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滅頂」毀品牌 康師傅風光不再

時間:2017-01-04 03:15:59來源:大公網

  圖:台灣康師傅自2017年1月1日解散 /資料圖片

  2014年爆出食安問題的台灣頂新集團2日晚證實,經董事會決議,台灣康師傅自2017年1月1日解散,之後將進行清算公告。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3日表示,目前生產經營一切正常,未受不利影響。但有大陸台商表示,康師傅營利呈下跌趨勢。有媒體也指出,在大陸被稱為「國民泡麵」的康師傅近年銷情已不如往昔。康師傅控股去年前3季的淨利潤也大跌近4成。/大公報記者何德花報道

  【大公報訊】據悉,台灣康師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過去業務僅是進口生產設備,並出租給味全委託生產。2014年爆發油品事件後,台灣已不再生產銷售康師傅即食麵。因此,台灣康師傅基本已無任何實質營運業務,董事會決定依法辦理公司解散清算事宜。

  2014年已停產即食麵

  康師傅是頂新國際集團旗下品牌。而頂新是台灣一個以食品製銷為中心的企業集團,由彰化出身的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和魏應行四兄弟共同創立。旗下擁有大陸消費者比較熟悉的品牌如康師傅、德克士、味全、全家FamilyMart等,同時頂新還涉及糧油、地產及社會公益等行業,事業版圖橫跨兩岸。而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總部設於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主要從事即食麵、飲品、糕餅以及相關配套產業的生產和經營。

  多位在大陸從事食品行業的台商表示,島內自頂新集團爆發「黑心油」事件後,台灣民眾就發起「滅頂行動」,抵制頂新旗下康師傅的食品。台商李儒欽表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在大陸也有人抵制康師傅的食品。這應是造成康師傅產品銷情不佳的原因之一。

  在福州經營多家牛肉麵的台商孫一華指出,消費者被騙過一次後就很難再相信這個品牌了,特別是食品行業。在平潭從事兩岸跨境電商的台商金繼先也表示,民以食為天,老百姓關注自己舌尖安全,大陸從高層到地方這些年都非常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反觀台灣,一向標榜食品安全高規格、數十年努力建立起來的質量安全的企業卻問題頻出。

  據中央社引述《中國經營報》報道,去年前3季康師傅控股的營收年減9.44%至69.13億美元,淨利潤下跌37.85%至2.13億美元。第3季的業績則較1、2季好轉,主要得益於飲品事業業績拉抬。

  外資杯麵分薄市佔率

  康師傅曾在財報中指出,集團受即食麵升級短期壓力影響整體表現不佳;同時即食麵品類加大了廣告投入,完善品牌建設直接拉低了康師傅的利潤;還提到即食麵的原材料價格上漲,致使該項業務的毛利率降低。

  此外,外資品牌的碗裝、杯裝即食麵也在一定程度上侵佔了康師傅在大陸原有的市場份額。如日本日清及其旗下出前一丁、合味道,韓國農心、新加坡KOKA以及泰國Mama等,它們的售價也更高,普遍在每盒人民幣5.5元至12元不等。

  康師傅的競爭對手統一則因為變換花樣、推陳出新,其2016上半年即食麵業務收益為人民幣4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9.8%。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