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台千人立蛋 兩岸同「糉」同源

時間:2017-05-31 03:15:45來源:大公網

  圖:端午節兩岸民眾在福建「海上潑水」。圖為兩艘船「激戰正酣」 蔣煌基攝

  30日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島內各界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猶如嘉年華,包括賽龍舟、吃糉子、取「午時水」、千人立蛋。有台灣民眾表示,希望從小讓孩子了解中華傳統文化。在大陸的台灣青年則指出,兩岸的端午習俗都很一致,這就是同「糉」同源吧。

  【大公報訊】綜合中新社及新華社報道:在已故抗日將領李友邦先生故居─台灣新北市「蘆洲李宅」,當地蘆洲區公所舉辦捏麵人、做香包、做吉祥畫、品糉子、立蛋等端午民俗活動。

  新北彭姓市民帶着5歲的兒子一筆一畫臨摹「賽龍舟」吉祥畫。「我會告訴孩子屈原投江的故事,希望孩子從小了解中華傳統文化。」

  取「午時水」祈福潔身

  李宅是台灣第一座民宅三級古蹟,宅內古井有百年歷史。台灣有俗語「午時水飲一嘴,卡好(意為勝過)補藥吃三年」,民間認為最好的「午時水」莫過於井水。臨近正午,市民排隊體驗打「午時水」。舀一瓢清涼的井水,洗面、淨手,或倒入隨身容器中,祈福潔身、祛除百病。

  徜徉在古香古色的老宅中,特意從台北市趕來的艾碧芝覺得這樣過端午非常有意義。她告訴記者,每年過端午,家中一定要掛艾草、菖蒲,午時一定要喝雄黃酒、頭上畫「王」字。「我們還會向着大陸的方向雙手合十,遙祭祖先。」

  賽龍舟,同樣是台灣各地端午節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動。現年75歲的手工木造龍舟老師傅劉清正人稱「阿正師」。他回憶,以前台灣的龍舟只有船身彩繪龍鳳,後來聽說大陸龍舟有龍頭龍尾,便跑去學習。如今,「阿正師版龍舟」成為北台灣龍舟的代表。

  嘉義縣龍舟競賽當天在雨中登場。賽事源於該縣東石鄉民黃健每年端午率漁民「舟遊」朴子溪,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至今已34年。

  「立蛋」習俗也讓民眾收穫歡樂。正午時分,艷陽高照,很多家長帶着孩子走出家門,感受這一樂趣;在桃園,300多個家庭挑戰了「千人端午立蛋」活動。

  民俗也要在傳承中創新。台北市就有一場充滿創意的高空立蛋趣味活動,參賽者將生蛋層層包裹,從9米高處往下丟,看誰的雞蛋不會破。8歲的陳冠銘用紙燈籠做成圓滾滾的小雞造型、以傘布做成降落傘,挑戰成功,獲最佳創意獎。

  台灣陸委會也於端午前夕推出一套慶祝端午節的動畫,祝福兩岸民眾端午節快樂。

  台青:兩岸習俗一致

  此外,在武漢大學讀大二的台灣姑娘孫若蜜在大陸生活的五年多時間裏,每個端午節都會和同學一起吃兩岸不同風味的糉子。「吃糉子、划龍舟、插艾草,兩岸的端午習俗都很一致。我想這就是所謂的同『糉』同源吧。」孫若蜜說。

  在北京體育大學讀博士的台灣小夥陳文說,「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我還想組織一個兩岸青年一起包糉子的活動,讓大家在學習包糉子的過程中,慢慢了解兩岸有關端午節的共同習俗與記憶。糉子不僅是一種食物,更是連接兩岸的文化紐帶。」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