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穗怡
民進黨上台執政一年來,「去中國化」的步伐從未停止。從「去孫」、「去蔣」、「去孔」,到淡化光復節、抗戰紀念,再到取消清明遙祭黃帝陵、降低鄭成功祭典規格等,蔡英文政府時時刻刻都在絞盡腦汁切割兩岸的歷史聯結和民族情感。最近當局又有意修改課綱,摒棄過去以漢人為主軸的思維,強調台灣是「多元族群」,並不再明確區分台灣史、中國史和世界史,而是把中國史併入東亞史,等於把歷史課本簡化成只有台灣史和世界史兩大脈絡,中國史「消失」了。
這顯然是當局把教育領域作為灌輸「台獨」史觀的重要渠道,給青少年洗腦,讓他們忘卻自己的祖國及兩岸現狀的由來。蔡政府搞「文化台獨」的險惡用心昭然若揭,只會進一步增加大陸方面對民進黨的不信任感,令兩岸關係雪上加霜。
蔡政府迄今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不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對兩岸關係性質保持模糊曖昧的態度,但其實是為了掩飾「台獨」本質。雖然嘴上不說「台獨」二字,但實際上在社會各領域持續推行「去中國化」,尤其在校園進行「台獨史觀」教育,培植「台獨」的思想、社會基礎。蔡英文這種以「台灣主體意識」等柔性外衣包裝的「軟台獨」,相較於陳水扁時代以「衝撞兩岸關係紅線」為特徵的「硬台獨」,具有更強的隱蔽性和欺騙性,對兩岸關係發展的危害更深更廣。
對於民進黨的這些小伎倆,大陸方面了然於胸。去年以來大陸領導人多次強調,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行徑。這「任何形式」當然包括「文化台獨」。
眾所周知,早在1997年李登輝主政時期就已把「獨」掌伸向校園,其主導編寫的《認識台灣》教科書不僅加大「去中國化」力度,還美化日本殖民統治台灣的歷史。2000年陳水扁上台後,「台灣史」從中國史單獨抽出來獨立成冊,並與「中國史」和「世界史」並列,向青少年灌輸「一中一台」的「台獨」史觀。
去年「520」蔡英文上任後立即廢除了國民黨政府撥亂反正的「課綱微調」,如今更明目張膽地「消滅」中國史,只突出台灣史和世界史。民進黨顯然已不滿足於只切割兩岸的歷史聯繫和精神紐帶,更是要完全清除台灣年輕一代對祖國的印記,讓他們徹徹底底地忘掉自己的祖先,忘掉自己是中國人。月初台北故宮推出「明朝永樂皇帝瓷器」特展,但為了迴避「明朝」,策展方竟稱為「東亞工藝美術的巔峰」,與當局教育部門意欲把中國史併入東亞史的「台獨」史觀如出一轍。
民進黨深知無法公開宣布「台獨建國」,於是另闢路徑,大搞「文化台獨」,在潛移默化的教育中「獨」化青少年,從而增加兩岸統一的障礙。然而,歷史和事實無法抹滅,血脈和根源無法切割,隨着越來越多台灣青年人到大陸學習、就業和創業,對大陸的了解也日益增多,民進黨的謊話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