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近「流行」什麼?恐怕是「砍首比賽」。自今年以來台灣各地發生多起蔣介石銅像被砍首事件後,本月中旬位於台南烏山頭水庫的日本技師八田與一銅像的頭部亦不知所終,破壞者承認是因為不滿蔣介石銅像被潑漆和砍首;接着日前台北市陽明山一座蔣介石銅像的頭部也被鋸掉,「獨派」聲稱「砍蔣首級是向八田與一『獻祭』」,並揚言「已搜集了全台灣數百座蔣像資料,會隨時用菜刀,或竹竿綁菜刀,或各式各樣的工具取其首級。」由此可見,台灣社會已陷入仇恨和報復的惡性循環:你砍我的蔣介石,我砍你的日本偶像。島內輿論呼籲當局應設法制止越演越烈的「砍首比賽」,然而,這股「冤冤相報」惡風的始作俑者正是民進黨政府。它上台近一年,最突出的政績便是打着「轉型正義」的旗號「去中國化」,令不少島內民眾反感。早有台灣學者預言,當局極端的做法只會激化族群矛盾,令社會更加撕裂和對立。如今不幸言中。
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台灣坊間近期之所以掀起「砍首風」,主要是源於去年5月台當局執政後展開的一系列「去孫化」、「去蔣化」行徑,不僅處罰登陸參加紀念孫中山活動的退役將領,連退休軍人懸掛「永懷領袖(蔣介石)」的標語也不批准,還禁止中正紀念堂售賣蔣介石公仔且不能播放紀念蔣介石的歌曲,甚至原本在故宮南院廣場展覽的12生肖獸首也以「文化統戰」為由被拆除。民進黨大搞「文化台獨」、數典忘祖,手法粗暴橫蠻、肆無忌憚,在台灣擁有千萬信眾的媽祖也被誣衊為「統戰工具」,使本已熾熱的民間怒火日趨高漲。而另一邊廂,民進黨當局則極力美化日本殖民統治台灣的罪行,拋出「台日夫妻論」等令人作嘔的媚日言論。正是物極必反,當一股力量過於強勢時,另一股力量必然反撲。民進黨挖空心思地搞「台獨文化」,必然會引發反「台獨」團體強烈抗爭。
島內有學者憂慮近期的非理性風潮蔓延,不利台灣社會發展,希望當局反思。但民進黨多年來正是靠製造對立、挑撥矛盾獲取政治利益、汲取選票,如今行政和立法大權雙雙在握,又怎會放棄這大好時機?最明顯的例子是,當發生八田與一銅像被砍首事件後,民進黨人非但沒有反省「砍首比賽」背後折射的「去中國化」引發的民怨民憤,反而擔心影響台日關係而急着向日本方面解釋和乞饒。民進黨立委昨天還要求當局應盡快廢止中正紀念堂。
民進黨不停止「去中國化」,台灣社會的對立和矛盾將永遠無解。正如台媒所說,台灣社會的對立,從去年「520」至今,有如一個不斷吹氣的氣球,以民進黨善於操作、從中獲取政治利益的盤算,絕無可能因八田與一事件而縮手。因此,該事件不會是這個族群對立氣球爆破的終點,反而可能是仇恨點燃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