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台投資環境惡化 外資陸資卻步\朱穗怡

時間:2017-07-10 03:15:51來源:大公網

  台灣鴻海集團郭台銘批評「台灣行政效率太差,非必要不會回台投資」的言論猶如給台灣社會投下一顆震撼彈。郭台銘是台灣首富,是兩岸舉重輕足的產業巨頭,他說出「不投資台灣」的重話,顯見島內投資環境惡化。台當局官員辯稱郭台銘說的不過是氣話。此言差矣。台灣行政效率低下早已為人詬病。近年多份國際競爭力報告都認為台灣行政效能不彰,排名甚至落後於蒙古、土耳其、哈薩克斯坦。可見,郭台銘所言絕非一時衝動,而是道出了島內企業界的心聲。

  台當局早前公布的兩組數據頗引人深思:一方面,今年前5個月外資和陸資赴台投資金額和件數都大幅減少,顯示外來資金不看好台灣的投資環境;另一方面,島內超額儲蓄率(即儲蓄率超過投資率的部分)持續攀升到13%的水準,尤其企業的超額儲蓄(即企業的保留盈餘)增加不少,可見台灣的企業其實不缺資金,但由此也顯示台企業寧願把錢存起來也不拿去投資。外資、陸資對台灣卻步,就連島內本土資金也興趣缺缺,台灣的營商環境到底出了什麼事?郭台銘抱怨「行政效率太差」固然是重要原因之一。政府機構疊床架屋、權責不清,公文旅行時間過長。早有研究報告批評台灣地區在企業開辦審批程式、商業合約執行和裁決方面,都要經過複雜的過程,以至於商業行政效率還不及一些小型經濟體。加之島內政黨經常輪替,「短命」首長比比皆是,不穩定的行政系統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台灣在經濟民生方面出現「五缺」:缺電、缺水、缺地、缺人、缺才。尤其缺電最令企業頭痛。民進黨當局在島內再生能源還未充分發展的情況下貿然主張「廢除核電」,造成台灣面臨缺電危機。島內輿論指出,近兩年供電亮起代表限電警戒的紅燈天數日漸增多,顯示台灣供電穩定優勢正在快速崩解。

  兩岸關係惡化也是造成海內外資金不願投資台灣的關鍵因素。台北美國商會今年發表的商業景氣報告指出,政府官僚、兩岸關係不明確是影響美商未來一年不會增加在台投資的主因。蔡政府上台一年來不承認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導致兩岸聯繫溝通機制停擺,兩岸經貿合作難免受到影響。雖然兩岸於七年前簽署了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但後續的服貿協議至今仍無法在島內生效實施,而貨貿協議商談更已中斷。台灣已無法成為外資進軍中國大陸市場的橋樑,因而導致吸引力和競爭力大減。

  民間資金缺乏投資動力,政府方面更應帶頭鼓勵,但諷刺的是,就在郭台銘說出「不回台投資」這番話隔天,台當局組成龐大的企業團遠赴美國投資,金額高達341億美元。連政府也不看好島內投資環境,難怪郭台銘心灰意冷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