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台首顆自製衛星25日升空 料用作軍事偵測

時間:2017-08-20 03:15:36來源:大公網

  圖:「獵鷹九號」將搭載「福衛五號」發射/中央社

  【大公報訊】經歷多次延宕,台灣第一顆自主研發衛星「福衛五號」日前已在美國加州與運載火箭展開連結作業,並將於香港時間25日(周五)凌晨2時50分升空。台當局聲稱該衛星主要為民用遙測,但專家指當局「心照不宣」的借由高空偵照作軍事用途,不過福衛五號無法追蹤飛彈發射、海上移動艦艇的移動目標。

  據中央社、環球網、中國時報報道:福衛五號是台灣耗時6年研發、自主擁有的第四顆人造衛星,重450公斤(含酬載及燃料)、造價近新台幣56.59億元,為高2.8米、外徑約1.6米的八角柱外形,另搭載CMOS光學遙測和先進電離層探測儀(AIP)等酬載儀器。福衛五號升空之後,使用720公里高度的太陽同步軌道,黑白影像解析度高達兩米。

  其執行計劃書自2009年起核定啟動後,包括衛星本體、遙測酬載、科學酬載及地面系統等關鍵元件均為台灣自主研發。

  美火箭去年爆炸 延期至今

  台灣太空中心此前稱,福衛五號將延續福衛二號的遙測任務,每兩天就會通過台灣上空一次,所拍攝的遙測影像分辨率更高,除了可用於防災勘災外,還可提供「國土安全」、環境監控及「科技外交」等用途。

  福衛五號目前已運至美國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場,進行衛星升空前的最後測試驗證及與火箭結合作業。8月16日福衛五號與承載它發射升空的火箭獵鷹九號展開連結作業,不論是電力與機械方面的結合,都非常順利。不過,2016年9月Space X的獵鷹九號火箭在發射時當場爆炸,使得福衛五號的發射時程延到現在。

  針對「福衛五號是否在必要時,可從事軍事拍攝功能」,軍事專家、《亞太防衛雜誌》總編輯鄭繼文直言,「福衛二號」服役時,借由高空偵照作為軍事用途,大家也「心照不宣」,關鍵在於衛星遙測對地分辨率、遙測覆蓋範圍,是否具備更高的軍事價值。

  鄭繼文透露,台「國安」部門曾和境外衛星公司簽約,訂購相關遙測情報,甚至依據台方要求,在某些軌道拍攝目標。不過衛星發射、遙測運行都必須對外公告,國際上也有部分軟件可實時確認衛星位置,被遙測的地區可借此作應對與掩蔽。

  台太空科研技術水準不高

  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表示,福衛五號無法追蹤移動目標,因為衛星運動有一定軌跡,只能在每天的某些時間掃描過一些定點,很難每一分每一秒地對某目標進行追蹤攝影,因為衛星的微調引擎雖然能調整姿態及角度,但每一次調整,所花費的成本都十分驚人。因此該衛星用於軍事用途,只能用於確認某目標是不是在某一個定點,無法進行如偵測飛彈發射、監測海上移動艦艇的即時追蹤。

  雖然台灣當局曾宣示要繼續發展太空產業,但「中央大學」太空所副教授趙吉光認為,當局必須把發展規模拉高到數百億元才行。總體而言,台灣太空發展面臨諸多制約:一是科研技術水準不高,台灣目前只有200人在建造衛星。二是衛星發射完全受制於人。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