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跟《屍殺列車》迥異《屍殺前傳》濃愁襲人

時間:2016-10-06 03:15:54來源:大公網

  圖:車站變成煉獄

  韓國導演延尚昊的《屍殺列車》在香港越映越旺,打破韓片賣座紀錄後再打破喪屍題材電影的賣座紀錄,然後是亞洲電影在港的票房紀錄,也就是說,現在這部收六千多萬港元票房的作品,已經超過了包括香港電影在內的所有亞洲電影。該片大賣,片商自然打導演其他作品的主意,於是他的動畫作品《屍殺前傳:首爾站》順理成章地安排在香港上映,並以《屍殺列車》補充作品的姿態出現。\行 光

  顧名思義,《屍殺前傳:首爾站》故事的開始,依然是首爾站,在《屍殺列車》那對父女上車前的一夜,一位露宿者在首爾站前倒斃,然後迅速屍變為喪屍,車站頓變成煉獄。屍變迅速蔓延,而離家出走的少女海順目睹了喪屍肆虐的過程。海順拿走了公司的錢,從工作的地方逃往找男朋友。怎知一無是處的男友把她的資料放上網,想通過網絡為她找援交的客人,於是她再次出走,怎知道不單止沒法找到容身的地方,還遇上了喪屍……另一邊廂,海順的男友基英和她的「爸爸」正在找她,這位「爸爸」只是她工作架步的老闆。因海順拿走公司的錢逃走而生氣的老闆,發覺她男友放上網的資料,於是通過電話相約見面,冒認海順的父親……

  露宿者被嫌棄

  和《屍殺列車》一樣,這部《屍殺前傳:首爾站》其實並不是要講喪屍。電影有個讓人印象深刻的開始,兩個像是知識分子的年輕人在高談闊論社會的分配不公,當他們見到像是身染重病的老人經過,想上前幫忙,怎知發現他是露宿者後,馬上嫌棄他的氣味而離開。而老人家的弟弟在他倒下後,四處求助,但先後被社工和警察拒絕。電影在這裏呈現出相當批判的角度,不論是公權力,還是表面關懷弱勢的知識分子,都不是什麼好東西……隨着喪屍越來越多,先是警察,然後是軍隊出動,把平民和喪屍一起封鎖,有殺錯冇放過。於是,被困的活人逃生無門,既要逃過喪屍的撕咬,還要躲避軍方的子彈。

  延尚昊的動畫走的是那種偏向粗糙樸拙的畫風,用色更是暗淡。這樣不太討好的畫面,可能和觀眾平日看慣的美日動畫大片頗有出入,但就很脗合故事的主題。

  電影到了最後,沒有什麼人逃出生天,也沒有什麼救贖。基英最後死在海順的「爸爸」手中,而「爸爸」也被變了喪屍的海順分屍生吞。從這個結局我們可以見到,所謂的「前傳」至少在人物上是和《屍殺列車》沒有關係的,海順的配音員正是《屍殺列車》裏扮演逃上列車的感染者的那位女演員,而引起兩者是同一個角色的猜想是落空了。兩部電影的首映時間只差一個月,一部是四月在釜山,另一部則是五月於康城。動畫的製作時間遠比真人電影長,所以雖然前傳先拍,最後兩部作品幾乎是同期上映。

  沒一個好男人

  事實上,兩部電影應看做是分享了不同世界觀的作品,而沒有時序上的關係。如果按《屍殺前傳:首爾站》的情節,火車站周圍早已被包圍封鎖,《屍殺列車》中的父女那天早上,根本不可能去到車站,更不要說是上到列車了。所以,這兩部作品只是有着相近類型喪屍的不同電影,故事則是發生在「平行世界」。當然,除了情節上的不可能外,兩者最大的分別還是,兩部作品有着近乎相反的世界觀。

  在《屍殺列車》中不斷被歌頌的父權表現,正是《屍殺前傳:首爾站》中不斷嘲諷的對象,當中沒有好男人!或許,這種相反的世界觀,正是兩部電影的票房表現差天共地的原因所在。只是,如果兩部電影不是在這麼接近的時間公映,又如果《屍殺前傳:首爾站》可以早些上映,那個殘酷的悲慘世界會否受到更多觀眾關注呢?筆者相信機會會較高。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