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4月26日訊(記者羅婧姝、李柏濤)每年4月29日由台「內政部長」主持的鄭成功祭典,今年破例由台南市長賴清德主持,打破長達54年的祭典傳統,這一「去中華」的動作,則被蔡政府美化為所謂「尊重多元族群的聲音」。而另一方面,八田與一銅像遭砍頭,台南市長賴清德親自向日方寫信說明,蔡政府及民進黨的「媚日」態度一目了然。
「台獨」勢力播撒仇恨必被吞噬
26日,在國台辦例行記者會上,國台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馬曉光就蔡政府及民進黨「媚日」和「去中」並存的情況表態稱,「借用台灣媒體的一句話來評論:『播撒仇恨者必將被仇恨所吞噬。』」
馬曉光表示,1661年,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寶島台灣,並為台灣的開發與發展作出歷史性貢獻。他不僅被台灣民眾尊稱為「開台勝王」,也被海內外中華兒女視為民族英雄。今天,台灣遍布延平郡王的廟宇,傳送「國姓爺」的事跡,這豈是區區幾個「去中華」的動作能夠磨滅得了的?
同時,馬曉光還譴責「台獨」分裂勢力稱,長期以來他們以「皇民史觀」、「台獨史觀」誤導台灣民眾,扭曲價值觀念,造成嚴重的社會對立,必將被仇恨所吞噬。
兩岸關係如同三重樓無根基則塌陷
對於蔡政府一再聲稱,希望盡快地恢復兩岸雙方的對話與互動。馬曉光勸誡蔡政府,如果真有恢復兩岸聯係溝通機製的誠意,就應該回到「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上來;只有這樣,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才能夠沿着過去開闢的道路行穩致遠。
馬曉光亦重申,「九二共識」之所以構成兩岸協商對話的基礎,是因為它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性質,這是兩岸雙方相互釋放的善意,更是檢驗台灣當局所謂善意的試金石。他以佛經《百喻經》中「三重樓喻」的故事做比,兩岸關係如同三重樓,台灣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這棟樓最終將由於失去根基而造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