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監管放緩經濟平穩A股不用過度悲觀

時間:2017-05-20 03:15:59來源:大公網

  A股市場當前的風險偏好受兩大壓制因素:監管趨嚴、經濟下行,投資者對此的表現則過於悲觀了。實際上,上述因素都出現階段性改善的跡象:監管節奏開始調整,出現放緩,而經濟的韌性有可能超出市場預期,依然保持平穩,二季度的經濟增速或高於此前預期的6.7%。當下,大家不宜對市場過度悲觀。短期反彈或將出現,應該尋找合適的時機,進行倉位調整與配置。/西南證券高級策略分析師 朱 斌

  從監管方面來看,雖然長期監管仍將持續,但短期節奏有所放緩,對於市場的壓力有所減輕。此輪監管發力是「一行三會」的共同行動:從央行年初定調「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尺度,到證監會對於新股漲停板、高送轉、雄安主題炒作的窗口指導,再到保監會、銀監會對於槓桿資金的清理,可以說是近年來央行首次協調「保證銀」三大監管機構的一次集體行動。

  委外資金逐步離場

  中國經濟、金融防風險去槓桿將是一項長期進行的工作。從整體槓桿率看,中國經濟槓桿率接近220%,與美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接近,處於中游水平。但中國的非金融企業槓桿率超過120%,是主要經濟體中最高的。金融數據顯示,當前銀行資金大量通過資管、理財等渠道進入資本市場。根據wind統計,截至2016年底,全國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達到了51.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券商資管規模達到17.6萬億元,基金子公司規模達到10.5萬億元。

  銀行的委外資金在過去兩年通過各類資管渠道快速進入資本市場,資管業務規模擴張迅速,年均增速接近50%。龐大的委外資金要逐步離場,這注定會對市場構成長期的壓制,使市場進一步形成分化格局。從監管發力的四月初至今,滬綜指回調超過7%,創業板指回調超過9%。隨着市場回落,風險初步釋放,監管層也意識到「處置風險的風險」,監管節奏有所放緩。如央行已經在召集「一行三會」加強監管政策溝通協調。而在5月12日,銀監會也召開「近期重點工作通報會議」,在時間和空間上對監管尺度做了限定:從時間上看,給各銀行自查督查和規範整改工作之間安排了四至六個月的緩衝期,為其實現合規達標預留了緩衝時間;從空間上看,明確提出了「新老劃斷」,即銀行「新增業務部分按照新監管標準進行」。這意味着目前數十萬億元的資管資金不會立即退出市場,而是會隨着具體的合同有序過渡,這對市場的信號意義是明確的:市場仍將維持存量格局運行,過度恐慌沒有必要。

  本季增速或超預期

  從經濟基本面來看,經濟的韌性比預期中要強,這也對市場構成了支撐。從宏觀數據來看,經濟需求依然保持平穩態勢。最新出爐的四月份數據可以看到:新增人民幣貸款1.1萬億元,新增社會融資規模1.39萬億元,兩者都遠超市場預期。分部門來看,與實體經濟最為相關的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中長期貸款增加5226億元,相比三月份的5482億元並未出現明顯下滑。這顯示企業的融資需求依然強勁。從中觀數據來看,企業的收入和盈利增速仍然維持在較高水平。三月份全體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速達到13.7%,已經連續十三個月上漲。同時,利潤增速達到20%以上,也是近三年來的高點。由於營收對於利潤有一定的先導性,因此未來幾個月內的企業盈利仍有可能進一步改善。

  企業的微觀數據表現也不錯,龍頭企業受益於行業格局改善,盈利表現出較強的可持續性。如家電、白酒、安防、建材等領域龍頭企業均維持了30%甚至更高的盈利增速,而鋼鐵、煤炭等周期性行業受益於行業供給側去產能和產品價格上升,企業盈利復甦的彈性更大。以鋼鐵業為例,高頻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螺紋鋼的價格維持在每噸3500元左右,保持高位運行,同時螺紋鋼的庫存在三月份以後快速下降,而鋼企產量則持續提升,這顯示微觀經濟需求旺盛。當前,市場對於二季度的經濟增速普遍預期較一季度低,但從各方面的數據綜合,二季度的GDP增速很有可能仍然維持在6.9%的水平甚至更高。

  總體上看,金融監管的洪流已過,二季度的經濟也可能比預想的好,市場已經迎來階段性反彈。投資者可以利用反彈時機,布局行業前景廣闊、業績增速高、監管衝擊下調整較多的次新股,或者也可以調倉受益行業格局改善的白馬龍頭。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