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朋友問我,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入行的經歷是否有幸運的成分,答案是肯定的。當年做的是電影廣告,客戶是新藝城,得以認識的知名導演包括徐克、林嶺東、杜琪峯和吳宇森等,對電影發燒友來說真是難得的機遇。三十多年後回頭再看,原來更大的幸運是,當年能與香港電影史上最重要的海報大師共事了近十年。他是阮大勇。
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當時的電影院很大,不少更是獨立建築,大堂可貼很多海報,又有以海報為藍本的戶外廣告大牌。當年金公主院線的「今天公映」、「下期公映」及「快將公映」的電影海報和大牌,幾乎全是阮大勇的作品,有時連嘉禾院線的電影,都同時出自他的手筆,風頭之勁,一時無兩。
阮大勇的海報為何大受歡迎?一切回到一九七五年的《天才與白痴》開始。阮大勇知道許氏兄弟拍攝《天才與白痴》,於是透過朋友自薦創作海報,把許冠文畫成「白痴」,許冠傑畫成「天才」,終於被採納了。然後,他再畫《半斤八両》,因為構圖精彩,畫功細膩,喜劇感躍然紙上,成為了電影海報的經典。自此,阮大勇其門如市。幾年後,他畫的《最佳拍檔》系列,亦因電影大破票房紀錄,成為了殿堂級海報大師。他筆下的巨星包括李小龍、成龍、許冠文、麥嘉、周潤發、周星馳、許冠傑、張國榮、梅艷芳,真的不能盡錄。
最近,阮大勇完成了他的五十年作品展,許冠文兒子許思維拍的紀錄片《海報師─阮大勇的插畫藝術》亦公開放映完畢。很多年輕畫迷及電影迷都研究阮大勇的創作歷程和心得,多從畫功、構圖方面入手,未必有注意到最重要的「感人」元素。商業藝術的「感人」元素或可稱為marketing,電影海報再漂亮,如果沒有引起觀眾去看電影的慾望,就不算成功。阮大勇的海報就能引起看官對電影的興趣,這可能要歸功於他曾在國際級廣告公司工作多年的歷練。
阮大勇不講高深理論,對人家的讚許也只謙虛的說是天時地利人和所致。事實的確如此,一個廣告界的設計奇才,趕上了香港電影輝煌年代,成為了電影海報的一代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