海濱棧道的方向前行。棧道拐彎的地方有一段貼近海面的木板吊橋連接近岸的蒼島。
蒼島面積很小,主要由大堆矮矮的崖石塊組成,島上石級盡頭有一涼亭,石級旁邊一幅「四美圖」牆壁,展現四位古代仕女綽約的丰姿。走出涼亭,往前行,步道盡頭直立的兩塊石頭,刻有塗上紅漆大字──「盟誓石」及「同心永固」。這些設置,很明顯是為了供遊客拍照而建造的「場景」。
折返海濱棧道往站在龍首龜身瑞獸背上,滿身髹上金漆的太陽神塑像方向走。親朋說馱着太陽神的巨獸應是龍的九子之一,它趴在海水中,貌甚威武,讓我聯想起西方揚鞭驅着駿馬輪車,疾馳晴空的太陽神阿波羅。這個塑像驟眼看像朝廷命官,想多些了解其背景,可惜,中國太陽神塑像旁只豎立金元寶圖形指示牌,上書有十行讚美空洞的詞句,如「……你把溫暖賜給萬物,仁慈的光芒讓她茁壯成長……」連名字也欠奉,實在無從稽考其法力及出身。
太陽神塑像正對面的「場景」還包括「武帝祀日」和「媽祖噴泉」。剛巧碰上噴泉花式噴水演出時間,伴隨演出的音樂透過揚聲器,響徹遠處;加上瞬間大量水氣凝聚,隨海風飄散,剎那間營造出一層迷蒙的「仙氣」。
我們沒有為此特意停下來觀看各路神仙自動迴轉地噴火灑水的花式表演,但這是唯一返回停車處的必經之路,只能繼續急步邊走邊看。走經開運殿、起運殿、幸運殿、好運殿多幢觀光宮殿,感覺到這些「殿堂」建築盡是一些遊客「場景」裝置而已;我們時間有限,並沒有入內仔細參觀。穿過百佛殿很長的走廊,終於回到泊車處。上車後,即抓緊時間往東走,直駛去成山頭。
成山頭古樸蒼茫
成山頭最教我留戀的是極目盡覽三面茫茫的大海,映襯偶爾掠過晴空藍天數隻翱翔的海鳥;還有那撲面颯爽的海風,清新得彷彿把前幾天旅途中身上積累的灰塵與疲勞,一股腦兒地全給吹散了,頓時倍感怡然舒泰。
屹立在最外頭崖岸峭壁上有石如豎碑柱,上刻小篆「天盡頭」三字。因地勢太險要,只能遠觀。風景區管理局在靠近最東端平面較大的崖頂上鋪設了帶有扶手的石階,崖邊周圍更架設了鋼鐵圍欄,以確保遊人安全。大家可以在「天盡頭」前的平台上隨意留影,飽覽眼前的浩瀚。
我先走近崖石,細看周圍景致,又嘗試遠眺對岸,企圖隔着黃海,眺望韓國。據悉,成山頭與彼岸僅相距九十四海里。可惜,我欠缺鷹隼的銳目。
之後,我跑上觀海長廊旁邊的樓梯,倚着欄杆遠距離觀看「天盡頭」的景致,深感海拔二百米的成山頭崖壁,自古以來承受浪濤拍打,海風吹颳,凝聚了獨特的古樸蒼茫氣質。它跟海南的「天涯海角」、台灣花蓮的「清水斷崖」所煥發的情懷氣派,截然不同。
低首俯看右手邊多重崖壁與近岸的礁石,嶙峋崢嶸,浪花飛濺。若沿着樓梯往下走,可通往另一臨海棧道,作近距離的「親水」遊覽。看看手表,估計來回棧道太費時,還得駕車去西北方的摩天嶺遊覽,只能打消往下走的念頭。
轉身走進觀海長廊,靜坐長櫈上,海風拂面,面對浩渺大海,想像旭日初升的瑰麗奇觀,難怪秦始皇、漢武帝等皆曾駕臨此地。
至於觀海長廊背面的秦皇東巡兵馬車塑像群、「天盡頭」崖石左邊的祈運台、大霧笛、國際燈塔、清廷官兵拜日塑像……等一大堆人工場景,我們均沒有駐足觀看。
