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大秦帝國之崛起剖強國之道

時間:2017-03-26 03:15:53來源:大公網

  圖:《大秦帝國之崛起》展現秦昭襄王強秦之道 網絡圖片

  秦自孝公啟用商鞅實行變法,經秦惠文王,國力日盛,秦昭襄王繼位後,勵精圖治,任用賢能,對列國展開吞併之勢,實現秦國崛起,歷史正劇《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展現的正是這段歷史。今年二月於央視一套開播該系列第三部《大秦帝國之崛起》(下文簡稱:《崛》),即從秦昭襄王嬴稷(張博飾)繼位開始講述,秉承史實,剖強國之道,展現秦昭襄王如何奠定統一中國之根基。

  綜觀當今電視熒屏,如果論及最受歡迎的電視劇集類型,歷史正劇的受眾群體並不廣泛,然而《崛》劇從開播至結局,均引起煲劇人熱議,口碑良好,與《羋月傳》相比,該劇更貼近歷史本原,雖有一定程度上的藝術加工,卻是在歷史框架之內,對人物性格及事件發展進行貼近歷史描述的些許調整。難怪有觀眾談煲劇感受時稱:「這是一部研究不少歷史知識的電視劇,觀劇時猶如在閱讀一本小說,娓娓道來。」

  《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分為《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改編自孫皓暉歷史小說《大秦帝國》,前兩部播出之時,就引起人們熱議,更有煲劇人被其中「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的精神感動,而今《崛》劇播出距首部播出時間已近十年,加之前兩部的精良製作,當然能點燃煲劇人的追看熱情。

  戰國紛爭作背景

  《崛》劇故事發生在列國紛爭,國無寧日,歲無寧月,邦無定交,齊、楚、燕、韓、趙、魏、秦諸國並立,整個中國處於土無定主的混戰時期。從秦國宣太后羋八子(寧靜飾)扶秦昭襄王登基開始講起,延續前兩部恢宏歷史格局,將魏冉、宣太后、楚懷王、孟嘗君田文、蘇秦、白起、范雎……一眾史書上記載的人物軼事:雞鳴狗盜、完璧歸趙、紙上談兵,以及歷史上的知名戰役:宜陽之戰、五國聯軍攻齊之戰、長平之戰、邯鄲之戰等,通過公仔箱逐一再現,且以秦國發展作為主線,闡釋一個居安思危、變法圖強的西北小國如何成為列國懼怕的強國。

  縱觀歷史,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將統一中國奉為最大己任,《崛》劇令觀眾看到的正是在那個風雲詭譎的大爭世道,各諸侯國主公及他們的謀士或為保一方平安,或為一爭天下一統做出的努力,以及各國之間的博弈之道。雖為歷史正劇的敘事風格,卻不令人昏昏欲睡,而是將真實歷史與緊湊戲劇衝突恰到好處地銜接起來,引人入勝。

  有煲劇人認為,相較《大秦帝國》系列前兩部劇集,該劇基調十分勵志。筆者認為,之所以有如此觀感,在於《崛》劇將秦昭襄王的成長作為敘事重心,細膩展現秦昭襄王從縱情聲色、迷茫抗拒、衝動莽撞,蛻變為沉穩持重、顧全大局、唯才是舉、不計較城池得失、勵精圖治的一代明主。

  北宋文學家蘇洵曾在《六國論》分析秦國戰勝六國原因在於:「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崛》劇即是再現秦國強大過程,也是再現其他六國逐漸衰敗,乃至走向滅亡的原因。筆者觀此劇,秦國之所以脫穎而出,內因不外乎有三:君王個人氣魄,對人才的重視,且以嚴刑峻法管理軍隊。

  劇集上半部分,主要圍繞羋八子、秦昭襄王和魏冉(趙純陽飾)三人的朝堂角力展開。初時,面對宣太后掌權、魏冉擅權,嬴稷想的是如何逃離,甚至對王叔嬴疾(周波飾)道:「他們根本沒有問過寡人願不願意當這個王!」而後嬴疾對「王者」的定義:「大愛乃愛天下,大仁則必捨小義,王者之心當能藏污納垢,化腐為金。」加之其身死,令嬴稷頓悟王者責任,從而立下誓言:「此生當克己勤勉,自強不息,率我老秦子民,將秦國建為傲視周室天子、中原諸侯之華夏第一大國。」令觀眾激發對權力和責任,國家及人性的雙重反思。

  分析國家興與衰

  曹操《短歌行》以「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比喻求賢若渴的心態。《崛》劇中秦昭襄王亦如是,求賢若渴,不論出身,不論國籍,因魏冉反對他任用別國人為秦臣,更不惜在離宮偷偷約見他認為合適為秦效力之人,魏國人范雎即是在此時求見秦王,雖為魏國某人之門客,還被打斷了腿,終被秦王重用,更拜為秦國丞相,而隨他一起來到秦國的鄭安平,在魏國時是一個打掃茅廁之人,也被冊封為將軍。

  劇集下半部分則重在講述秦國與列國之間的較量,除卻敘說秦王治國理念,也不偏不倚展現其他諸國敗亡因由,諸如齊國亡於齊王(王繪春飾)的多疑失道,楚國亡在軟弱退讓,國君太重個人利益得失,例如當楚國諸人得知楚王被秦國扣留時,想的不是如何抗爭,而是籌謀如何另立新國君,楚王的一眾公子竟然為奪王位爭得頭破血流。此外,諸國敗亡還在於他們並非真心抗擊秦國,即使在合縱伐秦時,也是想的如何能在當中獲取最大利益,或各懷鬼胎,或事不關己,如秦國滅趙國時,趙國國君誓與民眾共存亡,以舉國之力抗秦,可列國卻在一旁袖手旁觀,令人心酸。

  歷史著作《呂氏春秋》、《戰國策》、《史記》、《水經注》為該劇故事架構做了事實依託,劇中人物性格清晰可感,並沒有因為依據歷史講述故事而忽略塑造人物,還打破以往歷史正劇對人物非黑即白的單一塑造,劇中人物既有自己堅持的原則,亦有私心,有善念,也會審時度勢、趨吉避凶,譬如表現薛公田文(霍青飾)擇主而奉、不拘一格廣納門客;范雎(吳連生飾)的足智多謀、愛憎分明,卻睚眥必報;秦國大將白起(邢佳棟飾)的生死抉擇,及坑殺趙國四十萬人的無奈之情,劇集將他們的性格,乃至人生軌跡融入事件進程,更加發人深省。

  秦風尚武,誠如劇中羋八子言:「秦國人可不是軟骨頭。」秦國人同心同德,同仇敵愾,銳意進取對當今仍有不少啟發。所以,《崛》劇最打動筆者的是劇中人的那份堅守,而君王的惜才愛才之心,謀士的苦心經營,民眾的團結齊心,即為《崛》劇傳遞精神所在。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的大混亂,但君王卻能不拘一格吸納人才,也令戰國成為一個百家爭鳴,一個英雄不問出處,一個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的時代。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