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投資消費企穩回升中國經濟迎來拐點

時間:2016-10-20 03:15:59來源:大公網

  圖:上月房地產投資繼續回暖,樓市成為中短期中國經濟的最關鍵變量,分析認為,房地產調控不會導致新一輪經濟下滑/中新社

  中國經濟L形拐點已過,偏執看空中國經濟必犯大錯。2016年以來,數據表明中國經濟確實已經進入L形下半場:GDP(國內生產總值)連續三個季度維持6.7%,工業增加值在6%附近中樞震盪,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投資企穩回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10-11%之間窄幅波動,均表明2016年經濟已經見底,而且已經持續三個季度。/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鄧海清

  工業增加值不及預期,主因製造業工業增加值有所下滑,但採礦業大幅回升可期。三大門類中,採礦業工業增加值持續回升,電力熱力等供應業居高不下,但製造業工業增加值連續四個月下滑。由於供給側改革「去產能」因素,煤炭等原材料價格暴漲,導致採礦業工業增加值持續回升。按照目前的原材料價格看,10月份採礦業將出現大幅回升,工業增加值增速回升是大概率事件。

  樓市調控風險有限

  近期數據最大的亮點是固定資產投資企穩回升。2016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出現了「開門紅」,但二季度開始投資明顯下滑,成為拖累中國經濟的重要原因。8月份以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累計同比企穩回升,8-9月份投資當月同比均超過兩個季度,是中國經濟企穩的重要標誌。

  9月份房地產投資繼續回暖,樓市成為中短期中國經濟的最關鍵變量,我們不認為房地產調控會導致新一輪經濟下滑。從最終端需求看,消費、固定資產投資、出口均在2016年呈現了整體見底回升的局面,房地產投資在過去三個季度也是如此。但經歷10月初的房地產調控,房地產市場是否會成為中國經濟新一輪下滑的觸發因素,成為市場最為擔憂的問題。

  從結構上看,我們認為此次房地產調控的影響弱於2010-2011年,房價過快上漲的局面能夠得到短期抑制,但不會導致房價和房地產投資的長期大幅下跌。我們認為,一線城市本就執行限購政策,限購的增量意義不大;二線城市是限購的主要影響地區,但這些地區本來就存在供不應求的局面,解決低庫存問題還是得靠房地產投資;三四線城市不受限購影響,也一直存在高庫存局面,投資平穩可能性更大。

  社會消費品零售為年內最高,震盪上行趨勢明顯。中國居民消費結構正在發生明顯變化,消費支出佔比持續提升,同時旅遊、娛樂等服務業消費支出更是處於長期拐點。消費企穩回升是中國經濟轉形成功的重要因素,從目前看震盪上行的趨勢可以持續。

  貨幣政策料維持中性

  M1-M2(狹義貨幣供應─廣義貨幣供應)剪刀差收窄,與投資和消費回暖互相驗證。在過去,高M1-M2作為企業高活化率的變現,即M1越高,企業行為越活躍,經濟回升越明顯,而在2016年,高M1卻意味着企業資金沉澱,出現企業層面的流動性陷阱。8-9月份,M1同比增速開始下降,央行對M1同比回落的解釋是國慶假期、季末時點等因素,但這些是季節性因素,同比數據難以用季節性因素來解釋。我們認為,M1同比回落與企業投資、消費行為有關,與8-9月份固定資產投資當月同比大幅回升、消費創年內新高一致。從數據上看,2016年上市公司現金堆積局面嚴重,資金使用將帶來經濟的進一步回暖。

  央行貨幣政策維持中性,債市風險大於機會。央行貨幣政策主要受經濟增長、通貨膨脹、金融系統風險影響,而目前三者均不支持央行放水,特別是煤炭等上漲40%的工業品價格如果體現在PPI(生產者物價指數)上,將對未來通脹帶來很大的壓力。從供給側改革「去槓桿」的需要,央行寬鬆顯然是與「去槓桿」矛盾的。國際環境同樣不支持中國央行放水,全球央行正處於流動性邊際拐點,中國不應逆勢而為。儘管房地產調控給債市帶來了新的想像空間,但只要央行貨幣政策維持中性,同時資金面緊平衡局面不發生改變,則債市的長期風險大於機會。

  A股方面,中國經濟L形拐點已過,企業信心仍然在恢復,企業盈利不斷改善,是中國股市長期「健康牛」的關鍵,這與2014-2015年的「水牛」有本質不同。

  近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於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槓桿率的意見》,有助於增強股市的配置力量,形成類似於其他發達國家股市長期可持續上漲的局面。該文件有可能與2004年《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一樣,成為中國股市新一輪「健康牛」的開端。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