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妓女小麗楚楚可憐,惹三少爺憐愛
武俠電影是華語電影的重要類型,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興起的新派武俠小說,為這個類型提供了大量的故事題材,金庸、古龍、梁羽生等名家的作品,不斷被搬上銀幕。從電影成就來看,七十年代楚原改編古龍小說的《多情劍客無情劍》、《天涯明月刀》、《流星蝴蝶劍》、《三少爺的劍》等一系列古龍作品,無疑是其中一個高峰,而在這些作品中扮演大俠的演員,除了狄龍,就要數爾冬陞了。演而優則導的爾冬陞如今把他首次擔正的電影《三少爺的劍》,重新搬上銀幕,為觀眾提供了一個在大銀幕上重新審視古龍作品的機會,相隔四十年的不同改編,當中到底有多大的變化?\行光
二○一六年版的《三少爺的劍》,故事由另一位主角燕十三開始講起,武功高強、劍法無雙的他,總是被江湖中人誤認為神劍山莊的三少爺謝曉峰。身患絕症的燕十三為了讓自己正名,決定到神劍山莊找三少爺決鬥。怎知道他去到山莊之後,發現謝曉峰已死。失意的燕十三於是沉劍湖底,於一墓地隱姓埋名,打算靜靜等死。
但原來三少爺並沒有死,他只是厭倦江湖的爭霸殺戮,毅然退隱,廁身妓院成為「沒用的阿吉」,在這裏,他遇上卑微的妓女小麗和她的家人。只是,兩度被三少爺拋棄的舊情人慕容秋荻,因愛生恨,先是挑撥燕十三和三少爺決鬥,然後勾結天尊爭霸江湖,以血洗神劍山莊來報復謝曉峰玩弄她的感情……
寫情更深入
這個新版的《三少爺的劍》宣稱是改編自一九七七年楚原版的《三少爺的劍》,但比較兩片和小說的內容,這個說法有待商榷。
楚原版的《三少爺的劍》因為邵氏片廠的制式生產等原因,故事人物作了大幅度的精簡,而新版的《三》片,製作規模遠勝,自然可以容納更多小說中的人物,把慕容秋荻和謝曉峰的感情糾葛,描寫得更加詳細。新片也保留了一些舊版所無的小說細節,像三少爺的父親向燕十三述說幾個兒女的身世之類。而電影一開始,由燕十三的角度來講故事,也是源自小說的結構。
可以說,新版的《三少爺的劍》是一個介乎原著小說和舊版電影之間的創作。為什麼把改編的原點定在舊版電影之上?除了爾冬陞個人的感情因素,不知道有沒有版權的考慮在內。
俠客的變化
古龍的武俠世界有一個特色,就是他的故事基本上沒有歷史背景,是一個抽空的「古代世界」,和金庸、梁羽生的作品依託真實歷史大不相同。古龍小說中的人物,除了沒有救國救民的使命,連行俠仗義的包袱也不多。如今這部新版的《三少爺的劍》,武林中人行俠仗義除暴安良,卻隱然成為最主要的道德要求。小麗身邊的貧民百姓固然對俠客(如燕十三)有這樣的要求,燕十三最後也從行俠仗義中得到生命的平靜……把古龍近乎非道德的世界轉變成一個金庸、梁羽生的俠義世界,可說是二○一六年版《三少爺的劍》最大的「改編」。觀乎爾冬陞過去諸多以說教見稱的導演作品,這樣的變化也是正常不過。
筆者看的是傳統的2D版本,對新版《三少爺的劍》的武打設計只能從「平面」的角度來闡述,看起來不過不失,只是略嫌和電腦動畫的虛擬對手過招太過兒戲。然而,古龍小說的武打應是寫意抽象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新版《三少爺的劍》隨大流的武打設計,和舊版不求動作激烈,而出力營造氣氛的做法大異其趣。但在動作電影大行其道,電腦動畫主宰畫面的今天,不刺多兩劍、滾多兩轉的動作場面是不可思議的。這點,可能是今天的武打電影和古龍武俠小說最大的差異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