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被錯看的曹操/劉 毅

時間:2017-07-16 03:15:36來源:大公網

  圖:曹操(右)挾天子以令諸侯,功過兩奇偉,《軍》劇為其添人性/網絡圖片

  最近看《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對其中有一場戲印象很深刻,荀彧告知曹操今後無法與他同行時語重心長道:「你我曾起誓永為漢臣,但今日的明公(曹操)還是漢臣麼?明公不夠,司空不夠,丞相不夠,大王也不夠,明公想要什麼?一步之遙。」曹操在荀彧走後,即陷入崩潰,抱頭大喊:「天下皆錯看我曹孟德,今日錯,明日錯,何日不錯?」

  這部劇一改曹操的「竊國者」形象,為這位一生未稱帝的被錯看者正名,使其恢復王者道義,他想成為周文王,是為了結束亂世,而非只是貪圖帝王權力;願為天下改變、是一個除亂保民、愛重將領人才的節儉君王。何謂有德行之人才,曹操謂:「臨陣能致勝,不使將士枉死是德;治國能安民,不使百姓受凍餒之苦是德。」

  知曉三國的人,都知道曹操和關羽的惺惺相惜,這部劇也不吝筆墨去呈現,司馬懿出使東吳,導致東吳殺關羽。見到關羽的頭顱,曹操悲慟道:「天下第一義士,竟為孤所害。英雄末路,豈不惜哉。」

  不僅如此,該劇亦十分罕見地凸顯曹操的反戰,聽到洛陽孩童吟唱民謠《十五從軍征》:「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纍纍。」悲從中來,直言「中原混戰幾十年,十室九空,百姓生活太苦了。」發動戰爭,其實是以戰止戰。

  在以往的同類型題材電視劇中,曹操多為「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殺伐形象,而在《軍》劇中則被賦予更多人性的溫暖、「高處不勝寒」的孤獨和死前的落寞。尤其是當曹操從荀彧葬禮返回住處,恍惚中好似看到荀彧和死去的兒子曹沖的幻影,直至幻影消失在王座,此情此景說明他真的成為了孤家寡人。

  即將行至人生盡頭的曹操,滿腹皆是「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惆悵悲苦,空有凌雲壯志,卻抵不過歲月蹉跎。司馬懿曾對其言:「願魏王千秋無期。」他即道:「世上只有澤披萬民之功業,無萬壽無疆之人。」此正對應《龜雖壽》中:「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於曹操一生而言,雖生有盡時,但能成為統一大業的奠基人,為結束征戰傾畢生之功,實屬「幸甚至哉」,當然值得「歌以詠志」。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