距成山頭只有幾公里,同樣三面環海的小半島摩天嶺,駕車前去不消一會便到了。我們選擇不乘坐單軌小火車,一心靠自己雙腳去體驗蜿蜒曲折的海岸和形貌奇特的山崖怪石。
摩天嶺岩岸逶迤
雖名曰「摩天嶺」,此處的山嶺實際上只有海拔兩百米,但臨海崖石仍不失峻拔堅挺之勢,海蝕岩洞別具莫名神秘感,遍布石灘的大小怪石,愈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整個景區遊覽路線是設定的格局:自入口走過一段短短的步道,便來到展廳前。門外右側有明朝大將戚繼光全身塑像;他一手按着腰間佩劍,另一手高舉令旗,似在發號施令,形神十分威武。展廳裏陳列着大堆各種各樣產自摩天嶺地下晶洞的天然水晶,不同顏色、形狀各異的巨大晶石胚、石球與晶石柱,確令人讚嘆。據悉,摩天嶺原是盛產晶石的寶山,地下晶洞密布。
沿展廳盡頭螺旋樓梯走落山嶺下層的小晶洞,洞內光線極為幽暗,卻有色彩斑斕的彩燈照耀四周的洞壁。霎時間未能適應光暗轉變,感到眼花繚亂,難以聚焦,只見前面左側圓柱上亮着「定海神針」四個大字,不禁失笑,頓覺為了切合「水晶宮」場景主題,刻意布置的燈光效果實在是太過人工化了。
定過神後,我們小心翼翼地握着頭頂的扶手,順着又斜又窄的通道,繼續往洞深處走下去,很快便走出了晶洞,外面正是緊靠崖石邊旁搭建的環海棧道。它繞着海岸而建,迂迴曲折,時而貼近崖石,時而懸空波濤之上。棧道沿路每隔不遠處,均標示危險警告,提醒遊人不可停留,小心頭頂落石。事實上,棧道頂部全用鐵絲網覆蓋,以作保護罩,防避隨時掉落的崖石傷及遊客。可幸當天晴天藍海,艷陽高照,讓我們能近距離感受左邊峭崖,右邊汪洋的特殊地質氣勢。
途經「血石崖」──傳說戚繼光曾統領明軍大戰倭寇,雙方於摩天嶺激戰了一整夜,石崖上血流成河,染透了崖石。如今,崖上有巨幅壁畫展現當年明軍勝戰,倭寇投降的情況。畫下有矮石堆刻上「倭寇石」。
摩天嶺對岸的海驢島,中間隔着大洋流。據指示牌上介紹,這是一個巨大的流動水體,恰似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把海水從一個海區帶到另外一個海區,讓各地的海水不斷進行新陳代謝,為海洋生物提供孕育的條件。海洋的奧秘,實在太奇妙。
崎嶇的環海棧道盡頭,連接的竟是往上走的寬闊斜坡步道。走了不遠,原來就是入口處門外。我們實際上是沿着崖岸繞了一圈兒,回到了起點。見門外有小賣亭,我們即時買了水果味冰棍,蹲坐亭外小板櫈上,邊啜着冰棍,邊吹着涼風,消消暑熱。
匆匆半天遊,總算是體會了「成山頭天盡頭」的無垠,摩天嶺岩岸的逶迤及洋流的浩淼。往後若有機會再來成山頭和摩天嶺,首先必選在最靠近天盡頭附近的旅館預訂房間,住上三天兩夜,觀東海日出;然後乘船登上對岸的海驢島,既探島,也可換個角度看看摩天嶺的全景。
下期「遨遊」將於10月1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