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學者籲警惕蔡當局「文化台獨」

時間:2017-09-17 03:15:27來源:大公網

  圖:15日晚,來自浙江、湖北以及台灣等地的十餘名茶人,在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宜紅茶工業遺址內進行一場名為「古道茶香」的茶道展示 中新社

  雲集兩岸及港澳14位知名專家學者及中華文化學院學員400餘人的「中華文化與『一國兩制』論壇」16日在北京舉行。兩岸學者均認為,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是和統必經之路,應以「中華文化自信」與「中華民族自信」來推動兩岸文化交流,當前兩岸形勢下要警惕蔡英文當局搞「文化台獨」、「教育台獨」,用扎實的兩岸文化交流化解對方圖謀。

  大公報記者趙一存、李柏濤北京報道

  此次論壇為紀念中華文化學院成立20周年所舉辦,共分為「中華文化與兩岸命運共同體」及「中華文化與港澳國家、民族認同的建構」兩個半場,旨在凝聚「中華文化認同」,探討「一國兩制」下的「同」和「異」。在關於「中華文化與兩岸命運共同體」的討論中,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委員李義虎指出,很大意義上來講,「中華文化自信」與「中華民族自信」是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國家統一的重要論述,因此更應以這兩個自信為主軸,大力推動兩岸文化交流。他亦提醒,在當前兩岸形勢下,要警惕蔡英文當局的「文化台獨」、「教育台獨」,要用扎實的兩岸文化交流化解對方的圖謀。

  建兩岸命運共同體達和統

  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台灣研究中心主任林岡則認為,如何在「一中」前提下,尋求兩岸雙方均能接受的統一模式,是富有挑戰性的任務,兩岸要相互尊重彼此政治制度之差異,走出「戰勝論」及「趨同論」的思維定式,在統一前可先進行制度磨合,最終實現兼容式統一。林岡強調,研究和建構兩岸在統一前的政治關係,可為「一國兩制」的台灣模式鋪陳通道。

  對於「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認為,這是當今時代實現「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必經之路,而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兩大支柱分別為必須具備制止「台獨」的能力,以及擁有通過兩岸經濟社會融合實現國家和平統一的自信。在他看來,「如果無制止台灣分裂勢力的能力,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便無從談起。」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湯紹成則分析了台灣島內目前存在的所謂「認同問題」,並認為這只是一股「小逆流」,源於過去一段歷史時期兩岸分分合合的糾葛。他建言,「政治的台灣人,文化的中國人」,以及「台灣的中國人」這些說法,較為貼近台灣人的認同,有益於兩岸的融合發展。

  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楊毅周則指出,中華文化是維繫兩岸同胞情感的重要紐帶,是「台獨」無法逾越的障礙,「台獨」勢力「去中國化」對於台灣同胞的中華文化認同的衝擊有限,「文化台獨」必將徹底失敗,中華文化發展繁榮、進步復興的進程,亦是兩岸統一到來,「台獨」徹底失敗的過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