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今天,世人已不得不承認環球經濟的重心其實在中國。我們對市場的思維及邏輯也應作一定的改變。過去幾年,西方社會的周期性經濟概念可以說是完全不管用(起碼在香港樓市上)。有些人因為市場的發展不合乎過去認識的邏輯,以及自己的估計,於是便評論現今市場為不正常。
但與其一年復一年不斷用不正常去質疑市場,為何不找出市場上的「新正常」及新邏輯出來⁉繼周期理論後,現在仍有不少人用「波浪理論」的邏輯去等待樓市「牛三」的出現,我認為這個概念是充滿了「不買的風險」的。
筆者雖然今年及早為樓市發出預喜,認為樓價將會錄得兩至三成升幅,超越大多數人的評估,但亦認為「樓市Halloween」(因悲觀情緒造成的市場衝擊)一樣會在今年稍後時間出現。但希望到時大家不要以為這個就是「牛三」引起的跌市,這個可能其實是一個鞏固期。筆者仍然認為可見的將來,香港樓價是不斷向上甚至在幾年內倍增的。
當然筆者的概念是充滿了「買的風險」,讀者若入市必須做好風險預備,以及「買完就下跌」的期望預算。當然,筆者更負責任的做法,是深入談論有關的理論基礎,然後讓讀者參考正反兩面觀點後去由自己決定,我對時代的轉變有以下的分析,希望與各位分享。
過去二百多年來,資本主義的歷史其實就是繁榮與危機的交替,也是生產突飛猛進後再突破崩潰。熊彼德認為,「資本主義的創造性及毀滅性是同源的,必然在周期性危機中發展,資本主義就是一種創造性破壞」,而中國式的經濟就是主張將以上不穩定性的泡沫抑制、修改,甚至去除。所以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其實是不存在「牛三」,甚至乎性質是與熊市及牛市不同的。
中國「龍二」VS歐美「牛三」
這種中國特色的經濟,筆者就以「龍」來形容,龍的經濟市場形態我認為只有兩期,是「龍市一期」及「龍市二期」:「龍一」就是宏觀調控下的調整完成後的重新起步,政府這時是進行放鬆限制的階段,令到市場可以重新向上發展;「龍二」就是經濟發展到開始出現泡沫的時候,於是政府就再出手宏調,抑制泡沫及投機氣氛。在「龍二」之後下一個階段就會回復去「龍一」,如此類推,不斷循環。
因此,中國式的經濟只有龍一、龍二,沒有牛三,我認為未來泡沫爆破只會繼續在歐美經濟範圍裏發生,如果中國是新常態的話,那麼歐美就是OLD SCHOOL了。以中國式經濟為體系軸心的城市,將來沒有太大的泡沫風險,市場只會較多潮水漲退的風險,或有關政策的官員有可能判斷犯錯的風險。
當「龍二」資金流出及受管制的時候就是樓市調節期,香港人未來要習慣中國式的調節,即是因宏觀調控及「收水」引起的市場衝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