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兩方向探討洋務運動成效

時間:2017-04-28 03:16:05來源:大公網

  相信大家都聽過「師夷長技以制夷」,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洋務運動從1861年持續至1895年,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大規模的全國性西方工業運動。那段時間裏,大量的西方科技、著作被引進,中國也培養了一批留學童生。但最後隨着甲午戰爭全軍覆沒,洋務運動也黯然收場。35年間,這項運動的成效究竟如何呢?

  一般說來,要討論一件事情的成效如何,總要顧及正反兩方面進行分析才比較客觀。分析洋務運動也是如此,同學不妨從「不足」和「理想」的角度來探討。

  洋務運動存在的「不足」主要有四個方面,分別是:政治掣肘、管理腐敗、改革偏差以及風氣保守。如果同學要分析洋務運動如何在管理上有腐敗,可以結合當時洋務企業的投資情況,闡明洋務企業大多被官方壟斷,官場習氣使得許多企業經營不善,日趨衰敗。

  風氣保守也是不得不提到的缺陷之一。當時民智未開,百姓排斥西洋科技,盲目反對洋務建設,比如以破壞風水為理由反對建築鐵路和架設電線就是同學可以拿來用的恰當案例。這一方面的分析重點在於,指出洋務運動並非一個全民運動,只由少數人進行,所以成效是有限的。

  要論述洋務運動成效的「理想」亦能從四個角度切入,即實業、軍事、教育、外交。其中,實業是比較突出的一方面。洋務運動開了興辦近代工業的風氣。要舉例的話,同學可以寫一寫1862年中國製造第一台蒸汽機。從那時起,機器生產逐漸代替手工製造,中國的水陸交通和電訊事業也開始了近代化。

  教育也可以說是洋務運動給中國帶來的進步之一。同學在分析教育成效時,主要可以從學堂設置和培養留學生兩方面論述。例如洋務運動創立同文館、廣方言館等,增加了外語、天文、算學之類的課程。同時,清廷又分四批派遣一百二十名幼童到美國留學,培養了一批對西學有認識的人才,對後來中國現代化影響深遠。

  回答這一道題,正反析論的方式佔據不少得分,成就和局限缺一不可。若未能從正反兩面進行分析,15分便已經失去一半;若史料引用也不足,那麼得分基本不會超過五分。

  (更多關於洋務運動的知識,可瀏覽:https://endeavour.org.hk/index.php/top/history)

撰文:董一秀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